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麗。
一個陪媽媽們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創業者。
※除了原創文章,每天精選3篇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內容來自:書籍、公眾號、知乎、微博、付費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個人觀點,也不清楚原始出處,所以大部分沒有註明摘自哪裡,侵刪。
這是第335篇學習筆記:表揚和獎勵,會將孩子的內驅置換成外驅。
以下為學習筆記正文。
一,內驅力被中斷
人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後,大腦會分泌出一種神經化學粒子,叫作多巴胺。
多巴胺有獎勵作用,它能夠促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的網路聯繫。
所以說,當你做完一件事情,又享受了多巴胺,那麼這個事情在腦中的神經網路聯繫就形成了。
這會促使我們產生一種慾望,讓我們下一次還想做好這個事情。
所謂的內驅力、內在動力,其實來自多巴胺。
是多巴胺促成了獎勵機制。
所以如果你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一定要去欣賞它,這樣多巴胺才能形成。
然而,有些家長、管理人員,或是老闆不懂這個道理。
一看自己的孩子或者員工獲得了成就,在那兒洋洋得意,就立馬撲過去問:「別這麼得意,還有別的事情沒有?」就是把人的欣賞、快樂,以及形成多巴胺的條件一下子給中斷了。
之後,這個人做事就沒有內驅力,只有外驅力。
也就是一件事情不逼他,他就不想做。
所以人的內驅力,其實就來自於成功之後的多巴胺的分泌,沒有的話形成內驅力是不容易的。
二,表揚和獎勵,將內驅置換成外驅
如果說,批評會撲滅孩子多巴胺帶來的快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內部迴路獎懲,將內驅力中斷,表揚和獎勵則將無價的、巨大力量的內部驅力置換成了有限的、狹小的外部驅力。
表揚和獎勵,會將因孩子自身努力而生出的多巴胺以及從內部升起的價值感和成就感,置換成外部條件和外部因素。
也就是說,把內部驅力替換成了外部驅力。
如果有實物獎勵,則會將這份內部生成的無價的驅動力和價值感,用有限的東西進行了替換。
這無疑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損失和傷害。
有些孩子,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如果去表揚他,他會感到憤怒和生氣。
那是因為他覺得,來自內部的價值感是巨大且無價的,卻被你用幾句不疼不癢的話語就給替代了。
他覺得你沒有看到他的價值,沒有理解他,因而會生出怒氣。
即使是你給他物質獎勵,或者金錢獎勵,久了,他慢慢也會無感,甚至會覺得你沒有懂他。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面對物質獎勵,一開始會興奮,後來慢慢無所謂、不稀罕的原因。
有些父母抱怨說,孩子沒有內驅力,不主動學習、做事,可以檢討一下,自己有沒有真正的去認可孩子的內在價值,有沒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來自內部的那份快樂和價值。
是不是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後,還沒來得及完整的體會到多巴胺的獎勵,就被中斷,或者替換。
三,控制欲太強,是不幸的源頭
控制欲太強,是很多不幸的源頭。
人的精力和能力、時間,都是十分有限的,你想要所有事情都隨你心意,你就必然面臨四面漏風的窘境。
父母吵架你要管,孩子學習你要管,配偶邋遢你要管,工作上一地雞毛你要管。
還會讓你身邊的所有人,一邊依賴你,一邊對抗你,雖然離不了你,但是多多少少都會討厭你。
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重要,做好做壞並不影響生活質量,與其花時間做好,不如放手,讓周圍人都活得舒服一點。
把時間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賺錢,比如提升自己,比如做個小副業,你會發現當你把自己理順了,你的生活自然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