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一個朋友閑聊,說她的兒子豆豆簡直讓家長愁壞了!
豆豆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在學校里的豆豆很調皮,總是喜歡欺負女孩,還捉弄老師,犯了很多錯誤。
有一次,豆豆和一個同學發生了爭吵,他憤怒之下狠狠地推了對方一把。那個同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疼得嚎啕大哭。
這件事後,老師請來了豆豆媽媽,並向她說明了情況。
豆豆媽媽在得知了這件事後,不停地向老師和同學家長道歉,說是自己教育上的失誤。
相反的是一旁「看熱鬧」的豆豆,他不但沒有反省,還繼續搗亂。
豆豆媽媽安慰自己,也許是孩子太小了還不懂事,等長大了就好了。
可豆豆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他越來越變本加厲。
聽了這件事後,我告訴豆豆媽媽,其實你在教育孩子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唯一的問題就在於:你總是替孩子承擔錯誤。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有過豆豆媽媽這樣的經歷,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會不自覺地歸責到自己身上,總感覺是我們本身沒有教育好孩子。
但是事實上,即便是再完美的教育模式,孩子還是不能避免犯錯,因為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是不是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然後犯下不同的錯。
如果我們的成長中不曾犯錯,那麼我們怎麼建立良好的是非觀呢?
所以,犯錯這件事本身是正常的,我們每個家長都要接受孩子隨時都有可能犯錯的事實。
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不應該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當我們把責任大包大攬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不到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是錯誤的,也就不知道怎麼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甚至會更容易學會推卸責任。
我們家長要知道的是,比犯錯更可怕的事情就是屢次犯錯。如果孩子犯了錯卻不知道改正,那麼錯誤本身就沒有了成長的意義。
所以,當孩子犯錯後,我們要做的有兩件事:
第一,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對的;
第二,幫助孩子從錯誤中總結反思,避免下次再犯。
只有這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完整的、正確的是非觀,才能讓他清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這比家長在孩子耳邊說教一遍又一遍有效果的多。
雖然我們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指路人,但是我們要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就是要在總結反思、承擔責任中成長。
如果你總是替孩子承擔,或者包攬所有本應該是孩子獨立去面對的事情,那麼他永遠都無法獨當一面,無法面對社會的殘酷,更無法承受成長中的挫折和壓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我們總是緊緊抓著孩子不放手,把他保護得很好,不如教給他如何承擔責任、承受壓力、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