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蔣巍:「成也慾望,敗也慾望」。慾望是本能,難在控制

劉蔣巍:「成也慾望,敗也慾望」。慾望是本能,難在控制。

文/劉蔣巍

食慾、性慾、情慾、權力欲、金錢欲、控制欲、佔有慾、成就欲、支配欲、被支配欲,等等,構成了人的基本慾望。慾望是一種本能性的客觀存在。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慾望追求,這本無可厚非,但也要有所節制。不論追求什麼,總要適可而止,不管買什麼鞋子,合腳才是最重要的。

慾望就像水一樣,適當就好,過多了就會泛濫成災。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往往就是因為把慾望誤認為需要,使自己疲於奔命,越陷越深。

01 慾望是人人都有的

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說,人的生命, 不離兩件大事:要吃飯,還要繁衍後代,這是人的本性。沒有這些本性慾望,人就不能生存,活著也就沒有意義。慾望,其實也是一種需求,是人類希望滿足自身需要的一種心態,美國社會學家馬斯洛把它分成了五個層次:1. 生理;2. 安全;3. 社會;4. 尊重;5. 自我實現。

這五種欲求是由低到高依次、逐漸滿足的。在這個實現過程中,欲求是人產生各種行為的內在動因。也就是說,正因為人有滿足需求的慾望,才會為實現這種慾望而採取實際行動,才會奮鬥,才能夠創造,才能夠享受創造帶來的成功。而人的幸福、快樂,也將在創造、享受的過程中產生,所以說,常人不能無欲, 不能無事。

慾望之於人來說,是一種本性。合理的慾望,可以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最終讓我們收穫幸福;但是不合理的慾望,卻會讓我們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無奈、痛苦、彷徨,甚至會使我們自暴自棄。

換句話說,當慾望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收穫渴望的幸福;而當慾望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時,我們就會被貪婪的枷鎖牢牢鎖住,離幸福越來越遠。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在大學畢業之後成功地進入了一家世界 500強的企業,而且在入職第一個月就拉到了一張大單,創造了這個企業新人業務史上的新紀錄。大筆的獎金,戀人的稱讚,同事的羨慕,上司的誇獎,許許多多的讚美之聲開始充斥在他的耳旁,結果這突如其來的成就感讓他有些洋洋自得。就這樣,在之後的一年中,他徹底被金錢和虛榮俘獲了,成了慾望的奴隸,每天都奔波在工作當中,為了拉單子甚至不擇手段,與同事之間的矛盾開始日漸凸顯出來。在公司,他目空一切,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由於他忘乎所以地追求金錢與名望,與戀人待在一起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少,兩 人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可是,他對這一切卻是漠然視之,強烈的成功慾望讓他捨棄了很多東西。有一次,他犯了一個很意外的錯誤,但是這個錯誤對於公司來說是不允許的。同事的舉報,讓他徹底跌進了深淵。最終,公司領導層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被公司開除了。

這一沉重打擊一下子就徹底擊敗了他。他病倒了,躺在病床上,當他開始回憶自己一年多的生活時,他突然發現,自己在一年多的時間失去了很多,盲目地以為金錢越多就是幸福越多,結果,他自己都已經記不清楚有多長時間沒有陪父母了,有多長時間沒有和戀人談心了,有多久沒有在球場上縱橫馳騁了。

突然的醒悟,讓他悔恨交加。他先後給父母、戀人、朋友打了電話,聽著熟悉的聲音、親切的問候,這個時候他才恍然明白,原來金錢並不能夠買來所有的幸福,無盡的慾望只會讓自己離幸福越來越遠。我們每個人都有慾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慾望都能夠變現實,一個人如果想讓自己更加幸福,不是增加自己的財富,而是要降低自己的慾望。當我們降低了慾望之後才會發現,原來,幸福真的是唾手可得,只是我們在慾望中迷失了而已。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的心靈感到幸福。」幸福絕對是一種自我的感覺,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協調。一個人幸福與否,過得好與不好,這其實都要聽從心靈的聲音。

