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透出一絲光亮,在沙發上將就了一個晚上的李曉旭老師起床了。
拿起手機,用手捋捋自己的頭髮,來個三連拍:「既然不能改變現狀,就改變面對它的方式,」然後臉上綻放出微笑。
這是電視劇《大考》中的一個鏡頭,看到這一瞬間,我竟無語凝噎。
很長時間沒有這麼感動了,生活的一地雞毛,讓我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感知力。
今天,或許是職業的緣故,或許是李老師的那句話,一下子擊中了我的淚點。
是的,生活永遠都是變化無常,有時候,無論自己多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現實,無路可走之時,我們不要氣餒,不要失望,鼓起勇氣,去改變面對它的方式。
01 改變方式是忠誠於自己的責任
《大考》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個十字路口的高考,大家看到的是早起晚睡,爭分奪秒的學生。有誰注意到,在這些學生的背後,站著一群默默無聞的老師和家長。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校長,一位姓王,一位姓史,兩代人,兩人之間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女婿和岳父。
王校長外冷內熱,他的教育理念看起來有點過時,認為教育的三套法寶就是「嚴明紀律、緊迫教學、題海戰術」,卻真心熱愛著教育行業、為學生的未來著想。
王校長几乎將所有精力都貢獻給了教育,導致疏忽了女兒的成長,也失去了自己摯愛的妻子。
史校長是一個有著教育豐富的校長,每天很早來學校,看到遲到的學生,校長很不滿意,恨鐵不成鋼呀。得知孩子們因為刷題而遲到,馬上改變態度,流露出憐愛和鼓勵,並給學生打掩護,讓他們去拿練習冊,避免被班主任批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校長們老師們首先著急起來,立即行動起來。從教育局到學校,各個層面都在做預案。
一方面冒著問責的風險,允許學生留校過年,「我住在學校,只要我不死,一個學生都不會出現問題」王校長拍著桌子打包票。另一方面在忙著為上網課做準備。
於是,過年期間,誰也沒有閑著,校長跑教育局;教育局長跑電信局;班主任們開始收集學生信息,統計沒有電子設備的人員;老師們開始準備直播測試。
前面的李曉旭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老師,在學生田雯雯出現發燒癥狀的時候,第一時間買好葯,衝到田雯雯家,陪著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沒有地方睡覺,就窩在破舊的沙發上過了一個晚上,沒有一句抱怨。
鏡頭中一個網卡「地理地理」的視頻,引發大家一陣笑聲,而對於我,更多的是心酸,是感同身受,是王校長不知道靜音在哪裡的無奈。
更有學校外王倩倩報名援鄂醫療隊艱難的心裡過程,對於死亡的害怕,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事業的熱愛,都落在一個失去媽媽的小護士身上, 「我害怕,我承受不了那麼多的生老病死」,多麼真實!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逆行。
沒有人不希望走一條安全的路,可生活註定變化莫測。面對生活的突如其來,我們應該怎麼選擇。
這些人,懷著對事業的熱情,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沒有慌張,沒有退縮,選擇改變方式,保持初心,去繼續自己的事業。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唯一能做的只有拼全勁的努力,轉一個彎,繼續跑向更好的地方。
02 改變方式是執著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對於人生中第一次大考,就遇上了從未遇到的疫情。這對於高三學子而言,是一個多大的挑戰。
這群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們,有人貧困,連手機都沒有;有人孤獨,父母外出做生意,獨自一個在老家;有人富裕,卻學習落後;有人是學霸,卻孤高自傲。
但他們都面臨著高考,都遭遇疫情。
田雯雯是一個孤獨的孩子,用她自己的話說:「不是獨立的獨,而是孤獨的獨。投石問路,我是探路石,拋磚引玉,我是那塊磚。」
因為父母常年在武漢做生意,從小就把她丟給奶奶,後來奶奶去世了,就留下田雯雯一個人在家,即使高三也不例外。
田雯雯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沒有了父母的庇護,她只能改變方式生活。
當發現家附近有鬼鬼祟祟的人出沒,又看到自己家門上的小三角符號,知道有人踩點她家了,心裡害怕極了,只能求助居委會大媽。
當疫情來臨,獨自一人在家的雯雯發現自己發燒了,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想到不能讓父母擔心,又只能求助於自己的老師。
擔心中沒有改變的就是對夢想的追求,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境遇,夢想不變,初心不變,改變的只是追求的方式。
劇中最讓人放心不下的是父母雙亡,只有一個爺爺的高銘宇。在疫情來臨時,高銘宇因不放心爺爺,回到了家鄉。
幸好戴上了潘曉宣佯裝扔掉送給他的手機,得知不能返校,在家上網課。但家裡沒有網路,在老師幫助下,拿著條子到火車站聽課,聽著隆隆的火車駛過的聲音,聽得到一句,有聽不到一句的。後來爺爺摔跤,連網課都沒有時間上。
即使這樣,高銘宇也沒有放棄努力的腳步,面對生活的無法改變,他只能改變自己,不改初心,追逐夢想。
不僅僅是田雯雯、高銘宇,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高三學子,面對從未遭遇的疫情,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不同的方式為自己的夢想打拚著。
人人都有夢想,人人都會遭遇困境,在岩峭絕壁處,舟不可渡,人可自渡。懷揣夢想,不自困,不懼困,改變方式,執著追求。
03 改變方式是面對困境的勇氣
《大考》中王倩倩是王本中的女兒,也是史愛華的外孫女。小時候,她的媽媽是一名醫生,犧牲在了工作崗位上。這對於他們兩家人打擊很大,從小王倩倩就叛逆,缺乏自信,逃避壓力。
當疫情來臨,王倩倩非常害怕,因為媽媽就是死在「非典」前線,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映。
可是,倩倩克服了心魔,不僅報名了援鄂醫療隊,而且還要去重災區。
她的勇氣贏得了所有人的稱讚,連外公都沒有阻止外孫女,反而支持她的想法。
改變工作方式,讓倩倩克服了內心對死亡的恐懼,重新定義了生命二字。
有時候,一成不變的生活只能讓人跟著命運走,而適當的改變可以讓命運跟著自己走!
那一年,因為原單位工作太熟悉,導致我整天無所事事,毫無追求。上班下班成為了固定模式,如同一潭毫無波瀾的死水,餓不死,也撐不著。
重要的是,領導對我沒有要求,我對自己沒有期望。
這樣過了一年,我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帶著年幼的兒子,毅然離職,直接奔赴上海。
沒有工作,就去物流公司做臨工;
孩子沒有地方讀書,就繳費上課外班;
沒有房子住,就借住在妹妹家;
一切從頭開始,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晚上加班加點;有時候,累得連話都不想說。
我也曾經埋怨自己,好好的日子不過,瞎折騰什麼呢?
可是,面對困境,我沒有後退。我改變了一種生活觀念,安逸享樂是一種生活,努力拚搏也是一種生活。我選擇後者,因為它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
回首往事,我依舊覺得,那次的決定是我命運的轉折點,加深了我生命的厚度,增強了我抗壓的能力。
「應對困難的方式有兩種:改變困難,或者改變自己去應對它。」
只要是生活,總是有困難的。改變困難往往是不可能的,那麼我們必須有直面它的勇氣。有勇氣坦然面對,才會有改變困境的可能。
生活靜好是追求,遇見困難是常態。
與其埋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