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動機問題,讓自閉症孩子更喜歡做任務

經常會有一些家長反饋,「我家孩子平時玩個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專註的玩很久,但只要一到做任務就坐不住,每次叫孩子過來,但是孩子好像聽不見滿屋子亂跑,勉強把他拉回椅子上,結果準備教具的功夫,嗖的一下又跑走了」。

或者有家長說,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發的指令要麼跟沒聽見一樣,不做。要麼就亂做,東西看都不看就隨便拿一個給你。

這兩個例子,從ABA的角度來說,我們會認為孩子產生了逃避的行為,他是逃避這個事情,不想做這個任務。

逃避任務,歸根結底在於兩個方面原因。

一是不想:動機問題;

二是不會:技能問題。

今天我們就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當孩子沒有動機,不想去做這個任務的時候,產生逃避的行為時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孩子不想做任務怎麼辦?

01

任務本身是否太無聊?

一位家長在家使用色卡教孩子認識顏色,她將孩子帶到桌前。但他剛拿出色卡孩子一看到就跑走了,家長把孩子拉回來,孩子就開始哭鬧。家長拿出孩子喜歡的餅乾也沒有效果,他覺得很苦惱,為什麼孩子最開始進行家庭訓練的時候還可以配合一下,現在一看到卡片就會跑走呢?

了解以後發現,這位家長在家用卡片就進行了大量的桌面教學,而且經常同一個任務,比如,指認小貓,就會一直持續重複做十幾個回合... ...

這位家長的問題是什麼?

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位家長只用同一種形式做教學,並且同一目標會不斷重複很多次。

那麼這就是我們要考慮的第一個因素:當我們的孩子不想去做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任務本身太無聊了?我們也是一樣,當我們發現任務本身太無聊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好像要做這樣一個任務。很多學者已經對此做了很多研究:當任務單一時,孩子產生逃避行為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該如何解決?

我們可以通過呈現不同類型的任務來提高孩子做任務的動機。比如,你可以做一會兒精細,再練一會模仿,再講一講繪本等等。

或者我們可以將難易任務穿插,這裡呢有我們常說的一個「二八」原則,20%較難的任務,80%簡單的任務,穿插進行,在保證任務成功率的同時,不會讓孩子覺得任務過於簡單感到無聊。

或者我們可以使用孩子更感興趣的教具和教學形式。有些家長朋友,可能存在一個小誤區,就是認為我們只有在進行桌面教學的時候才是在做干預做訓練。其實我們在進行家庭干預或者做家庭訓練的時候呢,不一定非得用卡片用桌面教學。比如,我們有些孩子喜歡娃娃,那我們就可以通過給娃娃準備不同顏色的衣服來教我們孩子顏色,又或者我們孩子喜歡吃餅乾,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形狀的餅乾來教我們孩子形狀。

教具和教學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它不是單一的。又或者我們可以將學習任務變成遊戲的形式,完成任務本身就可以強化到我們的孩子,這是最理想的一種方式。

之前機構有一個孩子很討厭做數學,我們就將做數學題變成了打怪升級的形式。讓任務本身變得有趣,孩子呢就會更願意坐下來跟我們一起完成。

總結一下,如果任務本身太無聊,我們可以:

  • 穿插不同種類的任務

  • 穿插難易任務(「二八」原則)

  • 使用孩子更感興趣的教具

  • 採用孩子更感興趣的形式

  • 在遊戲中學習

這就是如果我們發現任務本身太無聊時,我們可以去考慮的一些方法。

02

強化物是否合適?

媽媽把孩子帶到了桌前,拿出手機,孩子就開始搶,於是媽媽趕忙把手機收了起來。問「寶寶,剛才媽媽手裡拿的是什麼呀」,小朋友說 「手機,手機。」媽媽說「寶貝答對了,那手機能用來做什麼呀?」小朋友還說:「手機,手機。」 媽媽(不耐煩了)說:「好好好,一會給你玩手機,手機能用來打電話,手機能用來幹什麼呀?」 小朋友說:「打電話」,媽媽見小朋友答對了,跑到客廳打開一包薯片,把一片薯片塞進小朋友嘴裡,小朋友馬上吐了出來。

這位家長的做法有什麼問題?

其實這就是我們應該去考慮的第二個因素:我們是否使用了合適的強化物

從剛剛的例子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當時的動機是想要玩手機,但是媽媽卻給了薯片,就算薯片是孩子平時也喜歡的零食,在當下呢卻不能作為強化物。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的就是:在當下,什麼東西能作為強化物?我們需要去確定強化物的價值。

如何解決?