一天,上帝以及天使們在天堂里召開了一個特別的會議。上帝說:「我要人類在付出一番努力之後才能找到幸福快樂,那麼我們現在討論一下把人類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什麼地方比較好呢? 」 其中一個天使說:「我覺得應該把它藏在高山上,這樣一來,人類肯定就不會發現了,一定要讓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上帝聽完之後搖搖頭。

又有一位天使說:"那就把它藏在大海深處吧,人類一定發現不了。」上帝聽了還是搖搖頭。

這時,又有一位天使發言了: 「根據我的看法,還是把幸福快樂的秘密藏在人類的心中比較好,因為人類總是會去嚮往到外面尋找自己的幸福快樂,而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在自己身上挖掘幸福快樂的秘密。

上帝聽完之後,覺得這個答案非常好。

從此,幸福快樂的秘密就藏在了每個人的心中。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

可見,幸福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簡單的,就好像一個故事中的半杯水,有人說:「我只有半杯水。」可是有人說:「我還有半杯水! 」同樣是擁有,過多的慾望就會讓我們感覺不到幸福, 而幸福對於我們,有時不過是「半杯水」罷了。

總而言之,對人類來說,每個人都是有慾望的。而相對於短暫的一生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慾望都可以變成現實。

合理的慾望,能夠讓我們收穫到成功的喜悅,讓我們觸摸到幸福;而不合理的慾望,只會讓我們的人生如煙花般一閃而逝,讓我們來不及找到自己的幸福。

幸福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放棄不合理的慾望,我們自然就能夠感悟到內心深處渴望已久的幸福,也自然會給我們美麗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02 同時,沒有慾望,也就沒有成功

慾望,有時候就是做事的一種動機,這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潛在的慾望就可以讓我們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當然,人的慾望也是多種多樣的,而外在表現也是因人而異的。

慾望能成為行動的第一大動力,慾望也能推動我們前進,甚至慾望也能成為我們取得成功的動力源泉,或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沒有慾望就沒有成功。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慾望都可以成為我們成功的動力。慾望,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成功的動力,最為關鍵的因素還在於慾望是否與我們的能力和現實環境相適應。

在北京,有一個王老闆,他今年45歲。多年前,王老闆帶著1萬多塊錢一個人來到北京,最初只是經營一家小小的餐館,可現如今,他已經在北京擁有了數十家大型餐飲店、一個食品加工廠,個人資產接近億元。王老闆曾經說:「夢想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可是王老闆所說的夢想,不過就是慾望的另一種叫法而已。 從王老闆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想像慾望對一個人的推動作用有多大。成功者的慾望有很多是來源於現實世界的刺激,而且有時不是正面的刺激。

很多成功者在對自己的成長曆程進行總結的時候,往往會說:「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還有這兩下子。」

為什麼這些連自己都認為不足以實現的慾望,最後卻成為現實呢?首先,他們的慾望或者夢想,更加接近現實,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夠實現。其次,這正是慾望給他們帶來的動力和推動力。我們可以想像,他們渴望改變自己的身份,提高社會地位等慾望,為他們的奮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總而言之,沒有慾望的人是無法獲得成功的。沒有慾望就等於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又如何去獲得成功呢?可是,我們也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慾望都能夠成為現實。有限的、切實的欲 望,這才是我們走向成功殿堂的真正動力,更是我們獲得人生幸福的保證。

03 慾望無邊,回頭是岸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可是幸福是什麼呢?其實,我們都知道, 幸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說到底,幸福就是一種心靈的感覺,更是一種人生的感悟。換句話說,很多人可能覺得幸福是非常容易獲得的,其實,我們不妨看看自己的身邊,又有多少人可以說自己是幸福的呢?這就是人的慾望在作祟了。

有一位先生搬花瓶去曬太陽的時候,不小心打掉了花瓶托盤。

於是就去市場上買,導購小姐給他推薦了一個純金的托盤,當時他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於是就買了。可是,導購小姐卻趁機導引, 既然托盤現在成為純金的,那放花瓶的茶几就應該是紅木的;既然放花瓶的茶几已經成為紅木的了,那麼其他傢具,比如床、梳妝台和餐桌等,自然都應該配套成高貴的紅木就這樣,一件又一件,換到最後,這位先生居然把房子和太太全部都給換掉了。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寓言故事。有句話說得好:「沒吃飽,人只有 一個煩惱;可是吃飽了,人就有無數個煩惱。」其實,這就是慾望之累。

