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遇事不指責,凡事多體諒

亦舒曾說: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


生活里,很多人都只會用眼睛,盯著他人的不是,沒有深入了解,就隨便評價別人,這樣,只會顯露自己的淺薄和狹隘。


如若一個人,出現錯誤,就只從外界找原因,這輩子也無法成長。


在社會上經歷得越多,越明白真正厲害的人,他們都懂得:訥言。


言不亂斥,歲月亦可從容,人生,就是一場不斷修鍊和成熟的旅程。



不知道你是否見過這樣的人?


在沒得知真相前,見風就是雨,把以為的「真相」,四處散播渲染烘托。


可事實上,妄自誹謗,顛倒黑白,最終讓事情,向深淵的方向發展。


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


有個小男孩,穿著校服,在熱鬧的大街上賣花。


突然,有一個西裝革履的醉酒男子,直接走上前,一把拍掉了男孩手裡的花。


嘴裡還罵著:誰讓你在這賣花的。


這一幕,被路人拍下,發布到了網上。


瞬間,評論區里一片嘩然,一邊倒的指責男子。


第二天,男子回到公司,就被叫進老闆的辦公室。


老闆一見到男子,便吼道:「你的行為讓公司損失巨大,你明天不用再來上班了。」


男子聽後,沒有做解釋,而是回到辦公桌前,收拾自己的東西。


這時,男子拿起一個相框,裡面是他和賣花男孩的合照。


原來,男孩叫鵬鵬,是他從福利院領養的。


為了能讓男孩得到更好的教育,男子白天拚命工作賺錢,晚上輔導作業。


這一切,男孩都看在眼裡。


為了能給男子分擔壓力,經常偷偷地從學校跑出去賣花。


可在男子陪酒應酬時,接到老師打來電話,說鵬鵬最近總是逃課。


男子聽後,就跑出去找鵬鵬,最後,發生了視頻中的那一幕。


正所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便在言之鑿鑿地道出實情。


結果,成為了一把利器,毫不費力地毀掉一個人。


目之所及去推斷是非,實為一個成年人最膚淺的表現。


就像《調音師》里有一句話:「人們只相信自己看見的,卻不挖掘背後的隱情。」


記得一句話說:「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大意就是,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原諒自己的心原諒別人。


電視劇《少年派》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勝男和丈夫在超市排隊結賬,收銀員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哥,手腳並不麻利,半天過去了,排隊的人依然不見少。


勝男等得不耐煩,便蹬起腳,向收銀員的方向大聲呵斥:「小夥子,你打起精神嘛,是飯沒吃飽,還是覺沒睡好?」


輪到勝男結賬時,小夥子更加緊張,拿起商品時,慌亂之下竟找不到條碼。


勝男見狀,更加惱火地說:「你是不是沒培訓就上崗了?


你看看你的左鄰右舍,人家都結了十筆賬了。


你這一筆也走不了,這麼大的超市,像你這樣,不是在砸超市的招牌嗎?」


一旁的女同事看不過去,接過小夥子手裡的商品,開始利索地掃碼。


勝男嘲諷地問女收銀員:「你們這兒,菜鳥也敢來上班啊?」


女收銀員輕聲回答:「他家裡出事了。」


勝男依然不依不饒嘀咕著:「出事也不能帶著情緒上班啊。」


女收銀員無奈說出實情:「他媽媽自殺了,在江州就他一個人,他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原本傲慢失禮的勝男,當場愣在原地,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後悔和沮喪。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困頓和歡喜,也各有各的晦暗與皎潔。


不輕易指責,不隨便刁難,這是一個人的修養。


有一句話:「人的眼睛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錯,卻不曾了解背後的苦衷。」


總以為言語勝人,是本事,其實,卻在自我消耗。


人到了一定年齡,該經歷的都經歷了,接受和寬容別人的短處,也是與自己和解。


古典哲學家康德說:


「我尊重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地去理解。」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在於年齡多少,能力的強弱,而在於內心的教養,和懂得體諒他人。


前不久,公司來了一家面料供應商,是來洽談業務的,我和同事負責接待。


對方是一位年輕的姑娘,言語利索,帶來的面料樣式,也符合公司的要求,讓人感覺辦事認真,自然而然,對她也多了幾分信任。


姑娘自我介紹之後,就開始說起自己過往的戰績:


曾為一家知名企業提供了多少面料,而另一家企業,也在她這裡下了不少的訂單......


因為,這兩家公司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所以,實際情況也有所了解。


近幾年的大環境不好,兩家公司的進貨量在不斷銳減,所以,姑娘說的情況,也是子虛烏有。


我正想開口拆穿她時,同事在桌底下,用鞋碰了碰我,示意我安靜。


而他自己,不僅全程微笑看著姑娘「表演」,還時不時搭上幾句話。


當姑娘離開後,我問他:「你怎麼就看得慣這種裝腔作勢、只知道滿嘴跑火車的人?」


同事說:「你看她一直低頭哈腰,不過是為了討生活。就隨她去吧,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


生活里,我們都是披荊斬棘的勇士。


可是誰又願意,揭開自己的窘相,展現在別人面前。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各抒己見,其實,是毀掉他人謀生的殺手。


在這世上,一些談笑風聲的背後,是看不見的狼狽不堪;


一些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難言之隱。


成年人的苦,沒有人可以倖免在外,與人相處時,多一點體諒和理解,亦是成全自己。


看過一句話:


「成熟的標誌不是會說大道理,而是開始去理解身邊的小事情,去體諒周遭的不得已。」


柴靜曾說:「從塵土中來的人,能理解開懷大笑背後的酸楚。」


人生是一場披荊斬棘的旅程,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不一樣的經歷和故事。


雖然,旁人只能看到他們背後的一縷煙,但是,也不要隨意在上面點一把火。


我們縱然沒有辦法體諒,但至少也不要讓別人難堪。


人生的下半場,遇事不指責,凡事多體諒,寬慰別人,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