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又來了?日本侵入中國兒童讀物,插畫引人不適,出版社回應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理應收到保護。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近些年「毒教材」、「毒繪本」事件是層出不窮。

就在2月12日,一位母親在給自家孩子買的一套繪本中,發現了令人不適的插畫有好幾處女童的內褲都被作者「精心」刻畫了出來。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還不是一個普通的繪本,而是一個入選了「100本最棒的幼兒繪本推薦」,暢銷500萬冊的日本知名繪本!

這到底是我們太敏感了,還是這個日本作者就是故意夾帶私貨呢?關鍵是這種「毒繪本」,又是如何在中國公開出版的?面對網友的怒火,出版社給出了回應。

出現問題的繪本名叫《坐巴士出去玩》,由日本繪畫家間瀨直方所創作,早在2011年就在中國進行了出版。

在評分網站上,一共有264人給出了評價,平均分高達9.3分。這款繪本其實是一個系列的,不僅僅有這一本,一共有7冊。

《坐巴士出去玩》的主要內容是一家人坐著巴士出門遊玩,去到了溜冰場、動物園、遊樂園、百貨商店等等地方,然後開開心心買了聖誕禮物回家聚餐。

從內容上來說,的確是較為適合幼兒理解,畫風也是簡單卻不失溫暖,能讓幼兒感覺到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因此銷量以及外界的評價都很高。

一開始發現插畫問題的家長,也是出於這款繪本製作精良有創意,畫面溫暖,才選擇進行購買。

有問題的插畫描述的是去百貨商店遊玩,由於是聖誕節作者便給了一個下雪的場景,在畫面中央靠左一點點的位置,有一位小女孩因路滑摔倒了,露出了白色內褲。

或許有人問了,僅僅是一點點,孩子們也發現不了,這無傷大雅。

可在整個系列的繪本中,這位日本作者的畫風都是屬於比較簡單的,人物刻畫幾乎是能省則省,都是幾筆就完事。可為什麼就在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小細節上,作者偏偏又畫的這麼精細呢?

很顯然,這樣的「刻意」描寫摔倒露出內褲的情況,對於整個劇情、畫面表達都沒有任何幫助,可作者就是做了。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位媽媽發出「避雷」貼之後,另一位育兒博主在這位日本作者同系列的另一本繪本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一位女童在趕火車時露出了白色內褲。

如果說上一個就是摔倒不小心露出內褲,這個還比較符合現實情況,的確是有可能發生。可這一個追趕火車的小女孩,竟然是從前面露出來的,根本不符合現實情況。

有美術專業的人士在評論區回復稱,這個小女孩的身材比例很不對,動態非常彆扭,他認為作者就是故意的,意圖很明顯。

若第一個摔倒的小女孩還能解釋,可這個追趕火車的小女孩根本解釋不了。

有評論認為,雖然這個畫面非常小,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如果我們只是因嫌麻煩就讓這件事過去了,不去進行糾正,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三觀塑造上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這不是一個手工繪本而是由真實照片作為插圖,那麼還能理解,可這樣的不合適的畫面卻是作者親手一筆一筆畫上去的,這不是衣服頭髮,少一根多一根根本沒關係,偏偏就是這一筆,就能引起不好的想法,這種潛意識的「入侵」最為可怕!

面對巨大的網路輿論,負責引進這系列日本繪本的出版社也給出了回應。

出版社表示,這個系列繪本是引進日本的,創作思路可能與國內文化不符,目前已經接收到了讀者的反饋,後續編輯會考慮進行調整更改。

我們再來掰扯掰扯這事兒背後的法律門道,按照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出版管理條例》,出版社可不是簡單當個"搬運工"就行,得拿著放大鏡做好內容安檢。

法律條文里寫得明明白白,面向未成年人的出版物必須經過"特級安檢"。這就好比給孩子們準備的食物,不僅要有營養,還不能摻雜任何有害成分。要是圖書里混進了不適合的敏感畫面,就像在兒童套餐里塞了瓶二鍋頭,出版社這"廚師長"自然難辭其咎。

具體要負什麼責?法律清單上列得清楚,公開致歉、修改內容、下架召回都是常規操作。要是真對孩子們造成了實質傷害,賠償程序可能就要啟動了。不過具體要掏多少"學費",得看實際社會影響有多大,相關部門會拿著"計算器"仔細核算。

因此出版社的編輯們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引進外版書時不能光看封面漂亮。就像海關檢疫,不僅要查文字內容,還得把每幅插圖都放在"顯微鏡"下審視。畢竟法律這把"尺子"量得嚴,從選題論證到印刷上市,每個環節都得繃緊合規這根弦。

這事兒說到底,就是給出版行業提個醒,未成年人保護是條高壓線,童書出版更像是戴著鐐銬跳舞。既要開拓視野,又要守住底線,出版社這個"把關人"的角色,可遠比想像中要費心費力。

這件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我們要著重注意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在教材、課外讀物這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

而對於出版社來說,更應該加強內部審核,無論是文字還是插圖,都應該合理合法合規。特別是在這些針對兒童的讀物上,不能因是國外知名繪本的引進,就忽視了對內容的審查!

兒童繪本中的「隱形毒藥」該如何防範?面對爭議插畫,有人認為過於敏感,有人堅持必須嚴審。您如何看待這類文化差異帶來的內容隱患?是家長過度擔憂,還是出版審核失職?歡迎分享您的觀點!您是否在育兒過程中遇到過類似「問題讀物」?對於守護孩子的純凈閱讀環境,您有哪些建議?評論區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參考資料

小紅書賬號「壯崽的科學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