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的15條使用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鑒

2022年06月30日10:58:10 育兒 1901

01

有人說,在現代家庭里,主角有三個:家長、孩子、還有手機。

大家有沒發現,自從有了手機之後,原本朝氣滿滿的少年,竟一言不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刷手機。

其實也不能全怪孩子,成人尚且對手機沒有抵抗力,更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有些孩子沉迷於手機,源頭還在父母那裡。許多家長現在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玩手機,無形之中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還有一方面原因,許多家長用手機來取悅孩子,孩子皮鬧了,就扔給他一部手機,瞬間世界安靜了。

時間久了,孩子沉迷於其中,為玩手機遊戲說謊欺騙父母老師的大有人在,這時候父母也才開始意識到手機的危害。

很多父母為此使出渾身解數,甚至是沒收手機,都沒多大作用。孩子沉迷於手機,成為了眾多家長的一大難題。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美國媽媽解決手機難題的心得。

這位母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條使用手機的規定,值得所有家長思考!

這15條家規,不僅僅適用於孩子使用手機,其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們學習。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的15條使用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鑒 - 天天要聞

02

親愛的兒子:

你是一個優秀、有責任心的13歲男孩,理應得到這份禮物。不過在接受這份禮物的同時,你還得遵守一些規章制度。

請把下面的使用合約從頭至尾讀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職責是把你培養成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益的年輕人,從而能夠適應新技術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沒能遵守下列約定,我將終止你對這部手機的所有權。

第一條:這是我的手機,我花錢買的。但我願意借給你使用,你是不是應該對我心懷感激?

解讀:這是財產權問題。

父母給孩子買東西,所有權仍然屬於父母,孩子應該感恩。

而我們傳統的家庭觀認為:父母、子女是一體的。久而久之,中國子女就會有這樣一個思維定性:父母的財產都是我的。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把父母的財產理所當然的視為自己所有?

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說這是父母自己說的,還有人說不給我的話我是不會養他們的之類。

所以長久以來,我們的孩子,認為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理所應當,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心理。

第二條:我要知道手機密碼。

解讀:這是知情權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類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別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機密碼,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動向,防患於未然。

可能有人會說,這樣會侵犯孩子的隱私權。沒錯,但孩子在未成年階段,隱私權要小於知情權。


第三條:如果電話響了,就接。它只是一個電話,學會用正確的態度講電話。如果屏幕上顯示「媽媽」和「爸爸」的來電,永遠不能忽視不接,並且要記得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

解讀:這是禮貌與安全問題。

手機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禮儀。別人打電話一定要接(即使當時有事沒法接,事後也要給對方回電話),這是一種素養。

對於父母的電話,孩子們更不能不接。有時候父母擔心孩子在外的安全,會打電話詢問,此時孩子不能故意不接電話。


第四條:每天晚上7:30(周末9:00)準時把手機交給父母。它會在晚上被關閉,並在早上7:30再次開啟。當你想打別人的住宅電話,又不希望對方的家長接聽,那麼也不要用手機打或者發簡訊去。仔細聆聽並尊重其他家庭,因為我們也希望能得到同樣的尊重。

解讀:要尊重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別人的休息時間,盡量不打擾對方,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

第五條:手機不能帶去學校。和你那些手機簡訊里的朋友好好當面交談吧。這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學校早放,郊遊和課外活動的情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解讀:不能讓手機影響學習。

小孩子自制力較差,大多數孩子拿到手機就屬於完全淪陷型。

對手機中的各種各樣信息又都缺乏準確的甄別能力,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

而且在學校有同學,和同學們在一起玩耍總比一個人抱著手機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學商量,與其發信息還不如當面交流,語言比文字的溝通效果更好。

第六條:如果它落入馬桶,摔破在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氣中,你將負責更換或修理。請通過修剪草坪,幫人看娃,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錢來解決維修費用。手機總會有要修理的一天,你應該有所準備。

解讀:這涉及到責任意識、勞動獲取報酬的問題。

我們從小就知道損壞公物要賠償,其實,損壞家裡的東西也要賠償。孩子造成了財務損失,要通過自己勞動掙錢補償。

第七條:不要使用手機來欺騙或愚弄別人。不涉及傷害他人交談。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輕易的掏心掏肺。

解讀:做人要誠實善良。

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給別人發這樣的信息,時間長了,對孩子人格養成都會有影響。


第八條:如果你不願意當面說的話,同樣不要通過短消息、電子郵件或者打電話說。

解讀:直接溝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要勇敢面對,不要迴避。

博士個人也認為,能當面溝通最好當面溝通,畢竟有時候文字不能正確反映當事人的情緒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誤會。

而且直接溝通有利於培養孩子敢於直面問題的意識。

第九條:在公眾場合:關機,至少靜音。特別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與人講話時。你是不是一個粗魯的人,不能讓手機改變這一點。

解讀:這是公眾場合的禮儀問題。

在公眾場所不能影響別人,這是基本的禮儀和修養,手機的使用只是一個側面。

想想,當你想安安靜靜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的時候,當你在圖書館正在思考一道問題剛剛找到頭緒的時候,如果別人的手機鈴聲旁若無人地響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在需要的時候,把手機調成靜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際關係的一大步。