在剛開始的時候,人的慾望可以說是小而卑微、合乎實際的, 但是,外界的不斷誘惑以及別人的勸說等諸多因素,這些就好像是打氣筒裡面的氣,把那個名叫慾望的氣球一點點撐大了,鼓鼓的。 於是,人就有了無數個煩惱。

俗話說:「針大的洞,斗大的風。」用這句話來形容慾望,再恰當不過了。慾望是暗藏於內心裡的一粒酵母,在灌滿忌妒、虛榮和貪婪等的醬缸裡面,就會發酵變化,小小的一粒,一點點變大,大如斗,大如牛,大到讓人們原訝。

有一位行者到寺廟中拜謁在這裡修行的禪師,希望能夠得到禪師的指點,解開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問道:「禪師,人的慾望是什麼? 」

禪師看了一眼行者,說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時候再過來,記住不要吃飯,也不要喝水。」

儘管行者不明白禪師的用意,但還是一一照辦了。第二天,他再次來到禪師面前。

「你現在是不是又渴又餓? 」禪師問道。

「是的,我現在可以吃下一頭牛,喝下一池水。」行者回答道。

禪師笑了笑,說道:「那你現在跟我來吧。」

二人走了很長一段路,來到了一片果林前。禪師遞給行者一隻碩大的口袋,說道:「現在你可以到果林里盡情地採摘鮮美誘人的水果,但是你必須把它們帶回寺廟才可以享用。說完就轉身離去。

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行者終於扛著滿滿的一袋水果,步履蹣跚、汗流泱背地來到了禪師面前。

「現在你可以享用這些美味了。」禪師說道。

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過兩個很大的蘋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頃刻間,兩個蘋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個乾淨。行者撫摸著自己鼓脹的肚子,疑惑地看著禪師。

「你現在還餓嗎?還渴嗎?"禪師問道。

「我現在什麼也吃不下了。」

「那麼這些你千辛萬苦背回來,但是卻沒有被你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麼用呢? 」禪師指著那剩下的幾乎是滿滿一袋的水果問。

這個時候,行者恍然大悟。我們真正需要的不過是「兩個蘋果」充饑而已,而那些剩餘的慾望,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累贅罷了。

曾經還有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希望能夠從部落首領那裡要一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夠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那麼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之後,地主還是沒有回來,原來他走得太遠了,最後累死在了路上。

相信那個地主根本沒有忘記他必須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來的規定,甚至,他也許不止一次地停住西行的腳步,準備往回返。可 是,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再走幾步吧,這樣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就這樣,慾望一點一點地牽引著他越走越遠。

當我們看完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地主太貪婪,其實, 這是很多人都無法拒絕的一個誘惑。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慾望的,正是人的慾望,讓很多人甚至不惜以身試險。

總之,慾望是無止境的,我們不可能實現自己所有的慾望。既然完不成所有的慾望,我們就試著實現一些力所能及的願望,這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04 當慾望失去控制,它就成了痛苦的來源

慾望一方面是痛苦的根源,另一方面也是幸福的源泉。沒有慾望的人,是無法知道幸福、痛苦為何物的;而慾望太多的人,也無法體會到幸福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有慾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的慾望最後都可以變成現實。

俗話說,「一山望著一山高」 、「得隴望蜀」,是的,有的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實現了這個慾望,還有那個慾望,慾望一個比一個不切實際,這必將帶來痛苦。而這種無限的脫離實際的慾望,也勢必會讓幸福指數大打折扣。

在南非的叢林當中,至今還生活著原始的西布羅族人。他們的打獵方法非常簡單,沒有獵槍,甚至連弓箭也沒有,就是讓動物們自己跑到他們的陷阱里。

西布羅族人找來了很多的膠泥,在叢林的濕地上鋪成一畝大小的膠泥地,之後再在上面放一隻雞或者一隻野兔,然後他們就開始等待了。

凡是吃肉的動物,只要走進叢林,那麼便會被兔子或者雞吸引, 步步走入陷阱。陷入被動的動物自然又會引來更大的動物。

就這樣,在幾天之後,膠泥上就會有許多獵物被困。這時,西布羅族人抬來木板,鋪在膠泥上,將獵物收入囊中,輕而易舉。

同樣,居住在大西洋撒拉丁小島上的丁尼族人與西布羅族人居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一直以來也過著一種較為原始的生活,只是他們捕獵的方法不是用膠泥,而是像蜘蛛一樣,用一張張細細密密的粘網。他們把粘網掛在樹上,鳥、猴子,以及樹上的爬行動物便都會自投羅網。

