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四十就明白:老百姓過日子,錢不是賺來的,而是攢來的

生而為人,無外乎活著那麼簡單,可單單是這個「活著」就難倒了芸芸眾生。

原生家庭富裕的人生來就含著金鑰匙,自然衣食無憂,可大部分平頭百姓家的孩子,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努力打拚,闖出一番天地,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把這當成人間理想,漸漸地,才發現,哪有那麼容易啊?

日子要一天天過,有錢沒錢都要熬下去。老百姓家的日子,格外難熬,因為窮,因為錢。

別小看這個「錢」字,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然而,普通百姓過日子,錢從哪裡來?

我們經常聽人說: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這又誤導了多少年輕男女,年輕的時候沒錢也好過,畢竟還有年輕的資本,一旦進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更難翻身。

1、省吃儉用攢錢,依然是老百姓過好日子的根本條件!

普通老百姓過日子,明明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倘若再不去省吃儉用的攢錢省錢,又怎能積攢下存款?

即便有賺錢的能力,攀比、大手大腳、自以為是,賺多少又叫多呢?

所以,過了四十就會明白:普通老百姓過日子,錢不是賺來的,而是攢來的。

認識一對老夫妻,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男方兄弟五個,結婚那天起,就各自分了家,在一間小破房裡立了門戶,三十年,夫妻兩人靠著兩隻雙手勤勞的奮鬥,後來蓋了房、供兩個孩子讀完大學,還在城裡買了房。沒有大富大貴,但也把小日子經營的紅紅火火。

他們真的是從牙縫裡省錢過日子,他們結婚二十年都沒買過新襪子,更別說衣服,過著縫縫補補的日子。但他們卻為兒女為家庭拼盡了全力,才讓整個家庭一點點向上靠近。

2、老百姓過日子,路要一步步走,錢得一點點攢!

我們生在新的時代,接受了新時代的教育和洗禮,自然對自我有著更高的追求和目標,也不會過分被要求要省吃儉用,就是是什麼能力過什麼生活,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老百姓過日子,切不可好高騖遠,要知道路要一步步走,財富也一樣,需要一點點的積攢。

早年前就聽過日本一女孩每天只花10塊,15年買3套豪宅的故事。她從18歲就給自己定了一個人生目標,34歲買3棟樓,然後退休。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十幾年如一日、身體力行的讓我們看到普通女孩靠省吃儉用攢錢逆襲的事例。也許你會說她可能賺的多吧,但她就是一家普通地產公司的職員,每月發工資都存起來,極度節儉,基本不買衣服,自己做飯,還會好好記賬。

也許很多人並不相信,但當你學會了攢錢過日子,即便你賺的不多,能力有限,就算不能像日本女孩一樣買上三套房並提前退休,但也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

倘若一個人明明很普通了,還硬要過上等人的生活,只會離幸福越來越遠。

3、有能力賺大錢最好,沒能力就好好攢錢吧!

相信大家都聽過「拿鐵效應」吧,每天一杯咖啡,一年下來會消費你多少錢?有算過嗎?生活中不止是咖啡,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額外消費,只會讓你越來越窮。

什麼年輕就該享受,人生就得揮霍,先對得起自己,讓自己舒服才是不枉此生。這種說法對於普通人來說,有點不切實際,也會讓越來越多的窮人永無翻身之日。

當我們步入中年,回頭望去,發現身邊的長輩們不都是過著這樣的日子嗎?辛苦勞作賺來的錢攢起來蓋房、供孩子上學、給孩子娶妻。

他們雖然沒能賺大錢,讓家庭走向上層,但他們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其實,我們大部分普通人,不都是在走這樣的路嗎?

年輕時,我們要盡自己所能往上奔,積攢更大的能力,讓自己賺更多的錢,這樣最好。倘若我們能力就是有限,賺不了大錢,也沒必要強逼自己,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

有一份可以養活家庭的穩定收入,雖然不高,但每月能攢一部分錢,這日子也不至於太差了,千萬不要忽視日積月累的力量。

錢是賺出來的,但不是誰都有賺大錢的能力,這個社會是公平的,不能賺大錢,但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有固定的收入,學會儲蓄,小富即是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