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人們對於生死,只抱著一個想法,生於故鄉,歸於故鄉,最好在家鄉立塊墓碑,讓子孫後代來祭拜,就無憾了。
如今,不少人的生死觀發生了變化。這些人認為,在哪離開都可以,也不用在家鄉立塊碑,更不用後人來祭拜,該隨風消散,就隨風消散吧。
生死觀的改變,說明不少人都看透了,沒有了以往「希望後人祭拜」的刻板觀念。為什麼人們的生死觀,會發生改變呢?
以往是小農社會,人們安土重遷,不願離開故鄉,同時也比較迷信。當下是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去任何一個地方生活,迷信的觀念也淡薄了不少。
離開後,希望將骨灰撒到山川大海的人,其實有這幾個目的。

01
重視生前的感情。
民間有句老話:「生前不孝,死後亂叫。」
大致意思是,父母在世,孩子不孝順。等父母離開了,就大搞葬禮,大擺宴席,抬著父母的棺材,或者端著父母的骨灰,到處走,到處哭喊。
每當看到這樣的事例,不少人都感覺到心寒。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孝順,等父母離開了才孝順,這不就是「騙人騙鬼」嗎?
對於這樣的行為,人們總結了一個詞,墓前盡孝。子女帶著自己的後代,來到長輩的墓前,掃墓盡孝,讓自己顯得特別孝順。
其實,真正的孝順,不是父母離開後才痛哭流涕,而是父母在世的時候,對父母的一句問候,以及對父母的照顧,最起碼,給父母端碗飯,倒杯茶。
無數父母就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才不在乎死後的「墓前盡孝」,而在乎活著的時候,子女對父母的態度。

02
對於魂歸地球的醒悟。
以前,人們都希望於故鄉離去,然後將自己葬在故鄉的山上。如今,人們已經不在乎自己在哪離去了,也不在乎自己的骨灰葬在哪裡了。
還有一些人更瀟洒,吩咐孩子,等自己離開後,將骨灰撒到山川湖海就可以了。至於後世之人的祭拜,就不必了。
有一個案例。某個有錢人,在臨終前,跟兒子說了一句話,等我死後,將我的骨灰撒到某條河邊就好,就不用漂洋過海,帶回家鄉了。
兒子疑惑,就問父親,您不是注重傳統的人嗎,怎麼如今的觀念變了呢?老人回應:我現在才明白,自己只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在哪不是魂歸地球呢?
其實,地球就是我們的故鄉,只要我們在地球上離開,而不是在其他星球離開,就等於魂歸故鄉。既然是故鄉,其實哪裡都一樣。
至於說祭拜掃墓,有些時候,比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子女可以將父母,記在心底。

03
人生自由的追求。
某乎上有一個問題,怎麼看待那些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到大海的人?
裡面有一個答案,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人活著的時候,如此艱難,如此困苦,一輩子都被世俗束縛。死後,為什麼還要被世俗束縛呢?還是還自己的靈魂一個自由吧。
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有生前死後的觀念。一部分人認為,注重活著的這幾十年就好。一部分人認為,死後如何,順其自然,沒必要太執著。
當然,有些人會反駁,將骨灰撒到了山川湖海,豈不是沒有來生了嗎?
其實,現代人,已經沒有來生的觀念了。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這世間的一切物質,都不是永恆的,終究有消散的那一天。
就跟人一樣,由無數的粒子組成,等人被火化了,重新分化成了粒子,消散於世界,跟整個宇宙融為一體。至於來生如何,自有天註定,凡人哪能強求?

04
墓地太貴的無奈。
眾所周知,如今的墓地價格太貴,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同時,買了墓地之後,還需要每年給管理費。
為了讓子孫後代活得輕鬆點,不再花這些無所謂的錢,那老人就會跟他們說,骨灰什麼的,該撒掉就撒掉吧,沒必要放在墓地當中。
對此,有人會說,不放在墓地當中,豈不是走得很寒酸?事實上,每個人在離開之後,都會人走茶涼,被世人遺忘,哪有寒不寒酸的說法呢?
更何況,如果孩子不給管理費,到了未來的某一天,墳墓裡面的骨灰,也會被人丟掉。這,又有誰能預料呢?
還有一個情況,現在建學校、商品房的土地,很多都是前人的墓地。隨著前兩代人都走了,這些墓地都成為了無主之墳,一樣都會被填平,建其他的建築。
離開後,希望將骨灰撒到山川湖海,要麼是看透了,要麼是不在乎身後事,只在乎生前事,要麼是墓地價格太高,給不起。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