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彆強求!

有句話說: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大意是說,什麼是佛呢?離諸相,去執念,便能成佛。


人生在世,最難的便在於此。


到了一定年紀才能明白,有些事情,註定無法左右;有些人,註定無法挽留。


無論是感情名利,還是人來人往,都有因緣。


因緣既定,該是你的,終屬於你;不是你的,強求無益。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你曾經所有的較勁,終會隨著車輪滾滾向前,無法阻擋也毫無意義。


既如此,不如放輕鬆,隨他去。

1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生活,總是不停失去,又不停得到。人到中年才明白,所謂人生,無外乎八個字: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無論是功名利祿,還是真情實意,哪個都逃不脫。


從前有個國王,十分寵愛自己的小女兒,只要是她想要的東西,自己就一定會想法設法做到。


一次下雨,雨水落在花園的水池裡,就去請求父王將水池裡濺起的水泡給自己做成花環。


國王立即下令,召集所有能工巧匠,為女兒製作水泡編成的花環,「做不出來的話,我就殺了你們!」


這不可能的事情難倒了眾人。這時一位老工匠對公主說:「公主,我不知道您喜歡什麼樣的水泡,所以想請您親自撈取您喜歡的水泡,我來幫您做花環。」


公主剛選中一個,一碰,水泡就破了。可她不氣餒,繼續努力,然而忙活了一天,只累了個滿頭大汗。水泡花環這個想法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人常說:命里有一尺,難求一丈。世間很多事,不是強求就能如願的。


喜歡的花,盛開過後也會衰敗;不舍的人,相聚之後也有別離。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生命總是留有遺憾,我們無法滿足一切,所以我們常在抬頭仰望。仰望久了,便忽視了其實我們也正在被人仰望。


人生在世,苦樂參半。表面的光鮮亮麗,也有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苦楚。懂得知足隨緣,才能活得自在。


2

懂得隨緣,你就不苦


六祖慧能大師曾經說過佛法的真諦: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想要的幸福就在眼前,生命的真諦就在當下。所謂生活,就是隨緣。


高僧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命運,與其抗爭不如順應。順勢而為,才能借力而發,離苦得樂。


人生苦不苦,全在一念之間。


一念執著,一念不舍,便有萬千煩惱,重重障礙;


一念放下,一念隨緣,才能坦然自在,活得痛快。

3

人生,既為過客,何須執著!


人生,放下執著,萬般自在。


正如《華嚴經》所言: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有個人最近十分苦惱,於是就去找禪師訴苦,講他煩惱什麼,傷心什麼,足足講了半個小時,還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禪師抬了抬手,止住他,並說:「我先出去一趟,等我回來再說。」然後拿起一張白紙交到他手裡,讓他拖著跪在佛前。


於是,他舉著這張薄薄的白紙跪在佛前,一開始很輕鬆,隨著時間的流逝,卻漸漸吃力......此時,他覺得手中早已不是那張白紙,而是上千噸的巨石!即便如此,他也毅然舉著紙。


這時,禪師來了,見他還舉著紙,便問:「感覺如何?」


他說:「我快累死了,這紙怎麼這麼重啊!」


禪師說:「既然如此,何不放下?再輕的紙,只要不放下,也會變得很重。」


人生在世,我們有無數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可慾望無形無相,看似沒有重量,但若執著於此,便會越發沉重,直到把人壓垮!生活平添諸多痛苦。


故事中的這張紙,是禪師要求他舉起來的,可生活中的我們呢?


我們往往執著於那些已逝去的,殊不知:


要走的人,留不住;逝去的時光,難挽回;


苦苦追求的,未必就能得到;視若珍寶的,也會棄若敝履。


人到中年才發現,所謂幸福,不是轟轟烈烈,死生契闊;而是平平淡淡,細水長流。


人生,簡單就好。我們用盡一生的努力,不過是為做一個普通人,容易也難。


《佛教遺經》中說: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


世事難料,你我皆過客。既然如此,又何須執著。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念的經,只有四個字——「人生苦短」。


因為這苦和短,我馬不停蹄,一意孤行。


是啊,人生何其短暫!別讓你的一生,在無足輕重的人和事上白白流逝。珍惜此刻,活在當下!感恩身邊有你陪伴,感謝從未空度這時光!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