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老人的感悟:老了後才明白,這輩子最親的只有3個人

作者丨窗檯

曾經,聽得一個82歲的老人感悟,人老了以後才明白,這輩子最親的只有3個人。與其相比,年輕時候諸多來往於生命中的人,最終都不過是匆匆過客,可能只是暫時停留一段時間而已,不會有真正篤定的陪伴,甚至有的時候不過是因利而聚,也因利而散罷了。

當然,比起來的話,任何關係都離不開一個利字,但是總有一些人,於個人的生命里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有句話說得好,凡人百年,愛是秩序外的一瞬間。而所謂的愛,肯定也包括很多方面。

01.父母;

父母,在每個人的人生中,意味著什麼?很簡單也很深刻,來時的路。

父母的影響和陪伴,對於多數人來說,應該都是終身存在的,就算後來父母已然不在這個世上,但是他們曾經帶給自己的種種感受,說的話,做的事,他們的囑託和擔憂,他們給予的關愛,卻永遠都不會消失。

父母是自己人生中最親近的人之一,這一點絕無分歧。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當時家族聚餐,我的表妹感慨自己明明已經28歲的年紀,但是內心總感覺自己還沒長大,依舊是個孩子,這時表妹的母親接了一句話: 「你本來就還是一個孩子啊,只要有父母在,你永遠都是孩子。」說完後,再接了一句: 「我已經50多歲,也還是一個孩子,因為我的媽媽也還在。」

我想,這就是父母於人生最大的意義。

每個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都不得不擔起肩上的責任,不得不學著做大人,不管心裡願意與否,但只要父母還在的話,不管多大年紀的人,在父母的面前,下意識總是會在很多時刻,切回屬於孩子的獨有心態。就算生活中在面對責任的時候,原本可以在父母面前做大人,但有時面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細節,依舊會在父母面前暴露幼稚的本性。

對於多數人而言,再大的年紀,心裡都會藏著一個小孩,而這個小孩,只在父母面前最容易顯示出來。

02.孩子;

孩子的存在,對於人生的意義,同樣不可忽視。

孩子意味著傳承。

甚至說句扎心的話,對於多數普通人而言,孩子的誕生將給其平淡的生活,帶來全新的意義和挑戰,也讓自己變得更有衝勁和追求。如果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無法賦予絕對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那麼活著會變得沒有動力,也會感覺很多事索然無味,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不知道自己這輩子,在為什麼而奮鬥。

於是,很多人是在這種心態下,才選擇結婚生子,漸漸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後來,孩子更是成為自己的依靠。

老人說,82歲的她,如果人生沒有孩子的陪伴,晚年的生活簡直不敢想像,這種陪伴是超越任何金錢和物質的一種存在,千金難買。

老人這輩子生了5個孩子,如今都生活得不錯,並且也都比較孝順,孩子和孫輩帶來的歡樂,填補了老人晚年生活的多數孤寂。她的鄰居也是一個老人,孩子一個在外地定居,一個在國外定居,已經多年一個人生活,家裡總是冷冷清清,鄰居每次看到老人的孩子來她家裡看望,基本每天都有孩子來,總是會露出羨慕的神色,然後黯然道:「我這輩子,終究是沒這個福氣。」

人老了以後的孤獨,同年輕時候有選擇的獨處是兩碼事。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獨處,熱衷於一個人待著,也不會覺得無聊,是因為這只是一種選擇而已,只要自己願意的話,下一秒就可以穿上鞋子出門,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但老了以後卻不能如此,身體的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永遠是個下降的過程,人生的很多選擇漸漸也成為不得已。

人老了,總在一味告別,於是便會增加珍惜陪伴的時光。

孩子的陪伴,永遠無人可替。

03.伴侶;

一個好的伴侶,永遠是人生之中最為珍貴的禮物。

不同於父母或者孩子,伴侶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存在,伴侶是我們年輕的時候,在茫茫人海中,選擇的同行之人,這個人可能並不完美,也會惹你生氣,但當走過數年的數月,彼此的默契在多年如一日的相守中,逐漸化為生活中最為平凡的點滴,於是這個人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老人說,她和老伴22歲結婚,老伴80歲的時候去世,陪伴的這諸多年華中,他們都在彼此影響。

她的喜好和性格都在被老伴改變,並且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在老伴走了以後,她才發現現在的自己,已經有著很多老伴原有的習慣。

她很想他,一個人生活的這2年,儘管有孩子陪著,還是感覺日子少了一點東西。比如,她晚上起夜的時候,再也聽不見那句熟悉的叮囑:「你走路慢一點,小心點,不要摔跤。」

當初彼此還在一起的時候,她沒意識到這種陪伴有多可貴,逝去以後才恍然驚覺。

人生苦短,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的東西有很多,尤其是那些觸手可得的,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或事,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往往平凡最是可貴,陪伴也最難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