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
家長要注意嬰幼兒所處環境,不要讓孩子靠近熱鍋熱水,也不要抱著孩子操作熱鍋熱水,以免孩子不老實碰翻導致燙傷。
家長可以用「沖、脫、泡、蓋、送」處理法來緊急處理傷情。
沖: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至少15分鐘。
脫:最好能脫下或剪開創面部位的衣物,但如果衣物已經粘在皮膚上,千萬不要強行脫下。
泡:將傷處泡在冷水中,持續冷卻至少 30 分鐘。
蓋:等孩子感覺不那麼痛了,用紗布輕輕地蓋在傷處,防止外界臟物的污染。
送:儘快送孩子到醫院診治。
千萬不要使用下面這些方法:
不要用「偏方」,如塗抹牙膏、蜂蜜等;
不要使用非藥師處方的燒燙傷膏;
不要挑破皮膚上的水泡;
不要給孩子冰敷。
腦撞傷(墜床、跌倒)
建議,孩子墜床跌倒後,就地觀察5分鐘。
期間千萬不要移動、搖晃孩子,仔細觀察孩子是否有意識,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損傷。
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
如果意識清晰、沒有損傷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意識是清晰的,身體沒有明顯損傷,只是因為害怕、疼痛、撒嬌等原因哭一會兒,之後就能和以往一樣,該吃吃、該玩玩,就不用太擔心了。
可以不去醫院,在家護理。
但是,因為有些顱內出血出現癥狀的時間較慢,所以48小時內,還是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如果意識不清
如果孩子出現萎靡、煩躁、走路不穩,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說頭痛,出現口齒不清等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
如果孩子有一陣兒發獃,伴有噁心、口齒不清、頭痛等表現,提示可能出現了短暫的腦震蕩,即使幾分鐘後就恢復正常了,也建議去醫院檢查。
如果呼叫不應,沒有呼吸
如果孩子頭部撞傷,出現意識反常,例如目光獃滯、呼叫不應、全身鬆軟,提示腦部損傷較重。立即撥打120!
誤服藥物
若家長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毒物,首先,觀察孩子精神狀態。
如果孩子狀態挺好的,那可能問題不大。
家長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把藥品盒子或說明書也拿著。
醫生會根據孩子攝入藥品的劑量來判斷,決定立即進行處理,還是等孩子自己代謝掉藥物。
呼吸有異味,有嘔吐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呼吸有異味,流出很多口水,或出現噁心、嘔吐的癥狀。需考慮是誤服藥品過多,或者吞下毒物(如84消毒液、鹼液、農藥等),需要立即就醫。
出現意識不清、嗜睡
孩子出現意識不清、嗜睡、咽喉有灼燒感、呼吸困難、抽搐等問題,說明情況更加嚴重,需要立即去醫院治療。
其實,與其亡羊補牢,都不如提前預防。
為了防止寶寶不小心誤服藥物,我們家長可一定要把家裡的藥品、消毒劑等有毒物質,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鎖好!
擦傷、切割傷
普通擦傷和小的切割傷,在家就能處理:
如果有出血,使用乾淨的紗布按壓出血處5-10分鐘止血。不要按壓1、2分鐘就掀開看看是否止血了,這樣時間太短是止不住血的;
血止住後,使用肥皂水清洗傷口5分鐘,將髒東西沖洗掉;
沖洗乾淨後,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保證傷口濕潤,並且用紗布覆蓋包裹;
之後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揭開紗布、檢查傷口。如果沒有紅腫、滲出膿液,就繼續塗抗生素軟膏,更換新的紗布覆蓋;
傷口一般2、3天左右癒合,癒合後可以將紗布摘下。
那麼什麼情況需要上醫院處理呢?
擦傷或者小的切割傷,在家處理後,出現傷口紅腫、膿性滲出,孩子出現發熱時。
切割傷太深,能看到肌肉和脂肪時,不管傷口大小,都要立即去醫院。
切割傷位於手指、腕部等位置,非常容易損傷神經、韌帶,影響功能的。
切割傷位於面部,結疤後有可能影響外貌美觀的。
切割傷長度大於1厘米,需要去醫院縫合或者粘住的。
出現不規則的撕裂傷,在家自己沖洗不幹凈的。
污物殘留在傷口內容易導致污染,非常容易留下疤痕,也需要去醫院處理。
氣管異物處理
1.3歲內不建議吃花生、瓜子、開心果、核桃、果凍這類食物,孩子夠得到的地方不能放藥瓶、帶有小物件的玩具和物品
2.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少說話,少逗引,不要邊走邊吃
3.海姆立克急救法(很重要!!!)
眼內異物處理
1.不能揉眼睛,以免異物表面粗糙傷害眼球。
2.一般會隨眼淚流出來,如果流不出來,可以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眼睛(操作時,左手撐開孩子上下眼皮,右手拿生理鹽水沖洗15分鐘)
3.如果是生石灰,一定要先吹出來再沖洗
4.如果是有害液體,馬上沖洗,作用在於稀釋,縮短對眼睛的傷害。
5.避免接觸84消毒液、潔廁靈等有害液體,遠離施工現場、工地等地方。
耳朵進異物處理
1.小蟲子:不要用扣耳勺。可用手電筒照射,讓蟲子自己爬出來;用植物油,讓蟲子窒息死亡後取出;及時去醫院
2.異物(豆子等):不要用扣耳勺鑷子等,及時去醫院取出。
鼻腔異物處理
1.不要給孩子玩過小的玩具,孩子不能離開大人視線
2.去醫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