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忙
作者:田麗萍/長慶八中
1990年暑假,那會的自己跟我的孩子目前的年紀差不多,十多歲的樣子,也是五六年級左右。然而兩代人過的是天上地下的生活。
那時候,暑假中的頭等大事不是休息不是玩耍也不是學習,而是夏忙。夏忙是庄稼人全年最重要的時節,在我們老家,把夏忙叫雙搶,即搶收水稻和搶種秧苗。七月中旬,稻子才成熟,而收稻子和插秧等農活都要趕在八月一號之前完成。水稻收晚了,會誤了新秧苗的栽種,會影響下一季水稻的收成。為了不誤收成,家家都得拿出十一分的熱情,在那短短的十幾天時間裡,要跟時間賽跑。
鄉下人的口糧和收入基本是靠水稻,國家,隊里,家裡都很重視,雙搶前幾天,人們磨鐮刀,備農具,買化肥,備乾糧,村子裡處處瀰漫著一種大戰前的匆忙,熱鬧,雜亂。在接下來十幾天的時間內,全靠人力每戶大概要搶收五六畝的水稻,所以全家老少包括牲口都得待命,總之凡是能喘氣的能動的,都得為收稻插秧盡一份力。
我家割稻子前,爸媽也提前請人把鐮刀打磨得鋒利無比,家裡大人小孩一人一把,並且一定要提前把稻田裡的水放空。兩個十三四歲的姐姐也和爸媽一樣,成了我家收稻子的主力軍,十多歲的我則是家裡的後勤保障員,負責一大家人的飯菜,洗衣服,掃地,餵豬,收拾家裡,另外還要負責照顧年幼的弟弟。因為夏天特別炎熱,所以每天天麻麻亮,大人們就帶著自家裡的小孩來早早來到了田裡,趁著早晨的涼爽,把田裡的稻子割完。
有時我把家裡的活都幹完了,也會拿著鐮刀到田裡幫爸媽一把。遠遠的會看到父母在金黃的稻浪之間勞作的身影,爸媽手快,遠遠地把姐姐們甩在後面。在旁邊的稻田裡,也都是父母帶著孩子在彎腰勞作,整個田野里都是一幅庄稼人熱火朝天你追我趕地割稻子的畫面。
割稻子的滋味真的是不好受,不僅要一直彎著腰,背對著炎炎的烈日,累得腰酸背痛,更要忍受從面前的水稻里散發出來的陣陣熱浪,時不時還有一團團的小蟲子嗡嗡地從手邊舞動的稻苗里飛出,趁你不注意叮你一口。彎腰勞作時,總是汗如雨下,每次割著割著我就要停下來,站起身抹一把臉上的汗水,也趁機歇一下我的腰。可是爸媽很少停下來休息。
稻子割完了,割好的稻子整齊地鋪在田裡,好像一塊塊黃色的絨毯鋪在田裡。正午時分的驕陽,烤乾了稻子上的露水,下午就要捆稻子了。捆稻子也是一大家子一起出動,爸爸扛著兩頭是金屬尖尖的挑桿,媽媽背著一捆粗粗的草繩。我和姐姐們下到田裡,先把平鋪的稻子收攏成一堆,接著抱到媽媽鋪好的草繩上,就這樣我們不停地收攏,你一抱,我一抱,媽媽在草繩旁邊扶著堆好的稻子。等稻子差不多齊到她的腰部時,媽媽就從地上撿起草繩,把兩端拿在手裡,再用腿使勁地壓住稻子,把草繩的兩端不停地扭在一起,用力地一纏,一挑稻子就捆好了。等稻子捆得差不多了,爸爸就要把捆好的稻子往我們家打穀場上挑了。挑稻子是最苦最累的活兒,我們家也只有爸爸一個男勞動力能挑那麼重的擔子,長期的挑稻子讓爸爸也落下了一身的病。
稻子收割好了之後,我們又要忙著種秧苗。爸爸先給田裡放水,等田裡的泥土和稻穀茬子稍稍泡軟了,就要給牛架上犁,牛拖著犁,爸爸在牛身後扶著犁,這樣來回好多遍,總算把滿是稻穀茬子的田犁成水汪汪軟乎乎的泥巴田。在爸爸犁田的時候,我們大家都不能閑著,媽媽帶著姐姐在秧苗田裡拔秧苗,等爸爸把田犁耙平整後,我們就可以插秧了。
插秧的時候,我們在水田裡彎腰站成一排,水泥巴沒過了我們的小腿,左手拿一大把秧苗,右手不停地從左手中抓幾根秧苗,然後快速地往泥巴田裡插,秧苗就是這樣人手一棵一棵栽的。每次都是爸媽給我們起頭,我們姐妹就照著爸媽插的秧苗,一行一行接著地往下插。插秧比割稻穀還苦,不僅要一直弓著腰頂著驕陽,有時浸在泥巴里的小腿和腳,還要遭受水田裡的水蜜蜂和螞蟥的突然襲擊,一不小心碰到它們,就會被蜇得生疼。
夏忙的另一部分工作在打穀場上,家家戶戶都要把收回來的稻捆堆到打穀場上。只見寬廣平坦的稻場四周堆了一座又一座的草垛,有的是還未碾壓的稻捆,有的是穀粒已被碾壓的稻草。碾稻穀的時候,最害怕的是遇到變天(下白雨或者叫雷陣雨),一旦穀粒被雨淋過,米就不好吃了,不值錢了。只要突然變天,不管你在幹什麼,睡午覺的拖著疲憊的身體硬撐起來,吃飯的放下筷子,玩耍的扔下枝條,甚至半夜三更從睡夢中爬起來,都要第一時間跑著沖向打穀場。家家都跟打仗一樣,迅速將平鋪在場上的穀子收攏成堆,蓋上塑料布,還要把場周圍的稻捆蓋上尼龍布,你家幫我家他家幫你家,就這樣順著往過移動往過幫,最終趕雨發作之前,一片打穀場上都豎著蒙古包式的谷堆,密密麻麻,鄉親們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場景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情懷。
其實整個雙搶最苦最累的是家裡的牛,那時我們都是三四家農戶共用一頭耕牛,犁田是牛,碾壓稻穀,讓穀粒脫離稻桿,也是靠牛拉著大石滾子慢慢地不停來回碾壓,往往是犁完了這家的田,又要碾他家的稻穀,然後又是你的田,白天犁田,晚上碾谷,基本上是一天到晚處於忙碌勞累的狀態。
一晃時間來到了2022年,過去多少年了,不想細算,只是個數字,無論再過多少年,那些年那些事也是不會遺失在記憶的長河裡,因為它已深深的刻在我的骨子裡了。現在偶爾也會回老家,但是再也看不到家家戶戶搶收的情景。村裡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走在田間,看到一片又一片田地都荒蕪了。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以前的農耕方式也慢慢地消失,現在的孩子再也無法體驗我們那時的生活了。
本文作者:田麗萍
田麗萍,現任長慶八中四年級語文老師,2002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