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會致殘的「危險動作」 很多人以為對孩子好

今天是世界舞蹈日

近些年,舞蹈成了孩子們增長才藝的熱門選擇。但由於課外班授課教師專業性的參差不齊,一些興趣班為了彰顯其「專業度」,讓孩子進行許多有安全隱患的「柔韌拉伸」動作——

比如,之前有個熱搜事件就是「5女孩練舞下腰致殘」

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下腰導致嚴重受傷」甚至導致終身傷殘的事件並非個例。

借世界舞蹈日的機會,小編想從醫學角度講講「下腰」對幼童的傷害,以及如何保護孩子相對脆弱的肢體,避免其他場景下的危險動作。

不管是孩子正在學舞蹈的,還是準備學舞蹈的,都應該仔仔細細讀一讀今天這篇文章,並且轉發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

也一定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讓孩子鍛煉是好事,但要符合身體發育的客觀規律,切莫釀成大錯,毀了孩子一生!

舞蹈中常見的「下腰」

為什麼對兒童

有巨大的潛在危害?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身體素質的發展。為了孩子身體挺拔,氣質出眾,很多家長在眾多的兒童培訓中選擇了舞蹈。

但就是這樣大眾化的選擇背後,藏著不易察覺的風險。

這是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自2015至2019年,兒童脊髓損傷患者數據分析:

從表格中不難看出,舞蹈下腰動作導致的兒童脊髓損傷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

家長們需要警醒的是: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恢復效果不佳,會給患兒的生活和家庭造成巨大影響。

為什麼對兒童來說,「下腰」的動作有著巨大的風險呢?

首先,兒童柔韌性較好,但穩定性不足。

我們先來看一下脊柱的解剖結構:

我們的脊柱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以及骶骨和尾骨構成。在脊柱的椎管內容納著脊髓神經。這些脊柱椎體就像一根竹子上的不同節段,運動時逐節微小運動,串聯在一起產生大幅度的動作。

在運動過程中,脊髓也隨著脊柱的運動而滑動。頸椎、胸椎、腰椎都有安全的運動範圍。但是如果運動中的動作嚴重超出安全範圍,有可能就會對脊柱關節、韌帶甚至神經造成嚴重損傷。

而兒童的脊柱,和成人不同,他們的脊柱特點如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出生時呈屈曲形,4歲之後脊柱的形態開始發生變化,6—7歲會形成接近成人的生理曲度: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

由於兒童骨骼中軟骨、水和有機物(骨膠原)較多,無機鹽(磷酸鈣、碳酸鹽)較少,所以兒童的骨骼有彈性,活動範圍大,但是兒童本身的肌肉含量不足,所以兒童柔韌性較好,但穩定性不足。

其次,下腰動作會使脊柱各關節的壓力明顯增大。

我們來分析一下下腰的動作,請大家先詳細觀察兩張圖:

左圖是正常站立位的脊柱,頸椎曲度微向前,胸椎曲度向後,腰椎曲度向前。

右圖是下腰動作,可以看到整個脊柱大幅度地向後摺疊,胸椎、腰椎呈現極大程度地向腹側的反弓,脊柱各關節的壓力明顯增大。尤其是本應曲度向後的胸椎,此時被摺疊到向前反弓。

因此,一旦下腰動作操作不當,就可能造成以下損傷:

兒童下腰時胸椎極度過伸,使椎管狹窄面積達50%,對脊髓有一定擠壓,可能出現脊髓缺血性損傷。胸椎在後伸運動時縱向牽張,椎體間壓力明顯增大,造成局部組織損傷。胸椎在後伸運動時縱向牽張,脊髓也相應被拉伸,由於兒童脊髓順應性遠遠小於脊柱,當到達臨界值時,可引起進入脊髓的血管損傷,導致脊髓損傷。

部分脊髓損傷後

不會立刻出現癱瘓癥狀

早期損傷表現容易被忽視

下腰動作造成的最常見的脊髓損傷是:無骨折脫位性脊髓損傷(sciwora),以胸段sciwora損傷為主。

這種損傷會表現為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下肢感覺和運動功能異常。嚴重者出現下肢癱瘓,需依靠輪椅生活。

在脊髓損傷的早期,孩子可能會出現腰腿酸痛、發麻、發冷,進而失去知覺、無法站立行走、無法排尿等癥狀。

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

根據報道,一部分sciwora患者其實並非在創傷後立即出現癱瘓,而是在無明顯進一步外傷情況下,創傷後30分鐘至4天後開始出現癱瘓癥狀。有些患者癱瘓癥狀甚至進行性加重最終導致發展為脊髓全性損傷,這就造成了即便去就醫,也可能早期誤診率較高。

sciwora的預後不良,並往往伴隨相關脊柱側彎、髖關節脫位、泌尿系統問題等併發症。如果孩子真的罹患上這種疾病,會給整個家庭造成巨大的影響。

舞蹈興趣班還能上嗎?

下腰帶來的損傷

可以預防嗎?

要想預防不恰當「下腰」動作造成的損傷,下面這6點,家長一定一定一定要特別注意:

1

甄選專業能力過關的培訓機構

從客觀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因為「下腰導致脊髓損傷」的兒童大部分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許可以推測,有可能是當地相關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專業能力不足,風險意識淡薄,從而造成損傷。

同時我們也呼籲建議相關部門嚴格規範相關機構,家長也要甄選高質量培訓機構。

2

需要評估兒童身體狀態,是否適合舞蹈專項訓練

每個孩子身體狀態不同,建議在進行專業訓練前,對兒童進行專業身體機能評估,選擇適合的專項培訓,避免重大損傷。

3

課程安排科學合理,進行合理拉伸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科學嚴謹,不進行過度不當的訓練。訓練前後都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熱身運動。幼兒在7—8歲之前,骨骼、骨骺以及關節軟組織的強度還不是很高,一般建議在10歲之後,上述這些組織達到一定強度後再去進行強度較高的訓練,才能比較穩妥。

4

在「柔韌度」之外,要重視兒童穩定性訓練

由於特殊生理特質,兒童的柔韌性良好但穩定性不足。重視穩定性的訓練,增加孩子的核心力量,提高對脊柱的保護能力。

5

提高自己及孩子的風險意識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舞蹈班,是盲目跟風,自己本身對舞蹈專項了解甚少。家長絕不能對可能出現的損傷風險一無所知。

6

重視孩子鍛煉後的情緒和「求救信號」

兒童對自身身體了解不足,又由於年齡小表達能力不足,加之莫名疼痛,很可能出現損傷信號後表述不清。

如果家長對相關知識缺乏,一味認定「孩子嬌氣」「不能吃苦」就容易延誤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每次有新聞講小朋友下腰致殘,我都特別揪心。只有五六歲的孩子,卻一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這太讓人惋惜和難過了。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到孩子「下腰」動作的風險及嚴重性。

不管孩子是否在學習舞蹈,我們都應該去關注、了解相關知識。多一個人了解,就可能多一份傳播,多一群人討論,就可能多減少一個悲劇的發生。

希望大家能把這篇文章轉給家人和朋友,並和身邊家人(包括孩子)朋友溝通,最大限度地避開損傷風險。

孩子既需要享受運動的樂趣及成果,又應該遵循科學的發展規律來運動和訓練,切莫操之過急,造成終身遺憾!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