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如何把後代教育成持續貧窮的?四種教育模式讓寒門難出貴子

物質貧窮不可怕,父母內心的富足和樂觀,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自信。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據我國近年來的數據統計表明,考取985、211這樣名校的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少,數量差異讓人們感嘆道寒門再難出貴子,我們都說高考改變命運,可是真正在社會上打拚後才明白,窮人的下一代很難變富,而富人一代比一代更強,為什麼窮人會持續貧窮呢?

父母的教育模式,讓寒門難出貴子

有人說這是貧富差距造就的必然結果,其實,「雞窩裡難飛出鳳凰」的背後不僅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而更多的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如下幾種教育模式,可能會讓寒門難出貴子。

1、哭窮式教育

父母哭窮會讓孩子身上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些家長甚至刻意放大家裡的貧困,想以此讓孩子更懂事勤儉,其實,這樣只會教育出一個心窮的娃。

由於童年期對錢的匱乏感,孩子內心缺少安全感,變得焦慮、恐慌,甚至為了滿足內心的慾望走上歧路,正如《人民的名義》里趙德漢貪污兩億人民幣的原因竟是: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實在是窮怕了。心窮的可怕之處在於哪怕掙再多的錢,你都沒有安全感。

並且,從小在貧困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明顯不夠自信,無論是說話還是為人處世都顯得不夠大方,他們的這種性格就是源於生長環境,由於從小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理解父母掙錢的艱辛和不易,沒有自信的資本和孤注一擲的勇氣,不敢做冒險的工作和投資,只想安安穩穩過一輩子。

我國多數普通家庭想要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不計其數,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要好好學習,長大才有出息、才能掙好多錢的想法,說什麼自己不吃不穿為了讓你考大學,這樣直接毀掉了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讓孩子感到巨大的壓迫感,這也就是所謂的哭窮教育。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在壓力下不斷妥協和自我犧牲,阻礙自己發展需求的表達。

2、道德綁架式教育

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讓其產生愧疚感後乖乖就範。有的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我們累死累活供你吃供你穿,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們么?我們哪有那麼多錢啊,你就不能省著點花么……家長給孩子銬一副沉重的道德枷鎖,壓得他們苦不堪言,甚至繼續複製父母的思維模式,用道德綁架他人,還覺得理所應當。

3、窮人思維教育

窮人思維會代代相傳,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決定著孩子的未來發展和人生高度,孩子的思維不夠開闊,眼界有限,對未來的認知模糊,接觸的只是普通教育,認知和思維方式有限,將自己固定在所處的社會階層。儘管憑藉著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學,可是與富家子弟之間的巨大差異,讓他們內心承受著巨大的落差感,甚至感覺力不從心,最無奈的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過後沒有結果。

4、唯學習分數論教育

多數中國家長總是以分數和排名的高低去斷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父母好像覺得只有學習好才行,任何和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會妨礙未來發展,殊不知,這種錯誤的認知會限制孩子的其它發展空間,很難通過學習這唯一一條路走出貧窮。

為什麼富人的後代成功率更高?

1、經濟實力強

從小衣食無憂,感受不到人間疾苦,衣著、品味、見識、眼界等都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享受得到,他們可以上貴族學校,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上各種興趣班全方位提升自己,自然容易各方面變得優秀。

2、人脈資源廣

富人的圈子裡都是同等優質的人群,他們可以結識成功人士,構建好的人脈資源,獲得最新資訊,為自己的發展搭橋鋪路,有些富二代創業成功靠的不僅是資金,更多的是人脈和資源。

3、眼界和格局

善於培養孩子的眼界、格局、認知、思想以及抗挫能力,比如看待問題不要只是糾結於眼前的小利益,而是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能丟了西瓜撿芝麻,富人家的孩子從小開拓眼界,在學做生意的父母身上學到了創造力和冒險精神以及商業頭腦,他們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廣,更愛拼搏和創新。

3、自身比較努力

拋開如上附加價值,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還得靠自己,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富家子弟不努力,早晚也會坐吃山空。

當然,我們不能抱怨自己的出生,或許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你要相信家境不好並不能斬斷一個人成功的所有可能,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目的是讓你用一生去奮鬥,來一個漂亮的絕地反擊。

或許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能夠堅持到最後的才是強者,沒有誰贏在起跑線上,就一定可以贏得最終的冠軍,因為輸贏比的不是起點的好壞,而是廝殺過程的激烈角逐,人生的賽道不止一條,你完全可以單qiang匹馬殺出一條出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決定你能否成功的永遠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即使出身寒門,也總有鹹魚翻身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