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您有沒有發現,孩子照鏡子的時間變多了,有時會抱怨自己身上的肉肉,還會在餐桌上推開食物:「不能吃太多了,我要減肥!」
這說明,您家的小豆包,正在悄悄長大呢。
數據顯示,大多數兒童和青少年對自己的外表很是在意。而且孩子們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得更有自我意識,更有可能將自己與同齡人進行比較,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社交媒體對理想體型、面孔和外表的宣傳的影響。
如果不加以控制,對外表和身體的不滿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健康,出現飲食失調、抑鬱和自卑問題的風險直線上升。
對青少年來說,化解自身的一些不安全感是正常的經歷。但如果這妨礙了他們享受社交或其他活動的話,那麼就需要家長出手干預了。
關於外表,孩子們最在意什麼?
密歇根大學健康中心 C.S. 莫特兒童醫院對 1653名 家中有 8~18歲孩子的父母展開調查。
結果發現,體重、皮膚和頭髮是孩子們最為關心的外貌特徵,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主要來源。
近五分之一的女孩父母表示,孩子會對自己的胸部感到難為情。
在那些認為孩子對自己的外表很在意的父母中,三分之一的父母認為這對孩子的自尊有負面影響,五分之一的父母表示這影響了孩子參加某些活動的積極性。
也有家長提出,孩子因為對外表缺乏安全感而避免拍照,試圖用衣服掩蓋自己在意的外貌「缺點」,或限制自己的飲食。
調查發現,孩子對自身外表的消極想法會因他人的反饋而進一步強化。
三分之一的父母表示,孩子經常因為外表而受到其他孩子、陌生人或其他家庭成員的不友好對待。
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和孩子談論這件事;少數情況下,父母會讓孩子遠離發表傷人言論的人,避免和那些人說話。
總體上看,接受調查的父母認為,比起社交媒體,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給孩子的自我形象認知帶來的影響更大。
如何幫助孩子構建積極的自我形象認知?
這裡為大家提供五個建議和策略。
1. 做一個自愛的榜樣
如果父母總是抨擊自己的身體或對自己的外貌進行負面評價,那麼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效仿。
其實每一次爸爸或媽媽站在秤上,一邊嘆氣一邊喊著減肥決心,或者經常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嘟囔「不好看」,孩子都會看在眼裡。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教孩子學會自愛和自尊。
2. 擁抱身體多樣性
如果家長聽到孩子評論某人的體型或外貌,無論是認識的人、電視節目上的人,還是陌生人,都應該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外表都不一樣,有不同的特徵,應該尊重所有人的外貌特質。
3. 避免對外表的過度讚美
成年人看見萌娃會情不自禁地對他們的可愛外表做出善意的稱讚。
但這也可能在無形中在孩子面前強調了外貌的重要性,強化了「外表好看的人更有價值」的信息,有可能加劇孩子的擔憂——擔心自己有朝一日不夠漂亮,從而陷入自卑的情緒。
所以,爸爸媽媽們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個人品質,盡量不要總是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身體、頭髮、臉或衣服上面。
4. 通過健康的活動促進家庭聯繫
一家人可以通過有趣的運動和健康飲食加強聯繫,一起享受美好的天倫之樂。
這能夠促進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知道,要通過營養和鍛煉讓身體的感受更舒適、更自在,而不是看起來更「完美」。
定期的家庭聚餐還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保持緊密聯繫,互相公開交流自身面臨的不安全感來源,提供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
5. 教孩子批判性地看待社交媒體
如今的孩子們很容易感到身材焦慮或容貌焦慮。
雜誌上的模特,電視、電影中的演員通常有著「完美」的身材,社交媒體上的明星、網紅、甚至同齡人也都會使用 P 圖手段來美化自己對外展示的照片。
家長們要幫孩子走進真實世界,去掉濾鏡,看到原貌,讓他們理解某些照片是怎樣通過 P 圖操作成為「照騙」的。
父母要提升孩子的媒體素養和理解力,這樣他們就會明白,廣告、媒體甚至是自己朋友對完美身材和面孔的刻畫和宣傳並不現實。
愛美是人之天性,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循序漸進地引導,帶著他們正確地認識到身體的變化,學會悅納自我,建立正確的身體認知,然後陪他們慢慢長大。
參考資料:
https://www.futurity.org/body-image-kids-teens-appearance-28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