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正文字數:1674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孩子的自我認同,一旦讓孩子心裡產生了自卑,孩子就會出現不自信、膽怯、畏縮等狀況。這種情形下,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充滿矛盾,也很難有所作為。
表妹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父母的否定和打擊,比如她小時候說長大想考名牌大學,父母就直言你那個成績能考上個大學就不錯了,還想得那麼美;
她看到小夥伴們都會樂器心裡很羨慕,就跟父母說想去學彈電子琴,結果父母說你指頭又短又粗怎麼能彈好琴呢;她到了青春期臉上長了痘痘很苦惱,父母還來火上澆油說她的樣子很醜……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表妹性格也變得內向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即使後來進入了職場也是什麼都不敢嘗試,一副畏首畏尾的樣子。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是缺乏「自我認同感」的表現,對此家長難辭其咎。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有些類似傾向了,家長千萬別忽略了。
孩子的不自信源於家庭
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
▲ 孩子長期生活在關係不和的家庭中
如果家庭生活中父母的關係長期不睦、經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內心可能就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總是戰戰兢兢、察言觀色,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孩子經常被父母否定
當孩子興高采烈地要去嘗試一件事時,如果父母這時候一盆冷水澆下來、無情地否定孩子,孩子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
孩子在生活中如果經常被父母這樣否定,自信心就會逐漸消磨殆盡,到最後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
▲ 孩子被父母給予太多壓力
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夙願,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有的父母太過急於求成,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向孩子施加了太多壓力,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永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自暴自棄。
由家庭導致不自信的孩子「自我認同感」也會很低,從而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有哪些影響?
所謂「自我認同感」,就是個體能客觀、理智地看待並接受自身以及周圍的環境,能自信積極地面對生活,努力追求人生目標,並且能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我價值及社會認可的能力。
而缺乏「自我認同感」的孩子一般都沒有自信,會因擔心失敗而害怕嘗試新事物,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內心長期糾結、壓抑,在生活和學習中均處於一種劣勢地位。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 父母共同為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首先,父母應該盡量為孩子的成長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從家庭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和愛。
當夫妻之間有分歧或矛盾時,雙方可以先各自冷靜一下再坐下來交談討論,即使要立馬解決問題也最好不要當孩子的面爭吵。
要知道,只有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樂觀自信、無所畏懼,因為孩子知道家就是最強大的後盾。
▼ 學會欣賞孩子,幫孩子重建信心
其次,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幫孩子重建信心。每個人都並非十全十美,但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家長要善於去發現和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適時予以誇讚,幫孩子在認同中重建信心。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肯定並不是要「捧殺」,而是盡量客觀地去評價孩子,既肯定孩子的優點,也指出孩子的缺點並督促、鼓勵孩子及時改正。
▼ 幫助孩子認識自我,確立適當目標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從而確立適當的目標。
家長應陪伴孩子一起在客觀分析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定短期目標時只要稍稍超過現在的成績即可,等孩子通過努力達到後,再往上提高一些,並發給孩子一點小獎勵。
這樣孩子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心裡都會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獲得一定成就後也會越來越認同自己。
總結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自我認同感」,對此,家長應該通過一些正確的方法給予孩子最初的自我認同,並引導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未來有無限可能的人。
今日話題互動:您認為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鴻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