1、確定你選擇的物品是不是強化物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你提供的東西是不是強化物是由孩子決定的,不是由我們決定的。我之前帶過一個個案,這個孩子呢家庭作業的完成度不高,有一次完成了作業,老師很高興就當眾表揚了這個孩子,你猜怎麼著?這個孩子從此再也不做作業。我相信如果大家當時在,肯定會和這位老師一樣感到奇怪,我們通常會認為口頭表揚是一種強化,所以當孩子做出好行為的時候,老師也就自然而然的使用了,但是在這個孩子這裡卻沒有起到強化的作用,不是他喜歡的,就適得其反了。所以,在我們使用強化物時,一定得先確定它是不是強化物。

如何確定你選擇的東西是不是強化物?

如果孩子能夠回答,我們可以直接問孩子,或者呈現物品讓孩子選擇。再或者,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孩子會去拿哪些東西。

2、確定強化物的強度

試想一下,如果你很喜歡吃小龍蝦,有人讓你跑10公里給你吃1隻小龍蝦,你願意跑嗎?那多數人可能是不願意的,因為強化的強度太小了,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假如命名這個任務對孩子很難,當他連續被要求命名了10張卡片,卻只能得到10s玩玩具的時間,那我們的孩子可能就會不想去做。

當然強化物的強度也不能太強,比如,剛剛那個人讓你跑10公里請你吃10斤小龍蝦,你吃完後再讓你跑十公里,你願意嗎?多數人可能也是不願意的,因為已經吃夠了,強化物可能不再那麼吸引,孩子也是一樣,做一個任務就給一大塊餅乾,幾次之後強化物可能就失效了,孩子也就可能不會願意做接下去的任務。所以我們給予強化物的強度要適合,需要去考慮這個任務的難度以及孩子完成這個任務所付出努力的程度。

3、強化要及時

強化物需要及時提供,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知道是因為什麼樣的行為獲得了強化物。

03

是否沒建立指令控制?

有一位家長反饋說,孩子總是不聽他的,家長錄了一個在家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能不能了解到這個家長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家長跟孩子說「寶貝,快過來上課了」,孩子在玩玩具,沒理他;家長等了一會兒,又說了一遍「寶貝,快過來呀」,孩子還是繼續玩玩具,沒有理家長。

又過來一會兒,家長不耐煩了,過來拉孩子,「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叫你過來上課了!」同時搶走了孩子的玩具。孩子就開始哭鬧,拽起家長的的手說「車車,車車!」家長沒辦法,只好把玩具還給孩子。

這位家長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位家長犯的錯誤就是我們沒有堅持原則,讓孩子逃避了我們的指令。這就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第三個因素,你是否建立了指令指控,也就是孩子他會不會聽你的。

如何解決?

需要建立起指令控制,一些技巧如下:

1、控制教學環境

你需要控制教學環境。如果你需要進行桌面教學,在訓練前,我們就需要清空桌面,並把桌子周圍的強化物都控制起來。這樣就能很好地控制孩子的動機。

2、避免空指令

想讓孩子聽你的,避免空指令非常重要。如果你叫他做什麼,他沒有回應,請你輔助孩子完成指令,培養聽指令的習慣。如果你只是一直叫他,他沒有回應,或者是你跟他生氣,他可能會覺得很好玩,很多小孩都很調皮,喜歡看大人生氣,你越生氣,他越開心。所以一定不能讓指令落空,你發出的指令,孩子都要有回應,如果對孩子有難度,你要輔助他完成,讓孩子習慣聽你的指令。比如,你讓孩子過來坐,等了5秒,發現孩子沒動,這時你就應該提供輔助,讓孩子完成「過來坐」的這個指令。

3、降低指令難度

我們可以嘗試降低指令難度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更順利地完成指令。比如,你想孩子去洗澡,但是孩子在客廳玩氣球,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說「來,寶貝,我們去浴室玩氣球」,孩子發現去浴室還能玩,通常也能接受,之後你再慢慢的引導孩子去洗澡,這樣成功率可能更高一些。

4、看到孩子正確的行為,及時給他表揚/強化

讓孩子知道聽你的指令是能夠得到強化的,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你期望的行為是什麼。比如,你讓孩子過來坐,孩子執行了,你就立即給予表揚「哇,寶貝自己過來坐好了,很棒哦」同時可以給予一些額外的強化物,像是玩具等等。過了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加聽你的了。

5、控制動機、堅持原則、不向孩子的問題行為妥協

如果孩子在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行為,我們需要做到堅持原則,不向孩子的問題行為妥協。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孩子出現了動機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三個因素分別是:

400-606-2105

遇見恩啟

Meet Ingcare

您有任何關於自閉症兒童康復治療的問題,可添加客服微信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