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生風顯從容,海闊天空笑人生

常言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胡適曾說:「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過於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

脾氣人人有,你若控制不住他,便讓脾氣控制了你。

中年以後,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的人,往往沒有好脾氣的人活得更加高級。

好脾氣宛如晴天,到處流放著光亮,讓你自帶光芒。

01

身體的病,都是情緒種下的毒

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清代·閻敬銘《不氣歌》

古人說:「燥性者火熾,遇物則焚。」

脾氣易怒者,猶如攜火行世,一觸即發,自傷且傷人。

常言道「病由心生」,身體的病,情緒的毒。

養生之道,貴在養心。

古語云:「心靜自然涼。」

平和待人,放寬心胸,於紛擾世間,守護身心,才能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活得舒坦,怡然自得。

莊子》中,講述過一個琴師的故事。

琴師扁雖以琴養性,然性情急躁。

一日,友人不慎摔琴,扁怒不可遏,逐友出門。

友人修復後送還,扁卻怒扔一旁,誓不再彈。

扁常因小事動怒,鬱結於心。最終急火攻心,不治而終。

杜甫說:「心平能愈三千疾,慈悲喜舍是菩提。」

情緒起伏,發脾氣,乃人性使然。但任由情緒泛濫,最終肯定會被情緒淹沒,無法自拔。

止怒於心,才能讓身體承載著你所有的喜怒哀樂。

安寧於世,才能追尋內心的寧靜於平和。

不把爛人放心上,不將破事當回事,對生活報以溫情,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

02

控制了脾氣,就把握了命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好脾氣助力人生,壞脾氣阻礙前行。控制脾氣,便是掌控命運。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手下的蔣干主動請纓,前往敵軍帳中說服周瑜

不料周瑜使用反間計,巧妙地放出假消息,讓蔣干以為曹操手下的蔡瑁張允與周瑜互通。

曹操因怒斬蔡、張,埋下赤壁敗因。

與曹操相反,司馬懿遇事則十分沉穩隱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蜀魏交兵,諸葛亮祁山,司馬懿堅守不出。

諸葛亮為速勝,送女裝激將司馬懿。

司馬懿先怒後靜,反披女裝應對。

諸葛亮氣急敗壞,終因糧草不濟病逝,司馬懿笑到最後,成三國大贏家。

脾氣之控,彰顯人生高度。曹操急躁失策,司馬懿沉穩勝局。

朱光潛說:「情緒常常不好,其實是你智慧不夠。」

人生路上,所遇並不一定都如願,遇事急躁,控制不住自己,最終只會讓自己處於下風。

弘一法師說:「只要你能保持冷靜,崩潰的就一定是別人。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調成了靜音模式,對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能以和氣相迎。

人生自造,前程自掙,遇事冷靜理智,慎言慎行,方能把握命運,迎來機遇。

03

修一身好脾氣,得一生好福氣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洪應明菜根譚

曾國藩早年脾氣暴躁,得罪多人,仕途坎坷。

經朋友規勸,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可謂「悍然不近人情」。

官場的碰壁,人緣的失意,全都是拜自己的脾氣所賜。

遂改變性格,待人溫和。此後,事業順利,廣結良緣。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未強大時,人易情緒化,憤世嫉俗。

經歷生活後,懂和氣非懦弱,乃智慧。

好脾氣使人如沐春風,助己理智思考,益於人生。處世應控脾氣,莫讓脾氣損福氣。

真正有福的人,永遠柔軟平和,永遠心寧氣靜。

昆明西山龍門有一副對聯:「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中年以後,生活應磨去輕狂的心性,脾氣上多做減法,處世的從容上多做加法。

修鍊好脾氣,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命里的福氣自然會來。

最後一首不氣歌送給大家,餘生,願你我的脾氣,都能消化成和氣,吸引來更多的福氣!

《不氣歌》

人活一世不容易,難得就是不生氣。

萬事怎能都如意,做到不氣要牢記。

為點小事常動氣,回頭一想又何必。

他人氣我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小人算計別動氣,你要一氣中他計

悶在心裡是毒劑,倘若氣死誰得意。

富貴榮華莫攀比,健康勝過名和利。

難得糊塗做調理,知足常樂是真諦。

不鬥氣,不憋氣,不賭氣,不嘆氣,

不慪氣,不泄氣,不火氣,不怨氣。

煩心瑣事由它去,良藥一劑好脾氣。

順其自然不生氣,和諧和美是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