人類走到今天,早就進入了科技時代,幾乎所有的領域都被改進。但說來奇怪,當人們面臨一個個簡單的騙局時,還是會上當。其實在這一點上,人類並沒有進步。而原因很簡單,只要人們有慾望,就不可能破解那些陷阱,包括那些最原始、最古老的陷阱。

人的貪慾是人痛苦的根源,更是獲得幸福的最大障礙。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而這也是很多人無法滿足於自己的生活,認為自己不幸福的重要原因。

曾經有一位國王,手握天下大權。他應該滿足了吧?可是事實上,他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對自己的生活還不滿意?儘管他也有意識地參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會,可是這些方法都沒有用,總覺得缺點兒什麼。

有一天早上,國王決定在王宮當中四處轉轉。當國王路過御膳房的時候,他聽到有人在快樂地哼著小曲。循著聲音,國王看到是一個廚師正在唱歌,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國王覺得非常奇怪, 他問廚師為什麼如此快樂?廚師答道:「陛下,我雖然只是個廚師,但是我一直盡我所能讓我的妻子和兒子快樂,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多,頭頂有間草屋,肚裡不缺暖食,便夠了。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樂,就是因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樂。」

聽到這裡,國王讓廚師先退下,然後向宰相諮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這個廚師還沒有成為『99族奴'。」

國王詫異地問道:「 『99族奴'?什麼是『99族奴'? 」

宰相答道:「陛下,想確切地知道什麼是『99族奴',那麼先請您在一個包里放進去99枚金幣,然後把這個包放在那個廚師的家門口,您很快就會明白什麼是『99族奴』了。」於是,國王按照宰相說的做了,令人將裝了 99枚金幣的布包放在了那個快樂的廚師門前。

廚師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門前的布包,他非常好奇地將包拿到房間里,當他打開布包之後,先是非常吃驚,然後狂喜:金幣!全是金幣!這麼多的金幣!廚師將包里的金幣全部倒在桌上,並開始數了起來,99枚?廚師認為不應該是這個數,於是他數了一遍又一遍,的確是99枚。

這個時候,他開始納悶,沒理由只有99枚啊?沒有人會只裝99枚啊?那麼那一枚金幣哪裡去了?廚師這個時候開始尋找,他找遍了整個房間,又找遍了整個院子,直到筋疲力盡,他才徹底絕望了,心中沮喪到了極點。

可是他決定從明天開始,讓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早日掙回一枚金幣,以便讓他的財富達到100枚金幣。

但是,因為晚上找金幣太辛苦了,第二天早上他起來得有點晚,情緒也極壞,對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責怪他們沒有及時叫醒他,甚至認為他們影響了他早日掙到一枚金幣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

這一次,他匆匆來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樣興高采烈,也沒有唱小曲,更沒有吹口哨,只是埋頭拚命地幹活,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國王正悄悄地觀察著他。

國王看到廚師的情緒變化如此巨大,非常不解,想不通為什麼他得到了那麼多的金幣而沒有欣喜若狂呢。

國王再一次詢問宰相。宰相答道:「陛下,這個廚師現在已經正式加入『99族奴』了。『99族奴』就是這樣的一類人:他們擁有很多,但是從來不會滿足,於是拚命工作,為了額外的那個 ,他們苦苦努力,渴望儘早實現『100』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嗎?當事業蒸蒸日上,財富與日俱增的時候,你是比以前更快樂了,還是正好相反呢?

金錢能夠換得的是那種虛幻的快樂。所以,在努力實現慾望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一個道理: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麼?然後再享受追求和得到的快樂。

05 警惕慾望陷阱

在很多人的眼中,實現的「慾望」越多,才會更幸福。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有時國王的幸福指數低於一個廚師呢?

