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雨似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快樂來了,最快樂的是自己,苦難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
人生往往是一個人的孤單旅程,從呱呱墜地開始,體會到人情冷暖之後,又會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人老了,才發現,可能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親人、朋友、伴侶,誰都有可能離我們而去,兒女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往往到最後,只能自己愛自己。
《知否》中的盛老太太就是如此。
盛老太太年輕的時候為愛所傷,跟盛老太爺夫妻不和,親生兒子被暗算喪命後,兩個人反目成仇,到老太爺去世後,年紀輕輕就一個人撐起了盛府。
老太太並非盛紘的親生母親,盛紘現在的一切都是老太太給的,他是心存感激,但更多時候,盛紘圖的是利益。有事的時候就去找老太太,沒有利益的時候老太太就成了絆腳石。
追根究底,只是人性使然。跟我們最親的人不是他們,而是我們自己。
1.伴侶沒有那麼可靠
伴侶還在,能相互依靠過完下半生固然不錯。但是,往往事與願違。
有的夫妻相處不和諧,婚姻名存實亡,即使住在一起,也是各過各的,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分開而已。
這樣的夫妻不要指望對方能給你遮風擋雨,極大可能你所遭遇的風雨都是對方帶來的。
盛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愛情至上,看上了探花郎,不管不顧嫁給了他,但是,探花郎是個多情的人,沒過多久,就有了其他女人。
老太太性格剛烈,容不下那些女人,直到親生兒子喪生在宅斗之中,她差點瘋狂。
沒想到探花郎得病去了,老太太不願改嫁,獨自一人養大了庶子盛紘,幫他聘妻生子,把盛府交給他後選擇避世。
這麼些年來,老太太的大半生都消耗在後宅之中,她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現實中,攤上這麼一個老公你還有選擇的餘地,不至於搭上後半生。
但感情不好、矛盾不斷的夫妻,走到老的也有。年輕的時候只有相互利用,早就指望不上,等大家都老了,更沒有指望了,你能依靠的,始終只有你自己而已。
要是感情很好,也有另一種可能:兩個人總有一個會先離開,畢竟生老病死不可避免。
這個時候,不管留下的是誰,都不得不適應一個人的日子。要是依賴性很強,可能連日常生活都成問題,不如早做打算,自己靠自己。
人到晚年,老伴兒可能並不是那個最親的人。婚姻基礎不牢,大難臨頭各自飛常常會有;感情越來越冷淡,對伴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也會有;感情很好,但對方先一步離開,想依靠也靠不了的更會有。
伴侶身上,還說少些期待,多給自己留幾條退路,晚年才不至於狼狽。
2.子女有自己的需求要考慮
有人可能會認為,伴侶靠不住,那麼子女應該會靠得住,其實不一定。
盛老太太對盛紘真的掏心掏肺,但她沒有想到,盛紘是個白眼狼,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掩蓋不了他不把老太太放在眼裡的事實。
他娶了老太太養在身邊的姑娘為姨娘,導致母子、婆媳關係變得緊張,之後又縱容林姨娘和王氏對老太太不敬。
老太太的一腔真心始終沒有捂熱這個庶子的心,索性遠離,在壽安堂過著清苦的生活。
盛紘對老太太的感情很複雜,感情是明面上的,利益夾雜在感情之中,所以他才會在老太太中毒後和稀泥。
這種只維持在表面上的「親情」,即使是親生母子也會存在。感情和利益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親子關係就會產生矛盾。
社會上不贍養父母的例子很多,也有對簿公堂的。
還有一種情況,子女很孝順,但他們有自己的事要忙,他們身上承擔的壓力並不小。
儘管子女孝順父母,但他們長大後會組建自己的家庭,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如履薄冰,尤其是父母生病了,往往有心無力。
很多時候,子女不是不幫忙而是顧不上,可能次數多了,父母心裡會有怨言。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子女壓力已經很大的情況下,有責任感的父母會自覺不給他們添麻煩。
尼采說過:「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的背上和頭上。」
兒女不是救命稻草,不管是誰,也不管多大年紀,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3.自己對自己好
人老了,最幸福的活法,就是凡事靠自己,自己對自己好。
不管遇到怎樣的伴侶和子女,不僅活得進退有度,還包括活得有滋有味。
首先是關注自己的健康。
就從現在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年輕的時候不覺得,熬夜是常態,人老了,才發現,身體是最重要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垮了,做不了其他的事,縱有再多的想法,也有心無力。
只有自己的身體好,年紀大了才會少吃很多虧。
「久病床前無孝子」,現實遠比你想像的殘酷。
其次,端正生活心態,放下該放下的。
盛老太太就是看到小明蘭在佛前的祈求,才打算把她養在膝下,而明蘭也是一個感恩的人,對祖母的好顯而易見。
比起盛紘,明蘭要好太多。尤其老太太在中毒以後,想通了,才會跟著長柏外放,過了一段安逸的生活。
最後,閑暇的時候,不妨留給自己更多空間,為自己的精神填充一定的能量。
老了的時候,主要是自己過得舒心,不給別人添麻煩,有了精神層面的追求,就不會把目光放在子女身上,打擾他們自己的小家。
人老了,伴侶可能會不可靠,也可能會走在前頭,兒女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與其凡事都想著依靠別人,倒不如給自己留退路,去依靠自己。
畢竟是自己的人生,要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可以。
-END-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