第十條:不要發送或接收你的私處或其他任何人的隱私部位的照片。別笑,儘管你覺得自己夠聰明,但總有一天,你會受到誘惑。這是危險的,可能會毀了你十幾歲、大學和成年以後的生活。這始終是一個壞主意。無邊無際的網路空間比你更強大。所以,覆水難收,包括一個壞名聲。

解讀:告訴孩子黃毒的危害。

第十一條:不要拍攝數不勝數的照片和錄像,你沒有必要用手機記錄一切。全身心的去感受生活,這些影像將被儲存在你永恆的記憶里。

解讀:不要成為手機的奴隸。

我們總以為拍下來的風景就是擁有,總以為收藏了文章就等於自己閱讀,其實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隨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第十二條:偶爾把手機留在家裡,然後放心的出門去。它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沒有手機你也會過的很好。

解讀:不要被手機綁架。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倘若出門遺忘手機,會感覺到嚴重的「不安全感」。

現在流行一句話「出門什麼都可以忘記帶,但是千萬不能不帶手機。」很多人出門發現沒帶手機就會焦慮,甚至沒法好好工作等等。

最近,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番研究,發現如果人們和iPhone分離,將帶來嚴重的精神焦慮,影響心跳等生理指標,並影響自己的認知能力。

什麼時候開始,手機對我們的影響這麼大。

第十三條:用手機時不時玩點文字遊戲、拼圖或腦筋急轉彎遊戲。

解讀:寓教於樂。

娛樂是人的天性,手機具有娛樂功能,在娛樂的同時,能夠對智力有幫助,可以兩全其美。

這樣的理念,同樣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第十四條:用你的雙眼看世界。觀察你周圍的世界所發生的事情:瞭望窗外的景色、傾聽鳥兒的叫聲、散散步、跟人聊聊天、發發獃,而不用上谷歌搜索(國內就是百度了)。

解讀:不要當低頭族。

除了手機充耳不聞,眼睛無視,這真是病。

上天給了我們一雙眼睛,是用它來發現生活的美好,當你抬起頭,看看天空時,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這麼美。

第十五條:你一定也會有不能善用手機的時侯。我會把手機收回。然後,讓我們坐下來談一談我們遇到的問題。讓我們一起重新開始,我將永遠站在你這邊,一同從經驗中學習、改進。我們是一條船上的人。

解讀:契約意識和家庭意識。

有人說,西方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契約意識。同時,西方人同樣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們共同成長,中外皆同。

這封信不僅僅是一個母親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的寶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親完整的教育理念。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的15條使用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鑒 - 天天要聞


03

其實別說孩子了,就說我們大人,現在大部分人都把時間花在了用手機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遊戲等上面。

我們總是過度的關注他人的生活狀態和外面的資訊,卻沒有留意到自己的身邊正在悄悄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

當我們低頭玩手機的時候,你是否發現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你們有多久沒坐下來好好聊聊天了。

每天臨睡前,各自抱著手機聊天,雖同床,彼此卻越來越無話可聊,夜晚只剩一室安靜。

當我們玩手機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今天孩子回來不高興?或者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邊,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忽略了孩子。有沒有發現,孩子正在和我們疏遠。

最後想和大家說句心裡話:

放下手機,多陪陪自己的親人和孩子,切莫讓我們成為手機的奴隸,讓手機綁架我們的生活!

轉自撿書博士,有刪減

孩子沉迷手機,這位媽媽定的15條使用家規,值得所有家長老師借鑒 - 天天要聞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刪除處理,我們只做分享之用,不用於商業。】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家長教導孩子遠離霸凌 - 天天要聞

家長教導孩子遠離霸凌

網傳二年級男孩被同學霸凌半年,寫字時突然大器收起了,大家在學校過得不好。在現代社會中霸凌問題日益嚴重,尤其在學校環境中更為突出。孩子們面臨著來自同齡人的言語、身體或網路上的欺凌,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有責
欣賞書畫就是我的生活態度 - 天天要聞

欣賞書畫就是我的生活態度

與那些書畫家接觸,他們都已經過了花甲之年,背著一個大大的筆盒,但是精神矍鑠,樂觀豁達,腳步生風,「我們一起快樂的玩耍呀」
國家藝術基金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啟動 - 天天要聞

國家藝術基金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啟動

6月3日,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在貴州民族大學開班。經業內專家組的層層選拔,報經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審批,全省確定30名學員參加此次培訓。
27歲貴州單親媽媽,女兒3歲,還能找到心愛的男人嗎? - 天天要聞

27歲貴州單親媽媽,女兒3歲,還能找到心愛的男人嗎?

#爆料#​#單親媽媽的愛情#重新開始的勇氣#幸福等待著你#家庭與事業的平衡#給愛一個重新的機會### 描述 ##在生活中,有些女性在年輕時就成為了單親媽媽。她們承擔起了獨自撫養孩子的責任,對於自己的愛情生活也抱有期待。
反覆高熱,多人中招!最近腺病毒流行,兒童感染該怎麼辦? - 天天要聞

反覆高熱,多人中招!最近腺病毒流行,兒童感染該怎麼辦?

反覆高熱,已有多人中招。最近比較流行的疾病中,腺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日前,福州一名三歲男孩小宇(化名)因腺病毒感染持續高熱7天。據當地媒體報道,孩子在醫院接受治療後病情依舊反覆、高熱不退,最終出現咳血癥狀。更早以前,四川樂山一群孩子上完游泳課後出現高燒、咳嗽癥狀,其中多名孩子送醫後檢出腺病毒陽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