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財商教育,你忽略了多久?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小測驗:

同時給孩子一張100元,和50張1元,孩子會選擇哪個?

對於幼兒來說,選擇50張的比例一定非常高,他們可能會比較數量的多少,甚至能力好一些的會計算,但一旦跟生活中的錢幣使用結合起來,很可能又對不上號了。

1

財商教育是什麼?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的財商教育。除了過去所看重的智商、情商以外,許多家長開始意識到財商也是伴隨終生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

財商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是管理錢財的智慧,具體兩方面的能力:正確認識金錢以及規律的能力;正確使用金錢的能力。

財商能力源於數學能力。比如錢幣的認知和幣值換算是小學數學學習很基礎的內容之一,學習效果好的孩子則是不但能夠寫題和完成考試,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用錢和找錢,這才是數學真正的作用——解決問題的數學。

隨著無現金支付時代的到來,孩子也越來越少機會與現金接觸了,提早對孩子進行金錢的教育,則是有助於提前預備孩子的財商能力。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對於年幼兒童(5-6歲)來說,錢的意義是功能性的——錢與買各種各樣需要的商品相聯繫,對孩子來說,錢很少涉及估價性評價性(如好壞、精明與愚蠢、乾淨與骯髒)。

2

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1

系統的錢幣概念教學

錢幣概念的學習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剛開始數字的認識,過渡到錢幣的概念、換算、計算以及應用,是一個有序的過程。

超數在進行錢幣概念學習的時候,更注重孩子實際的動手操作與運用,孩子在遊戲中完成買賣任務,並在團學實踐中應用起來,達到鞏固輸出的效果。

2

角色扮演遊戲

錢幣概念的學習需與實際生活相連結,角色扮演遊戲非常適合親子互動。不僅增進彼此的感情,還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錢幣的意義,提高財商。

家長可以教孩子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家裡和孩子玩商場購物的遊戲,讓孩子輪流做收銀員和顧客,通過購買一些玩具或物品,進行付錢、找錢的步驟,讓孩子認識錢幣。

平時在商場上的購物,也可以故意避開電子支付,使用現金支付,最好與收銀員有找錢的互動,趁機對孩子進行錢幣的教育,讓孩子潛移默化感受錢幣交換的意義。

3

從小培養理財意識

從孩子5、6歲開始,就可以刻意的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了。家長在自己消費,或者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就應該傳遞給孩子一個意識:爸爸媽媽的每一次購物都是經過慎重的思考進行的消費。為什麼要給孩子買這個玩具,買這個玩具需要的金額是多少,讓孩子了解。這樣逐漸幫助孩子從小培養正確的消費觀以及理財觀念。

我們還可以教育孩子,收入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是為了全家人的開銷,任何對金錢的濫用都會影響全家人的生活。

也可以從小幫助孩子培養社會的責任心。引導孩子把壓歲錢或者零用錢的一部分捐獻給社會,學會給予,讓孩子從小懂得幫助他人,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

最後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要將錢幣教育與勞動教育混為一談。做家務是家庭成員的義務,而不是勞動。我們切不可因為孩子做了家務而進行錢幣「獎勵」。

關注超數,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