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罐裝白茶該怎麼存?這4點建議來得很及時,很多人不會存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買白茶,有兩個方向。

一是按斤買,成箱入。

一是少量買,嘗嘗鮮。

稱斤整箱入手的白茶,屬於收藏裝,利於長期儲存。

藉助大箱內部的多層密封包裝,能營造良好舒適存茶陳化條件。

此外,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

同款白茶成斤買入手的數量越多,用三層包裝(紙箱、塑料袋、鋁袋)嚴實封裝在一起,越有利團隊陳化。

茶香分子之間不斷聚攏,還能促進茶味物質的齊齊陳化與轉變,讓最終存出來的白茶更甘香、更醇厚。

假設一款老茶僅剩少量半斤、一斤,哪怕存茶條件相同,存出來的風味效果就是不如7、8斤一大箱合力倉儲出來的效果好。

少量嘗鮮裝的規格,遠比收藏裝要小。

譬如,買獨立包裝的茶樣,完整一盒算下來凈重在30克左右。

譬如,很多茶客鍾愛的罐裝茶。

罐裝60克凈重的2018迎秋,罐裝凈重100克的2020白牡丹等。

僅小巧一罐,放在辦公室內當做日常口糧。

拆開2-3罐白茶放著慢慢喝,足夠充當好幾個月的口糧。

不過,近期遇到個提問。

「平時你們文章里介紹存白茶,都是說三層包裝的大箱收藏法,想知道鐵罐包裝的白茶買回家該怎樣存?」

鐵罐存茶的方法不難,關鍵是以下4點。

《2》

一、別將罐裝白茶放進冰箱。

有許多剛開始喝白茶的茶友,對白茶的保存要求全然不懂。

將罐裝的白茶春壽眉、白牡丹買回家後,泡來一嘗,花香挺足,茶湯挺鮮爽的。

於是下意識間,認為它們也要像龍井、毛峰、碧螺春那樣低溫存茶保鮮,隨手就放入冰箱內存起來。

殊不知,這樣做等同於將好茶推入火坑。

白茶不是綠茶,根本不適合放進冰箱。

冷藏也好,冷凍也罷,冰箱內部的低溫環境會妨礙白茶的後期陳化。

同時,冰箱在製冷運行期間,內部會產生不少冷凝水汽。

打開冰箱門,在內壁經常能看到凝結出來的顆顆水珠子。

最後,家用冰箱內部的生鮮雜物多,長期密閉狀態下,空氣也不流通,會導致打開那一瞬,裡面的「冰箱綜合味」明顯。

多水汽+多異味的兩重打擊下,將罐裝白茶放入冰箱並非明智之選。

將輕巧鐵罐包裝的白茶買回家,還是放置在乾燥陰涼的抽屜、置物櫃、書櫃為好。

《3》

二、別將罐裝茶擺在茶桌上。

福建人在裝修自家房子時,多數人會提前預留一個位置擺茶桌。

即便環境有限,沒法專門空一個房間做茶室,也會在客廳擺上茶桌椅子,方便平時自己喝茶和招待客人。

居家環境存茶,很多茶友會為了取茶方便,選擇「就近放」。

以茶桌為中心,將家裡的茶葉全都擺在周圍。

近期拆開喝過的罐裝茶,順手擺在茶桌上。

至於另外的盒裝茶、袋裝茶、散裝箱裝的茶葉,則在茶桌附近擺一個置物櫃,將它們全部擺進去。

平日喝茶期間,不用另外走到其它房間找茶。

招待客人時,還能順便展示自己的茶葉藏品……

然,此舉不妥。

布置茶室,講究空間開闊,要擺上綠植增加情調,最好還能臨窗看風景。

而這些統統與密封、乾燥、陰涼、避光的存茶要求,背道而馳。

適合泡茶品茶的環境,並不適合存茶。

何況在泡茶桌旁,平日經常燒水、沏茶、煮茶等,水霧裊裊,水汽頻發,濕氣較重,根本不宜存茶。

《4》

三、鐵罐內也要加上袋子密封。

用罐子裝茶葉,有些茶友是直接放,內部並沒有套上袋子。

這種做法下,存茶防禦遠遠不夠。

趕上潮濕天氣,空氣濕度高,一旦四周空氣里蠢蠢欲動的水分子,越過了鐵罐包裝的第一層防線,便可直驅而入。

此時,加一層內部保護措施就很有必要。

用鐵罐分裝白茶前,往罐子里套上一層塑料袋。

要切記,選食品級專用材質,聞著不能有任何塑料怪味。

像平日家用的保鮮袋、食品保鮮袋等,便是不錯的選擇。

套入袋子,裝入干茶。

考慮到白茶散茶相對蓬鬆,尤其壽眉,遠比白牡丹、白毫銀針要「蓬」。

將壽眉散茶裝入鐵罐內的袋子後,不妨提起袋子,輕輕抖動,減少干茶彼此間的縫隙。

裝茶結束,最後要想辦法將袋口密封。

最簡單的方式是用封口夾夾緊,也方便後期取用。

夾緊袋口後,合上鐵罐本身的蓋子。

雙層保護下,這罐茶的後期存茶才更穩當。

《5》

四、鐵罐裝的白茶最好及時喝。

鐵罐包裝的白茶,有不少別稱。

它們屬於小份裝、快飲裝、體驗裝,與大箱收藏裝的白茶不能比。

原則上,買到手一罐白茶,在拆封后最好盡量早點喝完,時間最好別超過半年。

一罐60克的茶,按一天喝一泡,一次泡5克來算,夠喝12天,半個月就能喝完。

哪怕自己手邊同時有3罐左右的白茶,一罐白牡丹、一罐春壽眉、一罐秋壽眉,每天換著口味喝這些口糧白茶。

那麼,最多三、五個月內也能將整罐茶喝完。

由於鐵罐包裝本身的密封性有限,比不過三層包裝。

對待罐裝白茶,到手後趁早喝才是上選。

長期存白茶,還是三層包裝好。

按斤入手白茶,譬如直接買2斤、3斤一級春壽眉,到手完整三層包裝打包發貨過來的白茶時,可別盲目拆掉外包裝。

保留紙箱(標準5層瓦楞紙厚度)、塑料袋(食品級)、鋁袋(食品級)組成的三層包裝,層層密封,嚴實封存,才有利後期倉儲。

不然,少量50克、60克的罐裝白茶,一來數量規模有限,達不到團隊陳化要求,二來鐵罐的密封屬性不如三層包裝。

考慮到此,還是趁早喝掉,風味更好。

《6》

昨天有茶友發來私信,他手邊已經拆了好多款「待喝」的茶葉。

光是白茶,罐裝茶就拆了4罐沒喝完,有秋分茶、有一級白牡丹,也有去年的有機秋茶和秋牡丹。

除了這些罐裝茶,自己還撬開了2餅壽眉,1餅牡丹。

未來小半年內,打算將這些茶慢慢輪流喝完。

但前段趁著618活動期間有優惠,自己又下單了好幾份茶。

2斤裝的特級春壽眉,茶友的預想是直接大箱存起來,打算多存幾年再喝。

然,剩餘的好幾罐茶,該怎麼辦?

如果統統要求儘快喝,自己有些喝不過來,若按自己的喝茶檔期,起碼得等到年底才有機會拆開喝……

對此不需糾結,先保持原封不動。

外層套上厚實的塑料袋,綁緊袋口,增加密封防護。

如此等時隔大半年再拆開喝,也不必擔心裏面的茶葉會跑氣!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