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
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脾氣留給親人,笑臉留給外人。
深以為意。
現實中——
父母幾句嘮叨,我們就煩不勝煩;
伴侶稍不隨心,我們就大動肝火;
孩子成績不佳,我們就怒不可遏。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比你的家人更愛你,更沒有什麼比一個溫暖的家更能撫慰人心。
詆毀家人的言語,雖只為一時泄憤,但不代表不會受傷,別等到關係疏遠時,再追悔莫及。
再深厚的感情,若是日日消磨,終究會冷卻;
再親近的關係,年復一年地冷漠,終會走向盡頭。
千萬不要等到人心傷透了,才知道自己已鑄成大錯,才懂得家中本該充滿愛的喜樂。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把笑臉留給最親的人。
行走在人世間,讓我們做好這3件事,一輩子不遺憾。
對父母不咄咄相對
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論語·為政》里,子夏問孔子:
「何為孝?」
孔子答:
「色難。」
生活中,子女對待父母的容色,是最難做到的。
著名作家史鐵生在二十歲時,因為雙腿癱瘓,喜怒無常,脾氣壞到極點。
他經常經常對母親大發脾氣,發了瘋地砸東西,可他的母親即使患病,口吐鮮血,也未曾離開過他半步。
每當史鐵生情緒不好時,他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他的動靜,等他發泄完畢後再進來。
母親問史鐵生: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口氣里充滿小心和祈求。
「不,我不去!」
史鐵生狠命地捶打自己的兩條腿,並喊著:「我可活得什麼勁!」
母親撲過來抓住他的手,忍住哭聲安慰他。
偶爾一次,如果史鐵生答應外出,他母親就喜出望外,高興地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她立馬就噤聲。
更多時候,史鐵生髮完脾氣後就逃離家。
每次他要動身時,他母親便無言地幫他準備,幫助他上了輪椅車,看著他搖車拐出小院。
然後,他母親便心神不定,坐卧難寧,雙手合十祈禱他一切平安。
如果天黑了,史鐵生還沒回家,他母親便出外四處尋他,步履茫然又急迫。
而史鐵生卻故意躲在暗處不回應他母親焦灼的聲音。
殊不知,此時他的母親已經是肝病晚期,受了委屈或者疼痛時,總是一個人悄悄躲起來抹眼淚。
史鐵生直到母親去世,他才恍然大悟。
他說,他的固執、倔強使自己很痛悔,他想告誡天下所有的子女,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他已經懂了,可他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生你、養你、不欠你。
人這一生,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並不多,不要對父母亂髮脾氣。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里說: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對家人最好的,不是買昂貴的禮物,而是不對他們擺臉色。
對父母和顏悅色,永遠是最好的教養。
對愛人不粗暴相待
是一個人終生的修為
知乎上有人問:
「什麼才是最高級的情商?」
有一個高贊是:
「即使是對最熟悉、最親切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現實中,有一種人,對誰都好,唯獨對自己的另一半、沒有耐心,要麼冷冰冰的,板著臉不說話,要麼一碰就著,總是讓另一半苦不堪言。
昨晚,我給表姐打電話,問她幾號回家過年。
表姐狠狠地說:
「家,我哪還有家!」
也難怪,表姐不能釋懷。
上個月,55歲的表姐夫辦好了退休手續,從此開啟了她愜意的新生活。
每天的日常是——早上去公園打乒乓球,白天打牌,晚上遛彎。
半個月前,表姐夫打牌回來一進家門,表姐就和往常一樣迎了上來,幫他拿拖鞋、放東西,一如既往地和他說笑。
誰料,他氣憤不已,將鑰匙猛地摔在了茶几上:
「今天就是背,坐的腰酸背痛,還輸錢,你的心怎麼就那麼大?」
表姐愣住了,隨後深吸了一口氣,儘力壓抑住了情緒:
「打牌不就那麼回事,今天輸,明天贏的,權當消磨時光,趕緊洗手吃飯吧。」
沒想到,表姐夫氣急敗壞地吼道:
「吃,吃,除了吃,你還能幹啥啊。」
表姐聽他這口氣,不自覺也抬高了聲音:
「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但你也別總把脾氣撒在我身上行嗎?
誰得罪你了,你去找誰,別總拿我當出氣筒!」
表姐夫更生氣了:
「我憋了一肚子氣,回家發發脾氣怎麼了?
我就拿你當出氣筒了,不服氣,你走好了!」
聽到這句話,表姐怔住了。
表姐夫退休後,表姐每天把他當大爺伺候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
「老娘還不伺候了,你愛咋咋地!」
表姐說完,「砰」的一聲,關上了卧室門,一刻鐘不到,拎著行李,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家。
其實,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情緒的垃圾場。
千萬別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愛人。
愛人是敬你、護你、支持你,陪你到老的人,別讓最愛你的人承受你的壞脾氣。
此生緣分難得,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說話、好好相處、好好珍惜。
別等到關係疏遠時,再追悔莫及。
放低自己的姿態,善待愛人,珍惜擁有,才是夫妻之道。
對子女不責備相向
才是一個家最好的家風
古人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是我們每一個身為父母的期望。
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使子女成龍成鳳,卻一直困擾著父母的心。
眾所周知,梁啟超一生有九個子女,他和每個孩子都相處融洽。
更難得的是九個子女,個個才華橫溢,事業有成,這與梁啟超的家庭經營之道密不可分。
梁啟超的二女兒名叫梁思庄,她十幾歲就獨自去了國外,在加拿大念書。
思庄因為初來乍到,英文不好,成績不理想。
有一次考試,全班37人,她考了個第16名,這大大傷了她的自尊心。
為此思庄很難過,梁啟超得知後,不僅沒有責備,反而寫信安慰她:
「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能在37人中考到第16名,真不簡單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
思庄看完父親的話,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感動得熱淚盈眶。
沒有高高在上,沒有懲罰責問,只是勉勵,只是肯定,只是關愛。
梁啟超認為孩子內心快樂比成績更重要,能陪伴孩子成長,也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那些成長的點滴,幸福的回憶,將會永留在父母的心頭。
他常對子女說:
「將來是否有成就,當然還是看天分……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裡是哪裡。」
梁啟超用愛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溫暖的環境。
在如此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梁啟超九個子女,有3人成了院士,其餘6人也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世人稱之為「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由此可見,對子女心平氣和,永遠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
王小波曾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年齡越大,越體會到,世界很大,唯有家是港灣。
遇見的人很多,但能陪你一輩子的,只有家人。
沒有什麼比擁有一個家更溫暖,沒有什麼感情比親情更珍貴。
對待家人最正確的方式是,把壞情緒留在門外,帶上笑臉回家。
就算門外凜冽如冬,推開家門,卻是春風拂面。
家人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一個人笑了,其他人也會受到感染。
回家時的一個笑容,就是帶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把最深沉的愛,最暖心的話語,最親切的笑容,留給最值得的人,不管是妻子,孩子,還是父母。
把笑臉留給父母,是對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知恩;
把笑臉留給愛人,是對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回饋;
把笑臉留給子女,是對老牛舐犢,薪火相傳的成全。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是對家人溫柔以待。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往後餘生,請把最溫暖的笑容,留給最親的人。
作者 | 紫翹·陌上花開
圖片 | 紫翹·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