其實幸福並不代表著你擁有多少東西。過多的東西反而會成為阻礙你走向幸福的路障。因為人的慾望在很多情況下是很難得到滿足的,擁有了一樣東西,你就會渴望擁有下一樣,反覆無窮。

而想讓自己多一份幸福感,那麼就只能剋制自己一些不必要的慾望,比如,房價飛漲,可是你卻不滿足於自己的小蝸居,明明知道要花很多的冤枉錢,但還是狠下心來貸款買房,這其實就是為自己平添很多煩惱,最後還做了冤大頭,得不償失,更不要說有什麼幸福感了。

小燕打算買一輛新車,於是就找了一個朋友陪她去車市選購。小燕屬於工薪族,收入非常有限,所以就事先給自己設了一道底線:包括上牌,買汽車不能夠超過10萬元。結果,小燕很早就喜歡上了一款新車,於是今天帶著朋友直接去了 4S店。

迎面過來的導購小姐,職業化的微笑、優雅的手勢,熟練地介紹這款車的性能、特點和價格,小燕聽完之後也是一臉滿意的樣子。對於小燕來說,這確實是一款性價比很不錯的車,而且也完全符合她的選擇標準。

等對車有了大概了解之後,小燕準備去簽合同。可是,在小燕和朋友走到玻璃桌前面的時候,導購小姐沖她們一笑,不經意間說了一句:「其實,這輛車是前兩年的老款了,最近公司推出了新款,外觀更漂亮,設計更合理,價錢僅僅比這款車貴了幾千塊錢, 您要是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帶你看一看。」沖著這設計更合理,小燕就有些心動了,價錢區別不大。

當然,新款車的外觀確實漂亮了很多,小燕顯然動心了,決定放棄買老款車,買新款車。而就在這個時候,導購小姐轉而向張燕推薦別的系列,她說:「其實,這一系列的車安全性能稍弱一些, 你不如考慮一下xx系列的車,價格比您選中的這輛車只高出 6000 元。"

當小燕載著朋友坐上新車的時候,小燕自我解嘲道:「沒想到,我就這麼一點點地掉進導購小姐設置的圈套裡面了,原來只打算花10萬元買的車,開回家的卻是12萬元。我房屋按揭才剛剛還清,看來現在又要按揭汽車了。」

有的人說,痛苦是輪迴的,其實這些就是慾望不斷升級的結果。人的不滿足,人的慾望,人的苛求完美,會讓本來已經很近的幸福走遠了。就好像故事中的小燕那樣,她本來是想買個10萬元的車,結果在慾望的不斷誘惑之下,居然買了12萬元的車。不得不說,過多的慾望顯然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不滿足,會不斷降低我們的幸福指數。

曾經有一位女同事,她在買手機的時候總是挑最時尚的買。但是沒用幾個月,市場上就出現了新的流行的款式。於是她就接著買新的,把不用的手機拿到二手市場便宜賣掉。對時尚的追求令她欲罷不能,幾年時間裡就換了很多的手機。有一次她也感慨萬千地說,不斷地換手機讓她損失了上萬元, 但是她現在用的手機也還不是最新的款式。 .

還有一位朋友在結婚前買了一套新房,房子的面積並不是特別大,只有80多平方米,裝修也很簡單,沒花多少錢。朋友說,對於他的收入來說,這樣的面積和裝修是最合理的。如果買流行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再進行一下豪華的裝修,那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他必須有節制地消費、有計劃地還房款,生活就不會那麼從容了。

朋友說,他在住進新房之後,內心感到很滿足,他不會羨慕別人面積更大、裝修更漂亮的房子,也不會去羨慕豪華別墅,因為那樣會使他一輩子都不快樂。我們不能不說這位朋友是一個聰明的 人,他懂得對慾望說「不」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被慾望牽引著越走越遠,越走越找不到快樂呢?

