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2022年07月01日06:48:28 育兒 1380

導語上周在一位老師的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段話:

7歲以前,家是孩子的全部;7-12歲,家是晚上;

13-18歲,家是周末;18-22歲,家是寒暑假;

22歲以後,家就是春節......

當時不由得發出感慨:陪伴孩子的時光,就那麼短短的幾年啊,一旦錯過,就不再回來......

「草木會發芽,孩子會長大,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

去年孩子入初中了,妥妥的一枚青春期的娃。回頭看陪他走過的十幾年,慶幸我沒有錯過他之前的任何一段——沒有錯過,所以,才能擁有與青春期的他相處的那份美好......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以「貶」我為樂

孩子小時候,我這個當娘的在他心中是無所不能的超人:

會給他講故事、會唱歌會跳舞、會陪他下各種棋打球、陪他騎車陪他看世界,會做可口的一日三餐、還會給他的「十萬個為什麼」找解決方法,甚至他生病了不打針不吃藥不去醫院、都是為娘我的按摩加「祖傳秘方」弄好的,比吃藥打針效果還好......

無論什麼事孩子第一時間都是找我——因為爸爸工作原因只能找我。我的一個眼神遠勝過他爸十句百句道理,那種信服,既讓我感受到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很重要,也讓我有幾分擔憂——所以,我經常有意識地在他跟前樹立爸爸的榜樣形象,並發動孩爸多陪他。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漸漸地,我的「重要地位」隨著他一天天長大,逐漸地減少甚至「蕩然無存」,先是從兩年前口頭禪的變化:

從「老媽最厲害」變為「老媽是個大傻瓜」,經常說的是老媽很幼稚、情商智商都不高......

到如今以誇爸「貶」我為樂:

「老爸智商125,老媽智商2.5......」

「老爸說的句句是哲理名言,老媽說很多都沒一句名言。」

「老媽現在下棋也下不過我了,打球也打不過我,老爸不回來我都沒對手了。」

「還是老爸做的菜好吃,老媽做的根本不能吃,都沒做熟!」

通常這個時候,不用我做任何錶態,孩爸都會立即馬上問他:沒做熟怎麼能把你養這麼好啊?!

他通常嘿嘿一笑:我腸胃好呀......

每次這時我只有大吃特吃:好吃好吃,我們真是太有口福了......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接著我發現,這兩年孩爸做飯的勁頭特別大,每次節假日休息,總是高高興興主動去買菜,給我們燒各種豐富可口的菜(很多查百度),包括包水餃。每次菜一上桌,孩子就開始給爸爸做的菜打分了,一般都是幾萬上千萬分,還外加一番表白:老爸回來就是好,平時老媽從不給我做如此豐富的菜肴......

之前偶爾下廚房的孩爸,近兩年來廚藝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他眼裡的「第一大廚」。


我曾以為我的水平真的不好,所以我也樂得清閑每周末可以吃現成的,直到有一次我問他:

你是不是太偏心了,老爸每次做的菜你都幾萬幾千萬打分,怎麼給你媽我打的卻從未超過100分,你讓我這燒了十幾年飯的人情何以堪哪!?這樣下去你媽我做的都沒勁了......

他哈哈哈大笑:老媽你別泄氣呀,你的水平依然是最好,我不給你高分主要怕你驕傲,對老爸呢我主要用賞識教育.......

那一刻,我直接笑噴了......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打破砂鍋問到底

平時孩子遇到問題,喜歡跟我們探討,但這一年多,更喜歡找爸爸探討,突然有一天他找我了:

初中開學前兩天的一個下午,我們都在看書。

他突然問我:老媽,我一直有個問題想跟你探討......

我內心一陣竊喜:嘿嘿,你小子終於意識到你娘還有兩下子了!——因為這一年多來,我幾乎一直被他「鄙視」。於是自信滿滿地說:好啊,是什麼問題呢?

他疑惑地說: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在老爸眼裡你總是那麼完美,而我怎麼覺得你並不完美,這是為什麼呢?

一剎那我「眩暈」了......


幾秒鐘的心理建設後,我淡定地回:可能你跟老爸看待我的標準、對我的期待不同吧,你覺得呢?

