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學會這「兩看」,日子越過越好

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總是期待著生活無限的美好,好上加好,有此追求和理想當然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人生想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完美,從古至今,幾乎沒有一人能夠做到。

唯一我們能夠不斷完善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越來越多,越來越好,過分地關注它們的得失,而是追求我們內心的安靜,祥和與篤定,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強大,人生也便真正的得以圓滿,日子越過越好了。

第一,看透不如看輕。能夠看透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的本質,是一種能力,來自於我們的見多識廣,思考的深入等等,但是所有的事情,也並不是看得越透徹就越好。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於吹毛求疵,追求完美,就會讓身邊的人逐漸遠離,因為跟你在一起相處,往往會覺得太累了。一不小心就會觸犯到你的原則,而惹你不高興。

你以為看透了人心,但是人們卻不願意把自己都暴露在他人的眼下。古代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他每次都能夠猜中曹操的心思,並且直言不諱,雖然確實很聰明,但是不得不說他太沒有智慧了。根本不懂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又怨得了誰呢?

第二,看破不如看淡。看破是能力,是本事,但是看淡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鄭板橋先生有「難得糊塗」的名言。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一個人如果真的看透了世事,就會覺得人生索然無味。從而產生消極,逃避,甚至悲觀,避世的想法。看破的目的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轉變自己的心境,讓自己更好,更自在地去面對它。

真正的智者一定不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而是無論遭遇什麼,都始終從容自若,內心祥和,歡歡喜喜地接受一切。你的世界是怎樣的,誰說了都不算,得好好問問自己的心。

你的心是寬廣博大的,世界也就無限寬廣,你的心是美好的,世界也將無限的美好。經典中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生活在當下的境界中,必須知足,感恩,快樂,祥和,這才是最本真的樣子,也是人生最難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