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英,這個罪惡滔天的人販子,終於伏法了。
她作案長達十年,拐賣了17名兒童,幾乎從未失手。
直到現在,仍有一些家庭在苦苦尋找自己的孩子。許多家長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他們都曾以為,丟孩子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家,但最後,他們成了人販子眼中的「理想目標」。
這17個被拐的家庭,幾乎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忽略了5個最致命的安全漏洞,而這些漏洞,可能你家也有。
一:第一個漏洞,孩子獨自玩耍,家長遠遠看著
「我當時就在旁邊,根本沒想到孩子會不見。」
很多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拐走的。
家長以為孩子就在附近,就算自己沒時刻盯著,也不會出事。
但現實是,人販子只需要幾秒鐘,就能讓孩子消失在人群里。
有的孩子在公園玩,家長坐在長椅上刷手機。
人販子觀察幾天後,趁家長不注意,拿個玩具或者零食引誘孩子過去,直接抱走。
有的孩子被允許自己回家,人販子就在路上等著,用幾句話騙走孩子,家長察覺到不對勁時,孩子已經不知去向。
他們作案的手法看似簡單,卻無比高效。
因為太多家長都存在僥倖心理,覺得孩子不會這麼容易被拐走。
二:第二個漏洞,愛曬娃,暴露孩子隱私
很多家長喜歡在朋友圈、短視頻平台上分享孩子的照片,但他們不知道,這可能正是人販子尋找目標的渠道。
「寶貝六歲生日啦,在xx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慶祝。」
「放學了,帶孩子去商場玩。」
「兒子一直吵著要去奶奶家,下周我帶他回老家。」
這些無意間透露的信息,讓人販子可以輕鬆掌握孩子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學校、作息、常去的地方。
一旦他們決定下手,甚至能直接喊出孩子的小名,讓孩子誤以為是熟人,跟著走。
三:第三個漏洞,輕信「熱心人」,孩子被套近乎
人販子不是一見到孩子就下手,他們很多時候會先接近家長或老人,讓家長降低警惕,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帶走孩子。
有的家長帶孩子去市場買菜,一個陌生人搭話:「你家孩子真乖,幾歲了?」
接著又說自己有孩子,和家長聊得很投機。
幾次接觸後,家長對他放鬆了戒備,甚至覺得對方是個好人,偶爾讓他幫忙看孩子。
結果,某一天,這個「熱心人」就消失了,孩子也一起不見了。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販子會偽裝成孩子的「親戚」或「爸爸媽媽的朋友」,故意在孩子面前製造熟悉感。
當家長不在時,他們用「你媽媽讓我來接你」這樣的理由,輕易把孩子帶走。
四:第四個漏洞,老人帶孩子,警惕性太低
有些孩子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而人販子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情況。
在許多案例中,人販子會專門找由老人帶的孩子,因為老年人容易相信別人,警惕性也比較低。
他們只要裝作熱心人,和老人多聊幾次,老人很快就會信任他們,甚至主動介紹孫子孫女的情況。
有的人販子會說:「我也是帶孫子的,我們可以一起帶孩子玩。」
等取得信任後,再藉機把孩子騙走。
有的甚至會讓孩子自己告訴他們家在哪裡,等孩子走散後,直接假裝是家人帶走。
有些老人在車站、超市等地方帶孩子,遇到「好心人」搭話,一時分心,低頭找零錢,孩子就被拐走了。
五:第五個漏洞,家長逛街時低頭看手機
很多孩子丟失的地點,不是在家裡,也不是在陌生地方,而是在商場、超市、市場、公園這些家長以為安全的地方。
「我帶孩子去買菜,排隊結賬的時候低頭刷了一下手機,等我抬頭,孩子就不見了。」
「本來是牽著孩子的手的,但東西太多,就讓孩子自己站一會兒,結果他就被人帶走了。」
人販子最擅長利用這種短暫的疏忽。
他們會在家長忙著結賬、試衣服、選菜的時候,迅速帶走孩子。
甚至有人會直接在商場廁所里給孩子換衣服、剃頭髮,讓家長短時間內認不出來。
等家長發現孩子不見了,跑出去找時,孩子可能已經被送上車,帶往另一個城市。
六:如何防止孩子被拐?
一時疏忽,可能換來一輩子的傷痛。
平時帶娃時,我們一定要做好以下這些,防患於未然。
●10歲以下孩子,絕不能單獨外出,哪怕只是去樓下買東西。
●帶孩子去公共場所,一定要手牽手,絕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不要隨意在社交平台上曬孩子的學校、行程、生活細節,特別是帶有校服、家庭住址背景的照片。
●讓孩子記住「暗號」,只有對上暗號,才可以跟著別人走。
●告訴孩子,不管對方是誰,都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哪怕他說「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家裡老人帶孩子時,要特別警惕陌生人,不要隨便透露孩子的信息。
●在市場、超市等地方,不要低頭看手機,孩子必須始終在身邊。
●讓孩子記住:如果發現自己走丟了,要站在原地等,不要亂跑,同時要大聲呼救,引起周圍人注意。
●如果發現有陌生人對孩子異常關注,要提高警惕,必要時直接帶孩子離開。
●教會孩子「壞人不一定長得凶」,很多人販子會裝作好人,甚至是溫柔的叔叔阿姨,不能輕信任何陌生人。
孩子被拐,往往就是一瞬間的事。多一個防範意識,孩子就多一分安全。
每一個家長,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別等到悲劇發生才後悔!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