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媽媽月子里做手術!原來是這種常見病……

初為人母的小倩(化名)

是被丈夫背進醫院肛腸科診室的

原來,近日她在順產孩子時

拼盡全力

導致痔瘡脫出體外如雞蛋般大

收不回去,痛得連走路都困難

接診醫生說,她的病情

屬於臨床上常見的「產後痔瘡嵌頓」

嵌頓痔屬於最嚴重的第四期痔瘡

有壞死風險

產後痔瘡纏上新晉媽媽

月子里進行切除手術

小倩今年26歲,家住福州,是個「坐班族」。懷孕前多年,她就常常感到排便吃力,知道自己患痔瘡,但她並不重視。懷孕後,她的痔瘡越發嚴重,排便時經常便血或出現肛周腫痛,但她擔心痔瘡膏里的麝香會誘發早產,故不敢用。

好不容易忍到生產,不料痔瘡大發作。順產時,她的內痔當即脫出肛門外,如雞蛋般大,又紅又腫、疼痛難忍,碰不得。從產科出院後,小倩原本應該沉浸在新生命誕生的喜悅之中,並好好坐月子,可這會兒她卻成天唉聲嘆氣,不敢吃也不敢拉,無法坐立,只能硬躺。

一周後,她實在熬不下去了

只好先躺在小車后座上

再由丈夫背著

上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肛腸科就診

接診醫生柯敏輝副主任醫師一看這架勢,就猜出大概原因。他給小倩做了詳細檢查,明確是產後痔瘡堵在了肛門口。該痔瘡充血腫脹、表皮破潰,嚴重程度已達「嵌頓痔」。若再不治療,嵌頓痔有壞死、引發嚴重感染乃至全身感染的風險。

柯醫生趕緊給小倩

安排嵌頓痔切除手術

術後選用對哺乳影響最小的

用藥手段促進傷口癒合

經過6天住院,小倩總算康復回家

「產後痔瘡是肛腸科的常見病。」柯醫生說,許多新晉媽媽剛經過生產,體質虛弱,並且急需快速建立哺乳關係,卻還要面對痔瘡,身心俱疲。此病對醫生來說也很頭痛,因為要顧及兩代人,治療手段很受限。

生產為什麼容易引發或加重痔瘡?

該科黃璇副主任醫師作為女醫生

也接診過不少此類患者

她指出

懷孕期間,漸漸增大的胎兒會對孕婦的直腸造成壓迫,誘發靜脈曲張。此外,女性產後,腹腔一下子變空不少,大便意識會變得遲鈍,再加上長時間卧床,易導致大便乾結、排便掙扎。這些都可能引發或加重痔瘡。

醫生提醒

產後痔瘡重在預防。黃醫生提醒育齡女性,如果備孕時就有比較明顯的痔瘡癥狀,建議先到醫院檢查,看看是否有必要處理,以絕後患。孕期和產褥期,要注意多喝水、均衡飲食,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芹菜、白菜、燕麥、香蕉、紅薯等,並保持肛門清潔。孕期便秘可適當藉助開塞露。產後多做提肛運動。

痔瘡可分四期。Ⅰ期,無痛苦,主要以便血、分泌物多、癢為主;Ⅱ期,有便血,內痔會隨排便脫垂,但能自行回縮;Ⅲ期,內痔脫垂於肛門外,或每次排便脫出肛門外,需用手塞回;Ⅳ期,內痔脫出肛門無法用手塞回。產後痔瘡若嚴重到第四期,應權衡利弊,儘快接受手術治療。

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文

新媒體編輯 鄭錦鑾

監製 管慧 楊韜

【來源:福州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