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衰敗的原因,不是窮,而是「不懂」

文/唯晨

貧窮從來都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無論是窮日子還是富日子都有各自的過法,窮有窮的生活方式,富有富的痛苦煩惱。

不少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過不好是因為窮,甚至還有不少人在成年之後不斷強調自己的失敗是由於出身不好,要麼埋怨父母,要麼責備伴侶,抑或沖子女撒氣。

真正厲害的人從始至終都明白「窮不怪父,苦不責妻,氣不凶子」的道理。

人生說長也漫長,說短則轉瞬即逝。興衰榮辱只在須臾之間,所有人都在努力,卻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結果。

對一個家庭而言,努力上進不是難事,真正難的是懂得朝著哪個方向努力,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穫,清楚在經歷挫折之後該如何面對。

人生如戲,時而風光無限時而灰頭土臉,一個家庭的衰敗通常有跡可循,它從來都不是富裕或貧窮,而是家庭的當家人在以下4件事上的不清醒。

不懂規劃,只顧眼前

家庭從來都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存在,所以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出現不同的思想,並且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分歧。

如果一個家庭在毫無規劃的情況下突然面對轉折性的選擇時,成員之間往往無法保持冷靜,並且匆忙選擇的結果也很難是最佳選擇。

生活中有太多人將「走一步看一步」當成洒脫,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生活這件事若完全沒有計劃就會過得毫無章法。

要知道,有計劃才有變化,沒有計劃的人生雖然不用面對變化,但發展到最後遇到的問題將會比「變化」更複雜。

不懂規劃的家庭無論是否貧窮,都難以長久富裕,生活若只顧眼前,早晚有一天會吃大虧。

家庭就像是一艘遠航的船,如果掌舵人不能將目光放長遠,風浪之下難免翻船。

不懂相處,家宅不寧

在家庭中,最難做的從來都是當家人。

不要以為手中掌權是什麼好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個家庭的家長肩上的使命從來都不是保證一家老小吃飽穿暖這麼簡單。

作為當家人最難的是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在家庭成員較多的情況下。

每個人的脾性和思想各有不同,所以同樣的事情對於不同的人而言「公平」便各有不同。

當家人只有做到讓所有人心服口服不生怨氣,才能保證家庭和睦。

孔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句話既能用以治國也能用以治家。從來都沒有人會因為財物少而心有不滿,真正讓人心分裂的是不公。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讓其走向衰敗的從來都不是一時的貧窮,而是長久的人心不穩和心有怨氣。

不懂如何與家庭成員相處必定會導致家宅不寧,可怕的從來都不是對手的強大,而是隊友的二心。

不懂教育,一味包容

對孩子毫無底線的包容,是一顆定時炸彈,值得所有家長警醒。

尤其是在三代及三代以上成員組成的大家庭中,老人對幼童的態度通常是無休止的包容,甚至有時候他們做出的某些事情可以用「護犢子」來形容。

要知道,有時候疼愛最終帶來的不是溫暖而是傷害。

老話說:「慈母多敗兒。」它並非只告訴我們太過心軟的母親會慣壞孩子,所有糊塗的長輩都可以是「慈母」。

在不懂教育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通常也沒有教養,作為孩童的時候或許會被別人包容,可一旦成人真正獨立行走在社會中,就不會再有誰會對一個成年人反覆包容。

有些做人的道理若在家庭中未學會,就不可避免地要在社會上經歷「吃一塹長一智」的痛苦。

更何況還有一些人無論吃幾塹都不長智慧,這種人認定是社會不公,於是帶著自己的新家庭反覆碰壁,直至衰退消失在塵埃當中。實在可悲。

不懂節儉,鋪張浪費

老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道透了人性,卻說不透世事。

人生猶如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時而展現出波光粼粼的平靜,時而又是驚濤駭浪的洶湧,一帆風順從來不是永久的榮幸,逆風而行幾乎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

過慣了窮日子的人能夠很快適應富日子,但過慣了富日子的人卻無論如何都無法再心平氣和地受窮。

所以,一個家庭無論多麼富有都不可鋪張浪費,一旦成員養成了奢靡的惡習便很難再有經歷風雨和動蕩的魄力。

家庭的經營從來都沒有絕對的穩定,若不能在能力範圍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生活水平,接下來的餘生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風浪中的泡影。

家庭成員養成節儉的習慣,才能在變動面前安然度過危機。

當一個家庭開始鋪張浪費的時候,離衰敗也就不遠了。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輕鬆。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態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