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誤吃降壓藥身亡,家中有常用藥,你要注意這幾點

廣東佛山一名女童在奶奶不注意的情況下, 誤服了放置在桌面上的降壓藥。在誤服之後,奶奶著急忙慌的給孩子媽媽打電話,並未及時送醫救治。

幾經波折,女童才被緊急轉到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此時距離孩子服藥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最終, 女童經搶救無效後不幸離世。

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PICU護士長歐陽麗梅表示: 女童誤服了三四十粒降壓藥,她的血壓一下子降到很低,引起了心跳驟停。

同樣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

在這些事情中,鈞媽看到了很多家長對家裡藥品的保管態度不夠謹慎,面對緊急情況的處理知識也非常匱乏。

請大家一定仔細閱讀本文,因為科普,可能會無聊,但是它很重要!

對待藥物態度要謹慎

孩子誤吃藥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在孩子詢問吃的是什麼時,都不好好告訴孩子這是葯不能吃,非要故作神秘的說:「這是好東西。」「我在吃糖。」之類的以此引誘孩子,然後還故意不給孩子吃。

這樣孩子怎麼會不對藥物有好奇心,大多孩子便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去吃那個「好東西」。

為了方便吃藥,很多嬰幼兒的藥品味道都是甜甜的,大多數的成人藥丸外面也包裹著一層糖衣。

再加上仍然有很多家長平時在喂孩子吃藥時,會哄騙孩子說這是甜的糖,這些行為都會導致孩子混淆藥物和糖的認知。

孩子年齡還小,很難區分糖果和藥物,在他們看來,甜的就是好吃的。

正確的做法是:

1.藥品不可和其它物品混放在一起,最好放在固定的藥箱里,並且鎖起來,告訴孩子這是藥物,不能隨便吃。

2.外用藥和口服藥要分開放,散裝藥品應裝於瓶,貼上標籤。

3.放在孩子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尤其是滅蟑葯、滅鼠藥等有毒的藥物。

4.盡量別在寶寶面前吃藥,避免孩子模仿。

5.給孩子吃藥的時候不要騙他說是吃糖豆。

與孩子直言危險並不會傷害孩子,讓孩子認清危險,是我們教育的重中之重。

誤服應這樣處理

第一步:就醫之前先催吐先讓孩子喝200毫升左右的水,然後用手指或者牙刷柄之類不尖銳的東西,壓住孩子的舌後部幫孩子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

第二步:吐完之後喝水洗胃,然後再刺激,反覆催吐;

第三步:就近送醫。

注意:

1、喝水的量要根據孩子的體重來,跟他平時喝一頓奶的量差不多就行,水太多的話,會導致胃內壓力升高,反而會促使毒物進入腸道,不利於毒物的排出。

2、需要讓孩子把剛才喝的水連同胃裡的藥物、毒物一起吐出來。

3、若是嬰幼兒,不要進行任何形式的催吐,因為嬰幼兒的配合性較差,誤服後家長不要自己進行任何形式的催吐,否則可能造成窒息/誤吸、食道及口咽部損傷。

什麼情況下不能催吐?

1、孩子意識不清,強行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2、誤服的毒物有腐蝕性。

誤服不同類型葯的處理方法

要在第一時間弄清楚寶貝服用了什麼葯、時間長短和劑量,這樣才能為下一步救治提供信息。不同類型的藥物,處理方法不同:

如果寶寶誤服的是維生素、止咳糖漿等:

就讓寶寶多喝涼開水,使藥物稀釋並及時排出體外。

如誤服安眠藥、降壓藥、降血糖葯、抗生素等:

家長可迅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寶寶舌根部催吐,再給喝大量溫水反覆催吐,然後多喝幾杯牛奶和3-5顆生雞蛋清,以養胃解毒。

如果誤服碘酒:

趕緊給寶貝喝麵糊、米湯等澱粉類流質,澱粉與碘作用能生成碘化澱粉減小毒性。

如果誤服蘚藥水,止癢水,花露水等:

立即讓寶寶盡量多喝濃茶水,茶葉中含有鞣酸,有沉澱解毒作用。

誤服了有機磷農藥中毒:

呼出的氣體中有一種大蒜味,可讓其喝下肥皂水反覆催吐解毒。同時立即送醫院急救。

誤服腐蝕性較強藥物:

具有腐蝕性的藥物可引起胃穿孔,若為強酸,禁用胃管以免損傷食道、胃粘膜,應立即服石灰水、肥皂水、生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若為強鹼,應立即服用食醋、桔汁、檸檬水等,然後立即送醫院。

如誤服來蘇兒或石碳酸:

不宜採用催吐法。可以讓孩子喝大量雞蛋清、牛奶、稠米湯、豆漿或植物油等,上述食物可附著在食管和胃黏膜上,從而減輕消毒藥水對人體的傷害。

上述的處理都是初步的緊急處理,家長還應抓緊時間將孩子送醫院進行救治。

若孩子已發生抽搐,可先讓孩子咬一隻包有紗布的筷子,以保護舌頭,同時讓患兒面部側向一邊,使其呼吸通暢,還可以用指甲刺激孩子人中。

觀察孩子的表現:

如果孩子沒有明顯異常,可以先不用就醫,在家密切觀察至少24小時。

觀察期間要規律飲食,不要給孩子嘗試以前沒吃過的東西。如果發現孩子有明顯異於平常的情況,需要及時送醫或呼叫救護車。

需要儘快送醫的表現:

嘔吐、嘔血;

腹痛、腹瀉、便秘;

視力模糊、嗜睡、耳鳴;

頭暈、頭痛;

異常出汗;

體表濕冷、皮膚花斑;

以及任何家長「不自信」的情形。

建議呼叫救護車的表現:

抽搐 (無論是否停止):

等待時注意清理周圍環境,避免孩子受傷。不要給孩子的嘴裡塞入東西,以免造成窒息。

意識不清(呼叫孩子沒有回應):

等待時要把孩子放置在側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停止呼吸(胸廓和肚子看不到起伏):

等待時需要同時進行心肺復甦術。

呼吸異常(呼吸聲異常、呼吸速度過快或過慢、呼吸不規律、呼吸過淺或過深):

等待時如果出現喘息,讓孩子保持坐位;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要避免走動以免加重癥狀。

精神錯亂(出現幻覺、胡言亂語):

在等待及送醫過程中,要密切監護。

此外,在我國的部分地區,是可以通過電話諮詢中毒控制中心,以獲得急救建議。家長們可以提前了解不同地區的急救條件。同時,就醫時記得攜帶好孩子誤服的藥品說明書及外包裝。

鈞媽總結

我們都不願看到悲劇的發生,其實很多時候一些我們真的只要多注意就可以預防了。

家中除了藥品 ,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擺放安全,大家都需要更細心哦。

覺得有用的,就給鈞媽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