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兒童節」:為何不屬於自己,卻還是想過?





兒童節又到來了,如今這個節日,不僅屬於兒童,很多大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歸童年。許多糖丸兒說,明明已經長大成人,每到六一兒童節,自己還是要「做小孩」,送自己或找身邊人要一份兒童節禮物,哪怕只是一份卡通貼紙、一個看來很幼稚的玩具、幾顆糖果……都覺得很開心。感覺自己長大了,又好像沒長大。


為什麼要過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節日呢?是自己不想長大嗎,還是在彌補缺失,亦或是懷念?……


其實,兒童節是屬於每個人的節日,畢竟,誰曾經還不是一個孩子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兒童節對成年人的意義,理解自己的心態,並尋找一些方法獲得成年生活的快樂,重新養育內在的小孩,更自在地享受兒童節!




1 放飛承載壓力的「紙飛機」

成年生活帶來的壓力時常讓我們感到疲憊和無助,而童年的快樂總是簡單且易得,在兒童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儀式來回歸童年狀態,釋放內心的壓力。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人在面對巨大的壓力和困擾時,會選擇退行到一個早期的心理發展階段,以尋求安全感和舒適感。對成年人而言,過兒童節就是一種退行行為,這種退行不僅僅是逃避壓力,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像《老友記》中,喬伊錢德勒經常一起玩遊戲或者做一些幼稚的事情。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行為好像很不成熟,但實際上這是他們在面對成人世界的複雜和困難時的一種減壓方式。


而我們通過簡單、純真的兒童節慶祝,也可以在這一天暫時忘記成年的責任和壓力,重新感受到童年時期的輕鬆和無憂無慮!


2 踩著「縫紉機」縫補童年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提出「內在小孩」的概念,他指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小孩。在我們童年時期,都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受傷、遺憾或者煩惱,那個時候,我們可能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或者滿足自己的需求,這讓我們感到無力。


那在成年後,我們慢慢有了各種能力,這時候,通過重拾童年的回憶和體驗,送給自己一份兒童節禮物,或是去遊樂園遊玩這些方式,我們可以補償自己,修復過去的創傷,或是彌補自己曾經沒有做到的遺憾。


3 躲進童話里的「兔子洞」

隨著成長,我們逐漸發現現實生活並非總是如我們所願,世界也不再像童話般美好。面對現實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我們有時會希望能有一個暫時逃避的空間,去追尋那份簡單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的感覺。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愛麗絲通過兔子洞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她可以暫時逃離現實的困擾,享受純真的快樂。而對許多成年人來說,過兒童節又何嘗不是跳進了「兔子洞」,進入一個讓人感到安心和快樂的童年世界,暫時遠離那些成年生活的煩惱呢?這種逃避並不意味著不面對問題,而是一種自我調整的方式,讓自己在放鬆之後能更好地面對現實。




1 感謝曾是孩童的自己

雖然成年人過兒童節看似有些幼稚,但事實上,兒童節並沒有年齡限制。兒童節為每個人都提供了感受童年樂趣和快樂的機會。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快樂還是充滿挑戰,都在塑造著今天的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通過一些儀式來慶祝童年,感謝曾經的自己,感激那段天真無邪的時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除了送給自己一個小禮物外,我們還可以重新體驗一些童年時期的活動,比如跳房子、捉迷藏,或者看一部小時候喜歡的動畫片,聽幾首過去喜歡的歌,讓我們在忙碌的成年生活中找到一份簡單的快樂。


在這一天和朋友或者家人一切分享童年的趣事,回想過去歡樂的記憶,也是一種美好的慶祝方式,讓我們重拾童心。


最後,我們可以舉行一些簡單而有意義的儀式。例如,寫一封信給童年的自己,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和重要的成長經歷,感謝過去堅持不懈、不斷成長的自己。這樣的儀式不僅是對自己童年時光的致敬,也是對成年後的自己的肯定和鼓勵。


2 成年人也可以收穫「二次成長」

成長並不是只有童年才能實現,成人也可以獲得「二次成長」埃里克森將18歲之前分為五個成長階段:


1歲之前:尋找早年印記

1~3歲:初現自我輪廓

4~5歲:建立自我價值

6~11歲:重塑自我心智

12~18歲:擁有完整人格


在成年之前,我們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磕磕絆絆地渡過了這幾個階段,中間可能不乏有困難和遺憾,而成年後的我們,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去理解自己,通過重新審視自己成長的經歷來彌補內心的缺失,療愈過去的傷痛,實現人格的「二次成長」。這種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增加,更是心理和情感的成熟。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威爾通過心理諮詢專家桑恩教授的幫助下,逐漸療愈了童年時期的創傷,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生活的方向。而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總是被過去的創傷所困擾,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也可以選擇尋求專業人士(心理諮詢師)的幫助,Ta們可以通過引導和支持,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問題的根源,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並學會如何與之和解或者改變。




3 成年生活也有價值和樂趣

雖然成年生活充滿了責任和壓力,讓我們想要找個機會鬆口氣,但是成年生活同樣也充滿了價值和樂趣,我們可以用整體的眼光來看待成年的自己,尋找和提升自我價值感。


成年生活中,我們往往容易陷入對自己的局部評價中,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然而,建立價值感的關鍵在於以整體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通過以全面的視角審視自己,我們可以更客觀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性,從而建立起更加積極健康的自我認知。



在知道真實自己的樣子後,我們要將定義自我好壞的標準掌握在自己手裡,學會自己定義自己,而不是交給Ta人和外部事物來定義。健康的自我定義是,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否定。我們需要學會區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可以參考周圍環境對我們的評價,但最終的定義權在自己手中,不被外界的標準所左右,從而建立起內心的穩定和自信。


最後,在追求成長和進步的道路上,設立小目標對提升價值感是非常重要的,Ta讓我們在每一個小的成就中感受到滿足和喜悅。與設立過大目標相比,設立小目標更容易實現,並且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動力和積極性。比如,不妨給自己定下一天的小目標,或者一小時的小目標,甚至是一點點的小目標,通過逐步實現這些小目標,我們可以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和價值感,從而更好地應對成年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通過以上幾個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尋找成年生活的價值和樂趣,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和有趣。


小王子》中說:「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而兒童節這一天,似乎正提醒著,你也曾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你也曾夢想成為一個大人~


祝各位糖丸兒兒童節快樂,希望你可以在這一天,做一個不被定義的兒童吧!


安慰記,用心理學zhào著你!抱團取暖加入成長群,深度探索開啟諮詢之旅 】

同名公號:安慰記心理(不定期送書、抽獎

樹洞 體驗免費心理樹洞,專業樹洞諮詢師1V1回復

解夢 參與科學地解夢,限時免費

指南 免費得[心理諮詢使用指南]、[伴侶諮詢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