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母乳餵養是嬰兒最好的「口糧」,也是任何其他食品、營養品替代不了的,更是新媽媽獻給寶寶的最好禮物。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有的新媽媽產後沒有奶水,想哺乳實現不了;有的新媽媽餵了一段時間母乳,奶水變少不夠寶寶吃的了;還有的新媽媽一開始可以正常哺乳,後來直接就沒奶水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之就是母乳餵養的道路並不順利,歷盡坎坷和艱辛。但媽媽們的心愿是一致的,就是能夠通過努力順利完成母乳餵養。
曉月和大家一起探尋一下產後媽媽無奶、少奶、奶水不足等問題的原因,看看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解決以上問題。
母乳餵養「攔路虎」都有哪些
乳汁過少原因很多,比如乳腺發育較差,產後出血過多、情緒欠佳、發燒感冒、肥胖、哺乳不當等因素引起。歸納一下,產後媽媽無奶、少奶、奶水不足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01
乳腺發育異常
產後奶水少可能是乳腺發育異常導致的。如果女性本身存在乳腺發育異常的情況,就有可能導致出現產後奶水少的情況。
02
母乳餵養不當
- 產後母乳餵養不當有這樣幾個情況:
- 產後開奶不及時,過了那個時機可能導致新媽媽沒有奶水;
- 哺乳姿勢不正確,影響寶寶吸吮,寶寶不愛吃,時間長了,奶水就回去了;
- 只讓寶寶吃一次,另一次時間長了就沒奶水了;
- 餵奶時間安排不合理,喂喂停停、餵奶時間過遲、餵奶次數少、時間短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03
飲食不當影響
產後3天的飲食應該以易消化、清淡、營養均衡為主,飲食過於素或者過於葷都是不利於乳汁分泌的,可能會導致出現奶水少的情況。
如果寶媽吃了一些容易回奶的食物,比如山楂、含麥芽的食物、辛辣刺激食物等,也可能導致無奶和奶水減少。
04
體質影響
如果新媽媽本來體質就虛弱,再加上分娩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果有貧血、氣血不足等情況也會導致奶水不足。
05
疾病影響
別說是一些重大疾病了,就是發燒感冒,都會影響母乳的分泌。另外女性患有一些內科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肝炎,這樣的疾病會影響胎兒的吸吮,胎兒吸吮減少了以後體內的泌乳素分泌就會減少,從而導致乳汁減少。
06
新媽媽情緒影響
產婦情緒不佳,過度抑鬱、焦慮、生氣等,都會影響乳汁分泌。這個原因很普遍,有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是要盡量避免和控制情緒過大波動影響哺乳。
五個「良方」護航母乳餵養
知道原因就好辦了,如果哺乳媽媽有哺乳問題,根據自身原因嘗試以下解決方案:
>>>>
一、堅持正確的哺乳方式
1、分娩後儘早給嬰兒開奶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規定,產後30分鐘儘可能給嬰兒開奶,新生兒與媽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時、不定量的哺乳原則按需餵養,使嬰兒得到最珍貴的初乳。
雖然媽咪可能是身心疲憊,乳房也不感到脹,但一定要及早讓嬰兒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時機。
▲(圖片來源於pexels)
2、勤喂是一種好辦法。
試著抽出24~48小時的時間,專心餵奶和休息,且每次喂都儘可能讓寶寶吃的時間長一些。
寶寶吮吸會刺激乳房泌乳素,利於乳汁分泌。一個愛睏的嬰兒,需要媽媽不時把他輕輕喚醒,鼓勵他吃奶。
3、兩乳都要喂。
這樣不僅保證寶寶獲得充足的母乳,同時也充分、均衡地刺激了母乳的分泌。
4、換邊喂。
每次餵奶,換邊約2~3次,這樣既可引起嬰兒吸奶的興趣,又可同時刺激兩乳奶水分泌,保證嬰兒吃到充足的母乳。
一般都是嬰兒在一邊吃10分鐘,換邊後再吃上2~3分鐘。媽媽一定要在每次餵奶時,都換邊。
5、只讓寶寶吸媽媽的乳房。
母乳餵養寶寶,一定只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不要再讓他吸奶瓶或安慰奶嘴,以免他吸慣了奶嘴,反而不要媽媽的乳頭了。如果要給寶寶補充一些其他食物,試著用湯匙。
▲(圖片來源於pexels)
6、堅持只喂母乳。
避免所有的輔食、開水和果汁,堅持只喂母乳,這樣就可刺激母乳分泌,當嬰兒的需要量增加時,母乳也會更加豐富。
>>>>
二、營養均衡,科學合理
產後3天的飲食應該以易消化、清淡、營養均衡為主,飲食過於素或者過於葷都是不利於乳汁分泌的,可能會導致出現奶水少的情況。
另外不要吃容易導致回奶的食物,比如韭菜、山楂、麥芽水、花椒、茴香、螃蟹等。
>>>>
三、克服疾病,堅持哺乳
首先需要問醫生,如果患有某種疾病還能不能哺乳,如果哺乳對寶寶健康有影響,或者不利於寶媽,盡量就不要餵了。如果沒影響,可邊治療邊哺乳。
>>>>
四、放鬆心情,喂愛前行
哺乳媽媽情緒不佳會影響乳汁分泌,新爸爸和家人要給予新媽媽更多的關懷和支持,盡量不要讓新媽媽操更多的心,更不要吵架、生氣,影響心情。
▲(圖片來源於pexels)
寶媽盡量充分休息與放鬆,和寶寶一起睡個午覺,洗個暖水澡,聽聽輕鬆的音樂,做做輕緩的運動等等,都有利於奶水的增加。
對於一般奶水下不來、奶水不足、奶水清稀等問題,還可以藉助催乳沖劑幫助奶水充足分泌,為母乳媽媽順利完成母乳餵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