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父母365課堂
DAY 95
愛孩子要有智慧,
怎麼區分大愛還是溺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們常常說,愛孩子要有智慧,這說的是大愛,但是有的父母愛著愛著,就變成了溺愛。那我們怎麼區分大愛和溺愛呢,可以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入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由較低層次至較高層次發展,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這五類需要主要是什麼內容。
#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生存發展的最基本需求,包括食慾、性慾等生存欲。
#
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困擾的需要,這裡面也包含有不被人責罵的需要。
#
歸屬需要
歸屬需要包括對友誼、愛以及歸屬關係的需要,所以我們都希望有朋友,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愛,希望加入一個組織,希望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甚至組建一個家庭。
#
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對自己成就或自我價值的感受,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
#
自我實現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是發揮出了自己的潛能,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使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可以對應到這五類需要中去。
大愛孩子的父母,往往特別關注孩子的高層次需求,比如重視孩子的歸屬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社會交往的機會,培養孩子多接觸各種活動,發現自己的潛能,讓孩子有理想抱負等。
溺愛孩子的家長,往往更關注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給孩子用名牌,不讓孩子受到委屈,不讓孩子受任何挫折,這些往往是孩子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要和安全的需要。
我們都想做有大愛的父母,但是大愛關注的高層次需求,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堅持才能看到一點成果,也需要家長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和陪伴孩子,探索這些高層次需求的實現途徑。如果家長不夠耐心,也不能要求自己,往往就容易陷入溺愛的層次。
當然,大愛的父母也不是就不關心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了,只不過做到孩子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滿足即可,而不是像溺愛的家長那樣過度重視。
王洲蘭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北師大心理學碩士
成都心協催眠與心理健康專委會秘書長
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