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不高和大腦有很大的聯繫

2021年10月09日18:49:12 育兒 1782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因為孩子智商高代表著孩子未來會很聰明,這樣孩子在學習方面就會有很出色的表現,學習成績好。我們都知道孩子智商高不高和大腦有很大的聯繫,如果孩子的大腦發育好,自然孩子將來智商低不了。

智商高不高和大腦有很大的聯繫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而且左腦和右腦分別有不同的功能。在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羅傑斯佩里教授的割裂腦實驗中,得出了左腦和右腦的驚人的不同。在實驗中羅傑斯佩里發現,左腦處理語言方面要優於右腦,而右腦在處理空間方面要優於左腦。

並且左腦和右腦的分工有很多不同,例如左腦更偏向情感、想像、音律等等。而右腦則屬於學術腦,擅長邏輯思維、數學推理、和文字分析能力等等,所以右腦也被稱為「抽象腦」。所以,才有了我們說的如果一個孩子聰明學習好,那麼孩子的右腦肯定更發達一些。

智商高不高和大腦有很大的聯繫 - 天天要聞

例如愛因斯坦、達芬奇、居里夫人等等,歷史上有名的天才們,他們都是右腦非常發達的人。所以,現在家長們都重視孩子的右腦培養,希望孩子未來智商高一些。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在不同階段大腦發育的情況。

孩子在3個月-6個月時,大腦發育完成率大約是50%-60%。在6個月-3歲時,大腦發育完成率大約80%-90%。而孩子在3歲-6歲這個階段,大腦發育完成率基本就達到成人水平。所以,想讓孩子智商高、聰明,開發孩子的右腦,引領右腦專家建議家長們要抓住孩子6歲之前這段黃金時間。而且。孩子右腦發不發達小時候就有跡可循,用心栽培很有可能會成為「學霸」。

智商高不高和大腦有很大的聯繫 - 天天要聞

美國哈佛大學就曾做過一個關於學霸的調查,在調查了1000名學霸之後,發現學霸的右腦都比較發達,而且80%以上的學霸平時都有這3種表現。

1.記憶力強、且牢固

如果你的孩子從小記憶力就比較強,例如小時候教孩子背古詩,讀幾遍就能記住,那麼這樣的孩子通常右腦都比較發達。因為右腦是是通過「圖像記憶」的方式,這樣的孩子不僅記東西快,而且還很牢固不容易忘,證明孩子的右腦發育的比較好,也更發達。

2.習慣性用左手

右腦發達的孩子還常常表現為左側肢體發達,就像我們說的左撇子一樣,相比右手孩子左手寫字、左手吃飯等等會更順手。之所以說左側肢體靈活右腦更發達,是因為孩子的左側身體是由右腦控制的,所以,我們認為左撇子的人往往都更聰明。

3.想像力豐富

右腦發達的孩子,還常常表現為想像力豐富,因為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才有可能會創造出別人想不到的東西,而且,在未來很多事情都是孩子先有想像才會有創作的動力。而控制孩子想像力的就是孩子的右腦,所以家長會讓孩子學習繪畫等等,其實這就起到了開發孩子右腦的作用。

要想讓孩子智商高、聰明,開發孩子的右腦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引領右腦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鍛煉孩子的左側肢體靈活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益智遊戲。例如像積木、迷宮、拼圖等等,孩子在玩這些遊戲的過程,右腦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家長從小就開始注重孩子的腦部發育,將來一定會聰明,學習好,成為一個學霸。

教育在路上,我們從未停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引領右腦!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