「嗯,也不全是。」說完他陷入沉思......

晚飯後,他從書桌邊過來笑眯眯地對我說:老媽,我今天跟你探討的問題,朱光潛老先生告訴我答案了!

「哦?朱光潛老先生怎麼回答呢?」

他遞給我一本書且交代我看第二段,內容如下:

流行語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賞極似「柏拉圖式的戀愛。」你在初嘗戀愛的滋味時,本來也是尋常血肉做的女子卻變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點她都應有盡有。在這個時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復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經你理想化過的變形。你在理想中先醞釀成一個盡美盡善的女子,然後把她外射到你的愛人身上去,所以你的愛人其實不過是寄託精靈的軀骸。你只見到精靈,所以覺得無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觀,只見到軀骸,所以往往詫異道:「他愛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戀愛中的對象是已經藝術化過的自然。(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最後他還不忘來一句:情人眼底出西施嘛......

那一刻我哈哈大笑......

他自己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就很好。慶幸的是當時的我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引導他自己去思考,尊重信任孩子,就是給他自己找尋答案方向的信心。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脾氣見長

這一年最大的變化是脾氣見長,比如我正常的一句問話,有時會讓他直接暴怒,大叫「煩死了!」「你不說我難道不知道嗎!?」...... ......

這個時候我一般什麼話都不說,靜靜地走一旁看書去。不多會,他來到我身邊親切地喊我,然後沒話找話誇我幾句......

趁此機會我就跟他聊,問他發火原因,並告訴剛才他的話帶給我的感受,讓他思考怎樣說是既不傷害別人又能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

還有今年年初,有兩次起床起晚了(鬧鐘響過了沒聽到),直接從床上蹦起來,邊穿衣服邊對著我大叫:你怎麼不早叫我呢?!害我遲到!!!...... ......

看到他著急忙慌的樣子,這個時候我也不會說他,等他上學後,我坐下來靜心地給他寫紙條,表達理解、共情感受,並告訴他這樣做法帶給別人的感受、教他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幫他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方法,供他參考。

放學回到家他看完紙條,都會朝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主動跟我道歉。兩次後再也沒出現類似問題。

成長路上風景拾貝——吾家有個青春期的娃系列2 - 天天要聞

青春期孩子脾氣變大,有時還故意跟大人作對,這都是他們身心的特點——是特點不是缺點哦。

永遠記住:孩子發脾氣,我們永遠是「滅火」的那個人。

不管什麼事情,父母永遠是最先做出情緒調整的那個人。

當孩子在家偶爾「大逆不道」時,我們平靜地尊重處理,這是讓孩子在實際衝突中學會:

當別人不禮貌的時候,依然選擇尊重。

孩子就是從我們對待他的方式里,學會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

感謝孩子,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成長。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 天天要聞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五月五,是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互送安康表祝福。我要把,最誠摯的問候送給,我最寶貴的朋友圈。願朋友圈的所有人:端午安康,平安喜樂。我的朋友圈,雖然我們不常聯繫,雖然我們不常見面,當並不意味,你在我這裡不重要,只要我們在一個朋友圈,你就永遠都是我,最為要緊的朋友
端午節,最好的祝福送給所有人! - 天天要聞

端午節,最好的祝福送給所有人!

五月初五是端午,輕聲問候送祝福。祝優秀的你們,生活紅如棗,祝善良的你們,感情甜如蜜,祝辛苦的你們,一生有福氣!端午端午,送上祝福,祝你們安康,遠離疾病,祝你們無憂,快樂倍增。送你們一顆健康粽,身強體壯不生病。送你們一顆幸運粽,事業紅火攀高峰。送你們一顆如意粽,
用「出爾反爾」的方式重新養育自己 | 對話張春 - 天天要聞

用「出爾反爾」的方式重新養育自己 | 對話張春

從各種角度而言,張春都是重新將自己養育過一遍的人。甚至可以說,「養得還不錯」。2015年前後,在彼時抑鬱症尚未受到普遍關注時,她在互聯網上公開講述自己作為抑鬱症患者的真實感受。這些年間,她不斷尋找新的生活錨點,重建自己和周遭世界的關係,也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時常與他者的內心照面。我們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