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2021年09月16日21:07:11 育兒 1860

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有過以下類似行為:

對孩子大吼大叫;

譴責或者咒罵孩子;

甚至用不耐煩的語氣或發火的語氣與孩子進行溝通?

對孩子指指點點;

......

有研究顯示:有45%的母親和42%的父親曾經在一年內用以上方式攻擊過孩子。


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

烏嗷喊叫、連罵帶教

分分鐘想要撕作業抽娃的節奏

可謂是

前一秒親媽,後一秒後媽

就在前天,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孩子學習被氣到下巴脫臼,大晚上鬱悶就醫的一幕,引髮網友關注。拍下視頻的媽媽說,當晚爸爸輔導女兒學習,閨女不開竅導致他情緒太過激動,直接被「氣掉了下巴」。網友:太能理解了!

你別說,這個因為輔導孩子而脫臼的爸爸只是眾多寶爸寶媽的自助輔導一個縮影。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你是否想過,換一種方式對待孩子做作業的問題呢?

很多時候,不是作業的問題,不是效率的問題。歸根究底,是方法的問題。

存在於家庭場景中的共性現象。但背後到底是什麼緣由導致?如何改善親子衝突的困境呢?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德國兒童教育專家、德國兒童保護協會顧問妮可拉·施密特女士,在其著作《非暴力管教》中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告訴家長,管教孩子,還有別的辦法。父母可以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時保持對孩子的同情和關愛。本書中講到的創意性解決衝突的建議、緩解家庭情緒壓力的訣竅,以及自我情緒管理的練習,都會幫助家長們用符合人的自然天性的方式更好地養育孩子。


01

家長壓力過大,「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內卷常態化背景下,大多數家長都面臨著持續的壓力: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在2019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其中設有家庭壓力指數,讓家長在1-5分間評分,71.2%的父母在3-5分時感到家庭壓力,而超過20%的父母在4-5分時感到巨大壓力。

由此可見,也許父母的情緒控制不在於孩子的行為,而只是因為大腦疲勞,壓力太大,導致了「情緒」的爆發。此時,父母的情緒變化可能成為孩子情緒變化的導火索。因此,為了讓孩子感覺更好,父母首先應該控制他們的情緒。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試著緩解自身的壞情緒。

或與家人和朋友交談;或者用某種方式轉移注意力;或者通過體育鍛煉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當父母心情好與孩子溝通時,他們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孩子也不會受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父母的情緒暴力,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傷害。

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是,父母的情緒,要讓孩子來買單。

作為父母,也許你無意中的言行,卻給了孩子一生學習的機會。

無論好壞,都被孩子繼承。


02

父母的情緒好壞都會傳染給孩子?

妮可拉·施密特強調:「當我們允許自己長期處於壓力之中時,就像給自己的大腦打上了烙印一樣,會給孩子小小的腦袋帶來同樣的影響。」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從孩子出生起,父母的壓力感就對他產生了負面影響,即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緊張和焦慮。當然,與其他孩子相比,有些孩子天生高度敏感,遺傳了父母的個性。然而,性情溫和的孩子在焦躁的父母面前往往變得挑剔,難以取悅。

簡言之,父母通過與孩子的接觸、動作和語調將壓力傳遞給孩子。此外,受壓力困擾的父母把太多精力放在他們的煩惱事上,從而忽視了孩子的情緒。當孩子不快樂時,他們沒有安慰孩子,被冷落的孩子會變得更難取悅。

當你的孩子進入幼兒期和幼兒園時,一旦你累了,你就會對他更不耐煩。你的不耐煩會讓你的孩子焦慮不安。反過來,他的感覺會增加你的壓力。可以看出,壓力從父母轉移到孩子身上,然後從孩子轉移到父母身上,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們認為他們是讓父母不高興的原因,當他們看到父母不高興時,他們會隱藏自己的感情,或者因為害怕而躲避父母。

研究表明,從容鎮靜的父母撫養的孩子通常較少生氣,在與同齡人的互動中也較少發生衝突。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因此,下次你想責備孩子時,聽妮可拉·施密特的建議,用以下三條「極簡」規則來代替:

規則1:保持冷靜

生氣沒有好處,當父母生氣時,他們的視野就會變窄,他們的思維會下降,他們的決定也會有偏見。孩子會無意識地接過負面情緒的「接力棒」,導致整個家庭氣氛緊張。

規則2:保持溝通

丹麥家庭治療師傑斯珀·尤爾曾說:「孩子們有能力的,但他們沒有經驗。」。父母應該要看見並肯定孩子的能力,傳授相關經驗,所有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

