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2022年07月08日00:09:03 美女 1997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章超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形似九十年代時期的年輕男人照片,他燙著蓬鬆的三七分,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正在通話的那支手機當時還是一件稀罕物,比起現在的智能手機要厚重很多。

這樣充滿記憶感的中國圖像根植在章超的腦海里。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章超攝影作品《春耕》

章超是1986年出生的湖北襄陽人,與許多八零九零年代成長起來的人一樣,我們總是會在當下頻頻回顧過去,那些經歷過而眼下只是偶爾才會被想起的記憶錨點,對他而言,是零散地飄蕩在記憶中的中國圖景,它們正在為身為時尚攝影師的他,提供足量的養分。

2006年,章超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學習,是典型的科班出身。在高中時期,他就擁有了自己的相機,空餘的時候就喜歡拿著相機東拍西拍,他做事用心,對學習攝影更是下定了決心要花大力氣,在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後第二年分專業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攝影系,主要的原因是「還想多學一點專業層面的東西,想更多地了解攝影技術。」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時尚編輯王昊與章超相識有十幾年,合作的經驗也要近十年。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昊是最早發現他這棵好苗子的伯樂。2008年,王昊準備創辦一本電子刊。千禧年時期,電子刊是一種新興的產物,不像現在什麼都可以用app來做實驗田,當時製作一本電子刊要大費周章,先是用Java程序開發製成,後上傳到伺服器,讀者要閱讀的話要下載到電腦用匹配的程序軟體才可以打開。為了給電子刊做時尚內容,王昊與合作的攝影師任航一同前往中央美院拍學生設計師的作品,當時還在念書的章超就過來幫忙,於是他們就這樣一見如故。「在那之後,我們就一直保持聯繫,後來他去了攝影師梅遠貴老師那裡學習,出師之後,我就很順其自然地請他來拍片,大家在很多想法和創作上一拍即合。」

印象中,王昊記得第一次約章超拍攝的是一次素人的選題,兩個人在關乎「探索中國審美」的概念上達成了共識,「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處於西方時尚的審美影響,所以特別想嘗試一些關於中國審美的嘗試。」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章超的影像作品中,有許多與中國意象有關的脈絡,多是與中國的地方風土人情相關,無論是歷史悠久的古都,還是山清水秀的勝地,他以人文視角為它們賦予故事性,於影像中尋找中國。他將這一特徵歸類為「時機成熟後的自我回溯與挖掘」,

「我與常合作的編輯們差不多都是同一代人,從小接觸到的時尚也都是舶來品,接收到的都是西方審美。我覺得,現在的我們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對過去、當下和未來進行探索,要有著一種中國式的表達。」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我時不時會自問一下,什麼是『高級感』,我們該如何與西方審美作出區分。於是只能從自己的身上找經驗,從我這樣八零後的記憶中找尋線索,抽取那些會讓自己有感而發的東西,」他思索了一會兒,「就像是小時候特別愛吃的某一樣東西,長大之後別人或許會以某種全球通用的標準對食物進行評判,告訴你好不好吃,但無論食物本身好不好吃,它都是我小時候吃過的那樣東西,它就是我想要的。如今的我,也是在做這樣的一些嘗試,進行梳理。」

在時尚攝影師領域中,章超無疑是炙手可熱的一位,與許多時裝刊物都保持著長久的合作關係。關乎一位攝影師風格的造就與評判,有時仰仗的一半是攝影師本人,另一半是關於攝影師對選題的匹配度是否契合。編輯小飛認為章超對中國本土審美有著超強的把控,「尤其是中式『土酷』,似乎能信手拈來。」王昊則認為章超對中國文化內核的解讀與提煉有著獨特之處。如今,拋開外界給予章超攝影風格的種種評價,將「風格」這一標籤話題交與攝影師本人回答,他給出的答案是「質樸」。

