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學會給孩子提供情緒價值

每天清晨五點,菜市場的豆腐西施張姐準時開張。她的攤位前永遠排著長隊,不僅因為豆腐新鮮,更因她會記住每個老主顧的喜好。

王大爺痛風,她總提醒:「今兒黃豆質量一般,您買南豆腐更好」;李阿姨要給坐月子的兒媳燉湯,她就包好一袋石膏粉:「回家點豆腐時水溫不能超過85度」。

這種精準的情緒供給,讓她的收入是其他攤販的三倍。有心理工作者說:「菜市場里藏著最樸素的情緒價值法則——看見對方真實的需求,比盲目付出更重要。」

從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價值是指某種事物、行為或關係給人帶來的情緒滿足、愉悅、安慰等積極情感,它是一種主觀感受,更多體現在心理和情感層面。

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始終需要情緒價值的加持。如果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麼被情緒價值滋養的孩子,在成長過程和成人以後,自然會惠澤自己的人生和身邊的人。

我們如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提供情緒價值,做到潤心無聲?我們需要學習一點方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心理、良好人際關係和積極人生觀。

情緒價值,是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作為家長,我們不必要去理解那些高大上的含義或者解釋。只要知曉情緒價值包含哪些方面內容,就夠用了。

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認可、被重視、被信任、被包容、被呵護、被安撫、被真誠地感謝和被懂,這些詞語,我們單單是讀過一遍,都會感覺的一種輕柔的溫暖,那就是情緒價值。如果我們時刻注意到這麼多的內容,顯然會非常辛苦。

提供情緒價值,其實只需要堅持一個原則:看到孩子的狀況(情緒或身體),迅速了解清楚他的想法和需要,要柔和耐心且詳細,這樣重視他、懂他、理解他、看見他就做到了。

做到三個方面:信任(含包容)、呵護(含認可)、安撫。交流過程中注意觀察、詢問和傾聽(孩子正在做什麼、心裡想要什麼、為什麼想要)。

明白了情緒價值的要點,在與孩子交流時,如何去做才能提供情緒價值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努力:多一度的表達和熨帖的行為。

多一度的表達,是我總結的一個提供情緒價值的交流方法,比對方的反應多一度的溫暖,多一度的感受。比如我們看到孩子有點悶悶不樂,簡單地問怎麼了,儘管被看到,但是沒有被重視,能得到的回答多數情況是:沒什麼。

如果這樣說,效果將大有不同,「多雲的天氣,影響我心情,不高興的孩兒,讓我心疼」,我想沒有孩子會繼續綳著,因為他的情緒被你看見,被你重視和被包容,所以他會向你說清楚遇到的事,你就可以去理解和安撫。

多一度的表達,就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方的情緒相關聯,表達關心和愛護,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更不是居高臨下。比如看到孩子有點沮喪,考慮可能是前兩天的考試不理想,如果你說,考得不理想沒關係,下次再努力,多數他的反應是漠然的,因為你的話沒有提供情緒價值,而是以自己為中心在索取情緒價值。

這樣單純的滿足自己想要關心孩子的慾望,打著一切為你好的幌子,表面上看起來是自己的付出,而實質上是一種索取,不是提供情緒價值。

怎樣說才能給孩子提供真正的情緒價值呢?首先是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和自己聊聊,還是想自己靜一靜?

如果他不想和你多說什麼,那你就給他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學著自己消化,看起來你沒做什麼,實際已經做了很多。因為你沒有強迫他接受你自己的意願,沒有給他額外的負擔。

這才是提供情緒價值。很多的時候,有效的情緒價值不是做了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當孩子的不良情緒消化完以後,可以去接近他,給一些物質上的關心,比如一杯水或一個水果,孩子接受了,再表達理解他自我消化情緒的想法,但你永遠是孩子靠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父母都會和他一起面對。

多一度的表達,看起來只是做了邏輯上的調整,但往往會讓孩子主動打開心扉,跟你說他這次考試的細節,作為父母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引導掌握節奏,該安撫安撫,該建議提建議。

同時,說出當孩子自己在消化情緒時,其實自己非常擔心,但是又不想打斷他的成長,然後我們可以和孩子索取情緒價值,因為只有他付出情緒價值,孩子才會感恩你的付出,才會真正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