規則3:為孩子提供解決方案

在解決孩子顯性行為問題的方法中,懲罰是錯誤的選擇。因此,父母可能不妨在完成自己的情感迭代後為孩子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偶爾的「宕機」不必對自己苛刻。畢竟,教育永遠不可能「一步到位」。


03

遊戲,是親子溝通最有效的方式

在一份針對6-12歲兒童的調查問卷中,調查了他們對生活和父母的滿意度:大約90%的孩子回答說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當被問及他們最想從父母那裡得到什麼時,第一個問題是「想花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除了陪伴時間的長短,高質量的陪伴可能更為關鍵。

然而,在許多家庭中,家長仍然堅持「我說你聽」的傳統觀念,這導致許多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困難。

在某種程度上,遊戲絕對是實現良好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之一。

父母的「情緒」別讓孩子買單,對抗情緒,你需要非暴力管教方法 - 天天要聞

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是親子溝通的橋樑。我們想更好地與孩子溝通,進入孩子的世界。事實上,最好的方法是培養自己的遊戲能力,從孩子的角度與他交談。

麥戈尼格爾告訴我們,遊戲化可以塑造人類積極的未來。那麼,如何通過遊戲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呢?

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的感受)——通過關愛(你看起來很傷心,擁抱一下)——也通過遊戲方式(讓我們一起玩)。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包含有很多意義,但是通常,所有的遊戲都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意義。遊戲是孩子們嘗試成人角色和技能的一種方式,就像年輕的獅子從戰鬥中學習生存技能一樣。不同之處在於,人類世界中的孩子不僅學會了相互爭吵,還學會了和諧相處。

作為父母,

時代要求我們時刻提高自我修養。

在每天默念一百遍

「親生的」,「不生氣」,「要溫柔」的同時,

也用「非暴力管教法」給自己加個buf吧~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 天天要聞

3歲男童拿掉頭上巨痣,媽媽:孩子曾被取笑像「米老鼠」,我們是擦乾淚往前走的

近日,患有先天性巨痣和多發痣的3歲男童琪寶治療畫面引關注。據中國藍新聞介紹,琪寶患有先天性巨痣,身上還有200多個痣。近日,他完成了第二次手術,手術成功後開心地說自己愛拍照了,母親節當天還說要賺錢給媽媽買口紅。5月13日,據新京報報道,孩子媽媽陳女士介紹稱,自己產檢時一路綠燈,(分娩後)醫生抱著孩子跟自己...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著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 天天要聞

懸在半空的艾條,藏著婆婆未說出口的愛

2025年4月28日 星期日最近這段日子,家裡被一層陰霾籠罩著。兩個孩子相繼生病,老大鼻子不通氣,總吸鼻子,呼吸聲里夾雜著難受的悶響;老二則因著涼發起了高燒,小臉燒得通紅。看著他們蔫蔫的樣子,我的心揪成一團,家裡的氣氛也緊繃繃的。傍晚時分,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 天天要聞

8歲兒童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親不幸溺亡

5月13日,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區分局發布一則警情通報。全文如下:2025年5月11日15時23分,我局接群眾報警稱:興義鎮楊牌村西河有人溺水。我局立即組織警力會同應急、消防、120等部門開展救援、調查等處置工作。現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當日15時15分,唐某某(8歲)在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其父唐某(32歲)、其母嚴某某下水施救...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 天天要聞

媽媽的寶貝為媽媽的寶貝打call:淘寶讓孩子成為媽媽事業的最暖代言人

在淘寶的數字海洋里,隱藏著12500家以「某某媽媽的店」為名的寶藏店鋪。它們像散落在時光里的珍珠,用好評編織著口碑,卻始終缺少一束聚光燈。這些店鋪的主人們,是深夜打包快遞的單親媽媽,是趁著孩子睡熟後修改商品詳情頁的全職主婦,是推廣扎染手藝讓鄉鄰不必再外出打工的設計師……這個母親節,淘寶用一場溫馨而美好的...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 天天要聞

短短7句話,把人心說透了!(精闢)

人活一世,最扎心的真相是:你得意時,身邊從不缺舉杯歡笑的「朋友」;你失意時,能陪你喝粥談心的「故人」卻寥寥無幾。那些總想從你身上撈好處的人,就像候鳥逐暖,風一停便散了;而那個在你跌進泥潭時伸手拉你的人,才是生命里真正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