質樸,意味著樸實與真誠,既不會諂媚於某種流行,而是如實反映。章超覺得,一組大片中的故事性如果想要呈現得真實,其中的原因,一是內容要立得住,主題內容是大片的脊椎,是核心,一切要圍繞著它進行;二是視覺有時應為主題服務,更為克制,去繁從簡,而非喧賓奪主,要清楚攝影不是炫技。「相比較照片呈現的視覺效果,我對照片本身的思考會更多,還有是人物狀態方面,我覺得自己可能更想追求一些是可以被文學性解讀的東西。」他說道。

2016年,他為《時尚芭莎》一月上拍攝的《Northern North·北方向北》,模特張麗娜內搭高級時裝外披正宗的軍大衣,在北京衚衕里閑適地坐著,又或是戴著皮草帽和紅色唐裝站在北京極具標示性的紅牆前淡然地望著鏡頭,她信步穿梭在北京的後海鼓樓、四環的立交橋……置於當下,這組片子看來的確會因為夾雜著一些疑似隱喻的符號而受到爭議,但對彼時的掌鏡者章超而言,這組照片中的「文學性解讀」,正是他想要強調的——歷史中的中國女性形象,「我們只要內心是開放與包容的,就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在我這裡,時裝片的本質是展示衣服,你可以為其賦予一些文學性解讀的可能性,然後能夠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那就夠了。」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不過,這類「接地氣」的中國式本土時尚片在彼時卻並不受歡迎,被熱烈追捧的反而是如今備受爭議的「東方主義」畫風——放大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鮮明圖騰,將其作為一種裝飾的攝影風格,於彼時大行其道。所謂的「中國時尚攝影」,成為了一種縫合主義式的奇景,混淆了西方的偏見與許多亞洲國家的文化集結。

章超是經歷過了這樣的一個中國時尚攝影時期的,他與王昊的合作,佳作頻出,包括頗受好評的封面大片《江河湖海》中的主題《江》、《春耕》等一系列極具中國本土特色的時裝大片,他淋漓盡致毫無保留地展現著中國人文風貌。他總是都能敏銳地提煉出中國文化中更為宏大的文化象徵,非生硬符號的意象,進行一種更偏向精神與氣韻的塑造。

「與章超合作,本身就是我們在對中國時尚進行思考的過程,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把這些思考用拍攝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也是我們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重要原因。」王昊總結道。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最近,章超在家鄉襄陽的圖美術館舉辦了首次作品展「生長的地方」,展出了共98幅作品,人物包含演員、學生、律師、運動員、售貨員,還有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等。該展覽名一語雙關,「生長的地方」既是指家鄉襄陽,另一層亦是指他與鏡中人相通的成長於中國的身份。他在以自己的方式,隱秘地於細微的個體與宏大的文化圖景中構築了聯繫,「時尚首先是個產業,對我來說同時也是一種表達語境,它同時代表著自我與交流的慾望。」他在先前的採訪中曾這樣說道。

當下除了繼續探索中國式審美,章超希望自己的作品還能夠體現出一份幽默感。以他的微博頭像為例,那是曼·雷Man Ray)的攝影作品《淚珠》:一張女人憂傷悵惘的臉上,掛著五顆玻璃淚珠,「它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幽默感。」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曼·雷(Man Ray)的攝影作品《淚珠》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時尚攝影本身並不是一種過於嚴肅的表達方式,更偏向商業行為。在這樣的語境下,從本質上決定了時尚攝影的嚴肅性的缺失,我希望它的呈現方式是更中性的,它可以提供給他人更多的解讀空間,而解讀本身既可以是輕鬆的,也可以是嚴肅的。」

作者:徐小喵

編輯:INKY NO

圖片來源:章超

新媒體監製:李慧

新媒體編輯:陳嘉

新媒體實習編輯:陳希

StyleAction | 對話攝影師章超:在記憶中尋找中國式審美 - 天天要聞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著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著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