我們的慾望,你永遠不要指望它會完全消除。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觀。放任慾望,它就會像瘋長的灌木,醜惡不堪。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經常修剪,那麼它就能成為一道悅目的風景。對於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那麼它自然就不會成為我們心靈的枷鎖。

06 為慾望設置底線,不要讓它毀掉自己

既然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懂得為慾望設置底線。只要我們嚴格遵守這個底線,那麼我們就不會成為慾望的奴隸,而且,我們會因為實現了自己的既定目標,從而感到快樂和幸福痛苦和幸福其實僅僅是一念之差、一線之隔罷了。

曾經有一個商人因為工作的緣故,每年都需要去美國。在美國,他曾經遇到過一對夫婦,大兒子12歲的生日,他們送給他一台割草機作禮物,兒子用它為鄰居修剪草坪賺了400美元,他用這筆錢買了耐克公司的股票,不到10天就賺了80美元。

在中國,家長總是會教孩子如何學習,很少在他們面前提錢,更不要說教他們如何賺錢了,這其實就是中美文化與教育的差異。 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好的,但是美國的教育更具針對性、實用性。這個商人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決定對女兒進行財商教育。

在一個國慶長假,這個商人帶著女兒去看畫展,旁邊展廳正在舉行一個拍賣會。商人靈機一動:拍賣場是一個最殘酷,也是最鍛煉人的地方,對手就在眼前,一槌定乾坤。競拍者沒有過多的時間思考,也沒有迴旋餘地。於是,商人向女兒簡單地講解了一下競拍規則,然後帶她去參加。

這位商人的女兒選了一位音樂家收藏的塔羅牌,她非常崇拜這位音樂家。商人告訴女兒,這種塔羅牌正常售價20元,可是因為是收藏品,有感情和歷史,那麼你願意為你的感情和它的歷史多支付多少呢?

女兒聽完之後想了想,說願意付100元。商人說那好,100元加上原來售價20元,就是你的最高出價,也是底線,超過這個價格你就必須放棄了

隨著拍賣師的槌響,競拍開始了。女兒開始舉牌,而商人就坐在女兒的旁邊,看著女兒一副非常緊張的樣子,生怕別人和她競價。

商人環視了一下周圍,發現競拍者還是不少,而競拍的對手也並沒有因為她是小孩子而放棄。已經加價到100元了,這個時候商人的女兒有一些泄氣,小聲嘀咕了一句:「糟了,快到了!」

商人一聽,壞了,這是拍賣中最忌諱的,把自己的底牌亮了出來。商人用胳膊肘碰了女兒一下,女兒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可是這已經無力挽回了。塔羅牌一路上漲,衝過120元底線,女兒還想舉牌,但是商人卻制止了女兒的行動

走出拍賣廳,商人安慰情緒低落的女兒:「你雖然沒得到那副塔羅牌,但是你今天學到的東西比這副牌更有價值。第一,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你今天學會為慾望設定底線,這已經非常好了,很多人失敗就是沒有控制好底線,成了慾望的奴隸。第二,輸不要緊,關鍵的是要知道輸在什麼地方。你今天犯了兩個技術性的錯誤,一個是讓對手看出自己的經驗不足;二是不該說那句話,把底牌亮給人家,這是商場大忌。其實在很多的時候,競爭者的水平往往是不相上下的,最終誰能夠獲勝,往往就取決於心態。拍賣會很顯然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參與者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你必須想辦法戰勝他們。」

女兒聽完之後,沖商人笑了笑,臉上依然還掛著失落的表情。 商人問她,如果塔羅牌的主人不是那位音樂家,那麼你還會這麼喜歡嗎?女兒搖搖頭,商人說:「你以前不是總問我,什麼叫產品附加值?這其實就是產品的附加值。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是這樣,你現在和班上的同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是等到10年後你們的位置就不一樣了,你的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往往就取決於你的附加值——知識儲備、工作經驗創新能力。其實這副塔羅牌,爸爸完全可以買下來作為禮物送給你,但是我還是希望你憑藉自己的能力得到它。因為在這個過程 中,你成長了,有了收穫,這是我今天送給你的最好禮物。」

誠如其然,每個人的慾望都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不為我們的慾望設置底線,那麼我們肯定就會成為慾望的奴隸,最終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淵,讓自己與幸福女神擦肩而過。而只有為自己的慾望設置底線,並且能夠嚴格遵守這個底線,我們才能保證自己的幸福指數,不讓無盡的慾望毀了我們的幸福。

