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三步!讓你有個獨立能幹的孩子……

毋庸置疑,我們的孩子現在和將來面臨的生存壓力都比他們的父輩大得多,他們的生活註定是一場殘酷的競爭。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幸福的日子,為了這個目標,我們盡我們所能地去培養他們,學更多特長,考更高的分數,拿更多文憑……似乎只有把自己的孩子「武裝到牙齒」我們才放心。但真正能讓父母放心的孩子是哪一類呢,我認為是能獨立的孩子。

曾有人說過:「所有的愛都是以拉近兩個人的距離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開為最終目的。」其意思是,父母的愛應該以培養能從自己身邊獨立起來的個體為最終目的。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任重而道遠,本文僅從「學習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方面談談我的看法。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並用這個成績敲開理想大學的門。比起暫時分數高的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的孩子更有潛質和競爭力。學會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習慣,應當始終放在教育的首位。那麼,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學習時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呢?

首先要營造一個獨立思考的氛圍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營造思考的氛圍,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創新的思維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小或以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顧等就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應該允許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很多父母從孩子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陪著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作業,完不成或威逼或利誘,總之,家庭作業幾乎變成「家長作業」。很難想像,一個從小到大都在父母眼皮底下完成作業的孩子會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父母的管制會掐斷孩子思考的手足,讓獨立思考寸步難行。 

其次要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

這就要求家長減輕孩子的負擔,不要給孩子搞題海戰術,不要讓許多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寶典秘笈」之類的資料擠占孩子有限的時間。愛因斯坦說過:「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我們應該讓孩子有思考的時間。這個故事說明了思考的時間很重要。一天深夜,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走進了他領導的實驗室,看見一個學生在搞實驗。盧瑟福略微遲疑了一下,便過去問那個學生:「這麼晚了,你還在做什麼?」學生回答說:「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幹什麼呢?」「也在工作啊!」「早晨你也在工作嗎?」「是的,教授,我從早到晚都沒有離開實驗室。」學生說得很肯定,以期博得老師的誇獎。不料,盧瑟福反問了一句:「那麼這樣一來,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  

再次要藉助一些可行的方法讓孩子學會思考

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為載體,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就只是一句空話。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具體可行的辦法有這樣一些: 

1、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話講知識:家長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話,把某一時期學到的知識講出來,要求是越通俗越簡單越好。把課本的話變成自己的話,需要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助於加深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要求孩子對各種題型整理歸納: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做了一定量題目的基礎上,對題型分類整理,概括出每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和注意事項。通過這種獨立思考,可以使孩子再見到類似題時,能夠按部就班得出正確答案。 

3、嘗試讓孩子編題目考家長 :家長可以讓孩子根據所學知識,編題目來考家長。編題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深入思考的過程。當孩子能在題目中設臵各種「圈套」時,家長就有理由相信,這些「圈套」在考試中再也難不倒自己的孩子了。

4、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在生活中,當孩子對家長說出了真實看法時,無論是錯是對,首先要鼓勵孩子能獨立思考。如果想法不對,家長可以以平等的態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由孩子來自行判斷,切記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5、鼓勵孩子多提問:當孩子提問時,家長要立刻給予鼓勵,誇獎他肯動腦筋。這樣,隨著孩子提的問題越來越多,他的思考就會越來越全面,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當然,當孩子提出問題後還要陪著孩子盡一切可能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不能粗暴地打斷孩子:當孩子在講自己的理由時,家長不可以中途打斷,無論自己多麼不同意,都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無論孩子的觀點正確與否,只要能充分闡述,就有助於提高他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國著名的孩子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

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他們自己去創造。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深愛孩子的父母們,讓你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我是佳育觀大鵬,分享育兒乾貨,探討學習心得。

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長。為人父母,拒絕無證上崗。

佳  育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