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攝影作品228《燒餅》

2022年07月02日20:03:29 美女 1463


原創攝影作品228《燒餅》 - 天天要聞


原創攝影作品228《燒餅》 - 天天要聞

拍攝時間:2022年6月29日16:56

拍攝地點:北京

拍攝設備:iphone11

燒餅

燒餅,屬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品種頗多,有大餅、烤餅縉雲燒餅、溫縣古麵坊傳統(老面)燒餅、黃山燒餅、傳統燒餅、湖溝燒餅芝麻燒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發麵堆、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干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油酥肉火燒、什錦燒餅、爐粽子、杜稱奇火燒、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我國「燒餅」的歷史十分悠久。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卷九《餅法》中己有關於燒餅的記載,其云:「作燒餅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蔥白一合,豉汁及鹽,熬令熟。炙之,面當令起。髓餅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詳細記載了燒餅的製作方法。燒餅與胡餅是有相似之處的。首先,兩者均是傳自西域胡人的食品,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七《陀羅尼集》第十二卷記載:「胡食者,饆饠、燒餅、胡餅、搭納等。」明確說燒餅、胡餅都是胡食。其次,胡餅的製作方式是烘烤的,燒餅的製作方式也是烘烤的,如《齊民要術》所載「作燒餅法」是「炙之」。「炙」即烤。又宋黃朝英《緗素雜記》也記載「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同西域時傳來的。〈續漢書〉有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唐代就盛行了。〈資治通鑒.玄宗〉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裹腹,任宰相的楊忠國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當時長安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

火燒和燒餅

有些人一直分不清燒餅和火燒的區別,有時到商販那裡買,不知道叫什麼。有時喊燒餅有時喊火燒,把商販都搞蒙圈了。其實火燒和燒餅還是挺好區分的。首先燒餅是烤出來的,火燒是烙出來的,或者先烙在烤的。第二,燒餅有芝麻,火燒沒有。第三,火燒有很多種製作方式,有糖火燒,肉火燒,素火燒,褡褳火燒驢肉火燒等,可以搭配各種餡料,甚至可以夾油條,油餅。燒餅一般無餡料,最多烤出來自己單獨加點雞蛋或者火腿。第四,火燒形狀可以千變萬化,可長,可方,可圓,甚至可以做成嫩牛五方形。但是燒餅也就是圓的。第五,燒餅一般是發麵做的,而火燒大多是死面做的。照片中體現的就是典型的火燒,可以用來夾肉,做成肉夾饃。根據傳說可以肯定一點就是火燒比燒餅歷史短,也就是說先有的燒餅後有火燒。

相傳,西漢末年,王莽追殺劉秀。一天黑夜,劉秀被追到一望無際的原野上,疾奔的馬跑到一棵大樹前突然停下,任憑劉秀怎麼打,就是不走。眼看追兵逼近,劉秀絕望地準備拔劍自刎,突然出現一老者將他拉下馬,推到大樹背後,並囑咐他不要動。黑暗中追兵呼嘯而過,劉秀暫時得以平安。大樹是棵千年樹齡的古槐,三個大杈向上伸向四周,樹榦粗大到五個人合抱才勉強圍得過來,樹冠像一個倒扣的大鍋,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站在樹下看不到陽光,大樹中間有個樹洞,體積足以容納三人。劉秀聽從老者建議,當晚暫時藏在了樹洞里,不一會就睡著了。一覺醒來,聞到一股燒餅發出的面香味,頓時覺得飢餓難耐,剛想出洞要吃的,忽聽馬蹄聲由遠及近,知道是抓捕自己的追兵又到了。追兵來到了大樹下,看到老者正在打燒餅,一哄而搶,連吃帶拿,一個沒剩。然後威脅道,見逃犯劉秀馬上報告,否則,按私通要犯定罪,而後揚長而去。老者心中暗驚,這才知道昨晚所救之人竟是劉秀。追兵遠去,劉秀知道身份已然暴露,離開樹洞對老者說:「我已幾天沒吃東西,能不能弄些吃的,最好是剛才那噴香的燒餅。」老者答:那燒餅是用發了的面做的,現在哪有發麵呀,劉秀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恨不得馬上吃到,急說你不用發麵了,用面做熟了就行。老者於是馬上和面開始做吃的。因為死面不好和(北方民間稱不發酵的面為死面,他就用食用油塗在面上,怕不好吃,又在面里加些鹽輕揉做成燒餅狀,開始在鍋里烙餅。餅發出的香味讓飢餓的劉秀等不到全熟拿起一個就吃,一吃,確實沒熟,但又不好意思放回去,於是順手掰一個丫型樹杈把沒熟的餅放在杈上,在火上燒了起來,一會兒死巴巴的圓餅變得又鼓又大,拿起一吃外焦里嫩比燒餅好吃多了。劉秀喜出望外越吃越香,老者拿起一個嘗了一口,也覺得這種新做出的麵食色香味美,他靈機一動請求劉秀說:「請給這種餅起個名字吧!」劉秀想了一下,說:「用鍋做出來叫燒餅,你用死面做又加油鹽在鍋里沒烙熟,我在火上直接燒,那就叫火燒吧。」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著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著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