07 清心寡欲,很難;淡泊明志,更難

人與慾望之間,是一場沒有硝煙永不會結束的戰爭,不是人將慾望壓制,就是慾望將人奴役,當慾望泛濫之時,即使那念頭堂而皇之,也禁不住它將人拉入墮落的深淵。人過於貪婪, 秉性就會變得懦弱,就有可能屈服於慾望,違心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件事,說是某晚在一家星級酒店,幾個酒足飯飽打著嗝的老闆侃侃而談,其中一人對眾人炫耀道:「我一個電話,就能把某某長叫來!」說完,他拍著胸脯與眾人打賭:「誰打電話過去,如果他不來,明晚我請客,全套!如果他來了,你們請我。」說完,這位老闆掏出了手機,一個電話打了過去。片刻之後,某某長出現在該酒店……

事情的真假無從考證,但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流言。對於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兩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學生曾子就已經做出了透徹分析,他說:「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的確如此,「受人者常畏人,予人者常驕人」,這與老百姓常說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是一個道理,我們平白接受了別人的好處,難免就要去迎合別人的意志, 導致自己在對方面前時時處於被動地位。而施予者,往往不會白給白送,總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奉勸朋友們,在無端送來的好處面前,請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否則就會像那位匆匆趕來的某某長一樣,如同受人擺布的提線木偶,沒有了靈魂,沒有了尊嚴,沒有了氣節,被人牽著鼻子走。

要避免出現這種受制於人的無奈,就需要我們把慾望克制在一個合理的尺度上,清心而寡慾,淡泊而守志,如此才能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倩女幽魂》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場景:

鬼想附體寧采臣身上,問他:「你有什麼願望,我可以滿足你。」

寧釆臣回答:「我什麼願望也沒有」

鬼又問他:「你不想發財嗎? 」

寧釆臣答:「不想。」

鬼再問:「你不想出名嗎? 」

寧采臣答:「不想。」

鬼仍不甘心:「那你不喜歡美色嗎? 」

寧采臣答:「不喜歡。」

什麼慾望都沒有,鬼拿人都沒辦法。所以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這是在告誡我們要收斂自己日益膨脹的慾望,不然品性將會變質,即所求越多,所失越大。

對此,林則徐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的一副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話的的意思是說:大海之所以無限寬廣,是因為它可以容納眾多河流,這裡借指人心千仞絕壁之所以能夠巍然聳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慾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清心寡 欲,才能達到「大義凜然(剛)」的境界

清末民族英雄林則徐在禁煙時,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意在告誡自己:只有廣納人言,才能博採眾長,把事情做得更好;只有杜絕私慾,才能如大山般剛正不阿,屹立於世。林則徐授命於民族危難之際,以此來警醒自己,他所倡導的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敬佩,對於我們而言有著莫大的借鑒意義。

08 把慾望限定在道德允許的範疇內

慾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然而,一旦有了違背道德的貪念,能否以道德壓制慾望,戰勝貪念,就是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有慾望則會想方設法去追求,苦苦追尋不得就會徒生煩惱。古往今來有多少貪財好名之徒為此而斷送了前程、斷送了性命。清朝乾隆年間的寵臣和珅是世上最有名的貪官,據說,他的家產比國庫還多。然而這麼一位大貪官在自縊前卻寫下了一首感悟詩:

夜色明如水,嗟爾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勞神。

室暗難挨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纍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辜負九重仁。

古人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大貪官和珅在獄中所寫的一首絕筆詩,詩中「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兩句,堪稱神來之筆。觀和珅絕筆詩,其悟也深啊!只可惜慾望害了他,他醒悟的太遲了。

顧愷之是東晉宋國吳郡太守,由於他政治清簡,氣節嚴峻,故素為人們所敬重。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來看望他,告訴他說:「你的兒子顧綽, 這些年來,不擇手段地積聚了許多錢財。而且,還在外放債,不擇手段收取高利。如不加管束,怕是會愈演愈烈啊!」

送走了友人,顧愷之叫來了兒子顧綽。叫顧綽把裝滿了債券的箱子打開。他仔細看了看,沒有假。直起腰來,突然大聲呼喚道:

