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表達,不做事後諸葛亮

或許,內心早已厭倦了凡事永遠爭吵,傷害,戾氣深重,或陰陽怪氣,正話反著說,不正常表達,添堵不說還難受。俗話說: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好聽的話如春風拂面,身心愉悅;難聽的話如利劍穿心,刀刀見血。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明明在討論很簡單一件事,卻因為觀點不一致倆人說著說著血壓飆升上綱上線漸漸上升到人品、道德高度來給對方貼標籤,以強勢壓倒一切的溝通與交流方式,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互看不順眼,然後兩敗俱傷。然而問題還是問題擺在那裡並沒有得到解決,卻要花大把的時間來修復剛剛吵一架帶來的二次傷害,或者會蔓延至多次傷害,問題擱置得不到解決,甚至演變到互不相讓的再也不理誰。所以才如此的青睞於每一個溫暖,善解人意的良性互動。


稀罕那些人群中一些如珍寶般純凈稀有的品德,那些用溫和軟化曾經粗糙而堅硬的靈魂,讓她在柔軟的感動和呵護中熱愛生活,熱愛職場,熱愛所居住的環境。一度時間民間和網路流行毒舌、言辭犀利、抖機靈、互懟,比的是懟人不諱。無論這件事對錯與否懟了再說,輿論導向包括段子手,脫口秀,相聲抖音也以懟人來抖機靈,帶偏了民眾的思維導向,誤以為這種說話方式就是時尚。



我以為的懟人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怕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習慣,無論領導,長輩,平輩,小輩,不分場合,沒有敬畏都一律順嘴的懟。殊不知懟久了自帶三分戾氣,怨氣,還會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所謂殺人三千,自損八百。這樣的溝通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日常的正常社交,自不然的傷害了別人還不自知。我覺得謙遜和溫和才是社交最好的潤滑劑,既能緩解情緒,還能給自己的德行加分。 我常常愛說一句話:好好說話,正常表達,說好聽的話。



奉上一些說話做事不傷人還能解決問題的攻略:永遠別說反問句:「不然呢?」、「我怎麼知道?」、「聽明白了嗎?」這種語氣副作用大,自帶攻擊屬性,居高臨下的壓迫感讓人體感很不適。請隨時帶著理智腦出行,解決問題時別先動情緒,不和帶著情緒的人爭論,如果激動的時候他說3+2=7,你一定立刻說他是對的,此時閉嘴比贏得勝利更重要,凡事冷靜的時候才能解決問題。不過事後諸葛亮,對遇到難處的,要麼幫助,要麼安慰,忌「當初我咋勸你來著?」,實在無能為力,就請閉嘴,適當的陪伴,傾聽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