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婷半清
尼采曾說:其實人和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想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就先要吃夠多大的苦。
然而,在真實的生活面前,我們常常力不從心,常常疲憊不堪。
甚至我們都忍不住質疑:活著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想沒有哪個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一生我們獲得的名利和財富,都無法帶走。
也許到了某一天我們都會懂:活著,其實就是一種經歷,不管是好是糟,那都是獨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無人替代。
1. 耽誤你的不是運氣和時機,而是你數不清的猶豫。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運氣不好,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機遇,或者錯過了一個最該珍惜的人。
殊不知,在機遇面前,生活從來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
如果你經常猶豫不決,常常思前想後,那麼總會有人比你早一步下決定。
所謂的幸運就是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你應答了。
遵循自己的內心,做好該做的事情,總會有屬於你自己的機遇。
2. 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就的;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就的。
我們都知道人生到處充滿因果循環。
我們今天的生活狀況,是由昨天的種種創造的,而一個又一個的今天,會組成你全新的明天。
所以,你想擁有什麼樣的明天,就得在今天做正確的事,只有做出改變,才能一步步去擁抱明天。
3. 讀書越少越容易對外界不滿,讀書越多越容易對自己不滿。
讀書少的人總是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外界,埋怨命運的不公,抱怨社會的殘酷,訴說他人對自己的傷害,卻從來不想自己有沒有問題。
而當你讀的書越來越多,看透了人生百態,才會向內發掘,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種種失意,其實不過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韌,不夠獨立導致的。
一味埋怨外界的人,永遠覺得自己最好,這是最盲目的認知。
而懂得自省的人,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問題,還會體諒他人的難處,這是清醒的覺悟。
4.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一步登天,所有的成就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我們都有一個通病,看不得身邊人飛黃騰達,總是把他的成功歸咎於運氣、人際關係等等,卻不願承認是他的努力。
這是我們人性的劣根性在作祟,不願承認別人的努力和優秀,恰好說明自己的心虛。
也許你們擁有差不多的背景和相同的時間,而最後卻出現了不同的結局。
能夠沉住氣積累自己的人,往往都是狠角色,哪裡有什麼一夜成名,不過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如果你願意日復一日地追求夢想,總有一天,也會收穫自己的成功。
5. 痛苦,不是因為得到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叔本華曾說:慾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為慾望永不能被滿足。
而生活中的很多瞬間,你覺得痛苦焦慮,不是因為本身擁有的東西太少,恰恰是因為自己的慾望太多。
我們總喜歡去眺望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忽略了身邊那些美好的事物。
如果你用心發現,生活中有愛你的人,桌上有熱乎的飯菜,你的生活已經得到了很多很多美好。
別總去羨慕別人的人生,說不定在不遠處,也有人在偷偷仰望著你。
減少慾望,學會珍惜,等你找到生活中真正值得的事,你就會懂原來上天早已賜給你足夠多的東西。
6. 三觀不合的人,沒必要促膝長談,緣分已盡的人,沒必要苦苦糾纏。
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正如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也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
我們的出生背景、成長環境、思想認知和三觀都不相同,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定義。
還是那句話,聊得來就聊,聊不來就算,沒必要強行融入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圈子。
說不來的人,就少說,留不住的人,就放手。
7. 當才華撐不起野心的時候,唯有默默地努力。
有夢想是好事,但夢想和幻想終究是兩回事。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夢想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是默默發力,而不是怨天尤人。
野心再大,計劃再好,如果你遲遲不行動,那一切都是泡影。
8. 這個世界就這麼不完美,你想得到什麼,就不得不失去些什麼。
只要有一些事情發生了,我們就無法回到過去。
得到些什麼,總會失去些什麼,生活的天平不會隨意傾斜。
得到的時候我們滿心歡喜,可失去的時候卻四處抱怨,殊不知世間的一切得失,在冥冥之中都有定數。
9. 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實力,而是一個字:懶。
懶,是人的天性,誰都喜歡躺平的生活。
懶,是阻礙一個人前行的重要因素。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24小時,有的人能利用空閑時間提升自己,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而有的人虛度時光,不斷地蹉跎歲月,最終讓今天的懶成為明天的難。
10.在小溪里,魚常常覺得自己很大,可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在歷史長河中,或者在宇宙空間中,我們都是很渺小的存在。
有的人自視清高,有的人恃才傲物,有的人自負輕狂,皆因見過的天地太小。
當見過更遼闊的天空,見識過更優秀的人群,就會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我們很渺小,但我們依然有力量,依然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閃閃發光。
魯迅說: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才會有前途。
只要還擁有生命和熱愛,我們就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