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家長:預防孩子沉迷網路,這4招越早用越好!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網路成癮事件見諸報端,建設綠色網路,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的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重視。在學校加強指導、網路環境加強凈化的同時,家長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與引導同樣不容忽視。

正所謂「對症下藥」,為了有效規避孩子沉迷網路,家長首先要了解的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孩子沉迷網路?

心理學分析

就像盲人的視覺消失了,但嗅覺、聽覺和觸覺會對視覺進行補償,變得異常靈敏一樣,在人的心理需求中也存在著一種補償機制。

因此,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現實中無法得到滿足,但在網路上得到了較好的滿足,彌補了現實的缺失,他們就會很難抗拒網路的誘惑。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的,就轉而到網路世界中去獲取。清楚了這一導致孩子沉迷網路的主要原因,家長可以對此實施的舉措其實就很顯而易見了。

01

增加有效陪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無論是同事、同學還是朋友、家人之間,即使身處同一地也只是在面對面刷手機成了常態。這也是不少家長在陪伴孩子時最常見的問題。這種流於形式的陪伴顯然是無效的。

有效的陪伴必然是需要家長與孩子交流互動的。即使是最平淡如常的生活,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分享討論。比如在孩子放學回來以後問一句「今天在學校里過得開心嗎?」或者在孩子看起來不開心的時候抱抱孩子,問問他發生了什麼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關心著、被愛著的。又如在勞累工作了一天後向孩子坦露自己的疲憊,主動拜託孩子幫自己捶捶背、捏捏肩,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信任、被需要的。

與此同時,家長切忌將學習、分數掛在嘴邊,完全根據孩子成績的高低來調整對孩子態度的好壞。這樣孩子就不會只能在網路中尋求關愛與認同感、存在感,甚至出現「網戀」的情況了。

02

支持正確交友

在當前的中小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仍占多數。他們在家中沒有同齡玩伴,父母大多都是做五休二的上班黨,與祖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比較難有共同話題,於是簡單快速的網上交友方式深受他們青睞,殊不知網路交友充斥著謊言與隱私泄露的隱患。

因此,家長務必要認真引導孩子認識到:謹慎選擇交友對象,在彼此了解的基礎上再交心是保護自己的必要手段,而網路交友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為了擴大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友範圍,讓孩子在真切的友誼中體會快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開拓更多的交友機會,比如與朋友、同事相約帶著孩子出行,鼓勵孩子參與學校或社區組織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或與孩子一起參與公益性質的親子講座或活動,結識其他家庭等等。當孩子擁有儘可能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時,他們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在與朋友一起做感興趣的事情上,而非網路。

03

鼓勵親近自然

在網路世界中,孩子能夠看到大千世界,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但觸覺、嗅覺等其他感覺器官其實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這就是家長鼓勵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在。

家長在這方面可以做的是帶領或推動孩子多走出室內,在小區周圍壓壓馬路,到公園散散步,去風景名勝區賞賞美景。在少有時間出門的工作日里,孩子也並不是無法親近大自然,在學習累了時停下筆來聽聽窗外的鳥叫蟲鳴,聞一聞空氣中的青草味和泥土味,或在家中照料一隻活潑可愛的寵物,栽培一株生機勃勃的綠植,都是不錯的選擇。

04

規範上網行為

網路在不少父母的心目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妖魔化」。事實上,網路作為一種信息傳播的工具,合理的使用會開闊孩子的視野,增強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關鍵就是家長要懂得為孩子建立規則,與孩子約定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長和主要用途,保證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瀏覽環境。

蘇州父母

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陪伴父母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