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習慣在3件事上「裝大方」的家長,往往越沒本事,希望你不是

在某網路平台上,有一個小組名為「父母皆禍害」,可能很多家長看到以後都會心頭一緊,畢竟,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會給下一代帶來怎樣的傷害。

從小組成員的描述中來看,他們的家長除了把他們帶到世界上以外,幾乎沒做過其他有教育意義的事,用過去的想法教育子女也就算了,還以自己的思維規定子女的前途路線,導致下一代委屈又自卑,家長以為孩子不成器,殊不知是自己沒本事。

越是習慣在3件事上「裝大方」的家長,往往越沒本事

部分家長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娃總是「不聽話」,不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自詡管不了孩子的家長,不知道自己「裝大方」也會讓娃很心累。

而越是習慣在這3件事上「裝大方」的家長,往往越沒本事,希望你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有位畢業生在工作以後賺得比較少,沒怎麼給家裡打錢,過年也過不安穩,總是會和父母因為小口角吵架,而當她換了份工作,沒日沒夜的加班錢多了以後,家庭關係倒是和睦了不少,只不過她覺得自己變成了無底洞,常常感到非常苦惱,時常產生輕生的想法。

為了自己的面子,不顧子女的想法,是其中一種,有些家長總是覺得娃上了大學以後賺錢就容易了,總是明裡暗裡表示家中有需要用錢的地方,而懂事的子女也會過節約的生活,把大部分工資都打到家裡,自己有什麼事情還要向同事借。

有些學生在學校和同學打鬧,同學告狀,家長不知道來龍去脈就給學生一頓教育,學生沒有機會說出事情的真相,畢竟在喜歡「裝大方」的家長眼裡,這種事忍忍就能過去。

子女受欺負,家長卻只知道勸他們「退讓」,自認為不愛計較,其實委屈都讓娃承受,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而自卑,就是因為遇到事情的時候家長從來不會堅定的站在自己這邊,為自己說話。

有個初中生在母親過生日的時候,用小提琴為母親彈了一麴生日快樂歌,沒想到家長聽完以後卻說,你是不是有哪地方彈錯了,彈得不夠好,而初中生聽到以後則是很傷心,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不認可自己的子女,反而總是誇其他人的孩子,家長以為這是大度的表現,其實長時間得不到認可的娃,心態也會受到影響,別再說什麼「父母都是為了你好」了,虛情假意。

很多家長看後還在反駁,對自己錯誤的行為矢口否認,無理也要爭三分,只能說有些家長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深受影響的80、90後,需要好好自我調節,不要把這種教育觀念再帶給下一代了。

生活中遇到這類家長,可以給你哪些啟示?

其實,不少人為人父母以後,還是難以自愈家長帶給自己的創傷,在這種情況下,盡量想開一點,想想怎麼給自己的下一代帶來好的教育環境,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大家也可以化悲傷為力量,改正自己的思維,避免自己成為糟糕的父母。

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家長,那你也要明白,隔代教育有代溝,不要輕易把自己的娃丟給父母帶,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可這會留守在家的娃來說,也是不小的影響,受隔代教育的影響,說不定自己的下一代又會成為重蹈覆轍。

而且比起挫折教育,鼓勵教育更值得推崇,讓性格自負的娃適當地接受挫折教育,對他們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明明娃只是自信,並且有能應對挑戰的能力,為什麼還要被打擊呢?

而且家長要注意的是,在教育下一代心中要有尺度,不要總是仗著過來人的經驗指手畫腳,否則也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有些家長明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錯的,可是卻不改,反而變本加厲,其實對自己、下一代來說都是傷害。

寫在最後:總的來說,日子是自己的,我們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左右,會讓自己收穫更多幸福感。

希望童年不開心的人,能及時想開,為更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而努力,側面的推動國家的教育環境往好的方向發展,創造好的氛圍,成為優秀的父母。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什麼難忘的經歷,到現在還難以釋懷?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