「侍從過來! 」

幾個侍從跑了過來。他們將一箱子債券抬到院子中,點起了一堆火,然後忽地一下,將全部債券投入火中。

將債券燒毀後,顧愷之又對侍從說:「傳言鄉里有借顧綽債的,一筆勾銷,不用還了! 」遠近鄉里,那些借債的、沒借債的,聽到這個消息,無不讚揚顧愷之嚴於律己,嚴於教子,清廉公正的品格。

財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徵,追求財富,擁有財富並不是人性的弱點,關鍵是獲取財富的途徑。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掙來的財富,是一個人的光榮;利用權力貪污受賄來聚斂財富,那就觸犯了刑律。顧愷之的兒子顧綽通過放高利貸的辦法去獲取財 富,是不仁不義的行為。坐擁不義財,離災禍已經不遠。顧愷之畢竟深明事理,他設計燒毀了兒子的債券,表面看令兒子失去了一些財產,但從長遠看,是根除了兒子生命中的隱患,實乃明智之舉。

清心寡欲處世之人,視錢財與功名如外物。不會被慾望所左右,他們能夠自由支配人生命運,享受無欲而獲得的怡然之樂。

東晉時,吳隱之經舊鄰韓康伯的推薦,開始出任「輔國功曹」,隨後官職不斷升遷。然而他卻沒讓生活隨著他官職的升遷而奢華,依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下屬們都有些不解,有人曾經問他:「你寒窗苦讀,有了今天的地位也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你不覺得有點吃虧嗎? 」

吳隱之則說:「一個人讀書做官如果只為了貪取富貴,他的人生理想就十分低俗,人生也就無味了。讀書做官對這些人而言便是件壞事,是促其墮落的平台,又有什麼值得稱道呢?我不想成為這種人。」吳隱之每月領到俸祿,第一件事便是接濟貧窮的親友和鄉鄰。他的家人起初並不贊成,常常責備他:「你不貪不佔,這在做官的人中已是很難得。我們家也不富裕,倘若再將辛苦所得的俸祿白白送給別人,當官還不如做百姓呢!」

吳隱之為了讓家人理解自己,耐心做他們的工作,勸誡他們說:「戒除貪心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時時刻刻地努力。我也擔心自己一旦富裕起來,就開始追求享受了,現在清苦一些是好事啊!」

吳隱之清廉有德,朝廷對他屢有褒獎,十分信任。當富庶的廣州地區的官吏貪污醜聞不斷時,朝廷任命吳隱之為廣州刺史——在當時來說就是廣州地區的最高官員。吳隱之在廣州上任之後,不負眾望,嚴懲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當地習俗日趨淳樸, 官吏奉公守法。

吳隱之之所以能夠做到不貪、受人尊重,這很大的功勞應記在他有一顆無欲之心上。無欲之人,不會因為貧窮而辦雞鳴狗盜之事,更不會因為富貴而變得奢靡起來無欲之人,不會因為無權而獻媚於人前,更不會因為有錢而魚肉百姓、聚斂財富。

我們常常被慾望纏身,被慾望攪得吃睡不香。人生短短几十年,誰能沒有些想法呢,誰又不希望自己活得更舒服些呢?於是,慾望把我們支配得如無頭蒼蠅般滴溜亂轉,讓我們的身心都疲憊不堪,卻很難有所得。無欲而怡然,我們缺少的就是一種淡泊明志的心懷、老僧入定的境界,試著去探尋這種境界,找回屬於我們的那份怡然生活。

作者簡介

劉蔣巍,江蘇如東人,中國數學會會員,CNKI大成編客推薦主編,《課程教育研究》特約編委,學思堂教育研究院院長,師生成長高級研修院院長,「劉蔣巍創業實驗室」創辦人,「YOUSTUDY專轉本培訓"創辦人。常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持有者,人社部培訓機構校長證書持有者 ,家庭教育指導師,創新創業導師 ,高級創業指導師,高級企業培訓師,高級禮儀培訓師,高級商務談判,高級項目管理師,高級行政管理師,高級職業經理人,註冊國際職業經理人(CIPM),註冊國際高級職業培訓師(CISPL),國際註冊人力資源管理師(ICHRM),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註冊國際高級禮儀培訓師(CI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