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希望誰把槍口提高一厘米?誰又在為誰的善良買單?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確屬於一種觸動人心的善良!

我們需要善良,沒有善良,這個世界就會失去溫度,

善良這種情感,雖然不能簡單的用價值來衡量,但它也不能跳出現實世界的利弊。簡單總結就是:你善良可以,但要清楚的認知一件事,你的善良需要誰來為你買單?

打個比方:你認為即便是「瘋狗」也是一個生命,應該被尊重,所以,你選擇了給它自由,然而在它後續的自由里,卻傷害了幾個孩子!

那麼,你的善良最終是要幾個孩子拿出生命來買單的!

現在不少影視劇或是文學作品,在極力的宣傳著這種思想,即「把槍口抬高一厘米便是人性光輝」,似乎接受了這種理念,就會立即得到人性升華,只要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就會超凡入聖!


尤其是那些喜歡代表西方思想,喊「獨立思考」的人,更是希望把這種觀念直接灌入你的腦子裡,根本不給你去深入思考的機會!

然而,我恰恰覺得,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需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我們需要拿起武器是,要把槍口對準的目標是誰?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我們只有在面對真正的「豺狼」時,才會舉起槍,對面的豺狼是要來啃食你的,這個時候,你把槍口抬高,選擇「人性光輝」,這時閃耀的絕不是什麼善良的光芒,而是「弱智」的刺眼!


鋼鋸嶺劇照

鋼鋸嶺這部電影,無疑成為被宣講「人性」的代表作,這裡有一個客觀現實,就是因為彼此人數眾多,所以某個人的行為沒有產生明顯的後果。

還有一部電影,也非常出名——《拯救大兵瑞恩》,裡面有一個不能忽略的橋段,某個心軟的士兵放走了一名德國士兵!

他把「槍口」抬高了,又換來的是一種什麼結果呢?

再回到鋼鋸嶺之上,假如,主角跟隨的不是大部隊,而是只有一個班的規模,執行的是敵前潛入任務,那麼,他的這種「絕不動槍」的仁慈,又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呢?

這種善良的「危害性」,會隨著其在人群中佔比的增加而急劇擴大。直白的說,就是在面對「虎狼之敵」時,一個人的「善良」可能被更多的人血勇殺敵給沖淡的危害性,相反,這份善良還可能被「美化」,但是,如果你的隊伍里有一半這樣的人,基本結果就是全軍覆沒!

舉例:幾萬人混戰,你的手下留情,很難去具體梳理出,誰會為你的仁慈買了單,而更多人的勇敢,也淡化了你心慈手軟的危害性。

但,敵我雙方都是兩個人,你心慈手軟、選擇包容的後果,就是把危險直截了當的落在了你同伴的身上。

講了這麼多,只是希望更多人能夠明白一點,所謂的「善良」要分對誰!在某種環境下,你的善良並不是真的「善良」,只不過是因為被隱藏在了大趨勢下,所以才沒有顯現出嚴重後果的「惡」罷了!

然後,再講一講,誰更希望誰的槍口抬高一厘米?

人的秉性有著本然的不同,有「保守」的,也有「具侵略性」的(只是大概分類)。

保守的人,基本秉持著「我不惹人,人也別惹我」的觀點,這種被動情況下,顯然不會去主動傷害誰,也就很難延伸到下一步,即有著「我可以傷害你,但你不應該還手」的想法。

而具有侵略體性的,在對外輸出暴力的同時,更多的希望是對方無力反抗,或者是不會反抗。

即,我可以偷你,可以搶你,可以打你,但是你要包容、諒解、仁慈!這樣,我就可以更加開心的繼續欺負你了!

同理,在西方文化輸出,希望我們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槍口抬高一厘米」的人性時,卻從來沒有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該自己先放下威脅他人的武器!

他們端著武器,對準了我們,反過來讓我們反思戰爭,要包容,要人性光輝,是在糊弄傻子嗎?

別說,的確有些傻子願意相信那一套!

最後講一講,善良是不是一種光輝?

不否認,它是光輝。但我們對於善良的反思不應該用在戰場之上,而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反思。

即,當我們面對我們不應該去傷害的人,我們不是要保持「抬高槍口」的人性,而是根本不應該舉起暴力的武器!

把善良「給對了目標」,才是真正的善良!把善良「用對了地方」,才是真的有意義!

善良是一種光輝,而為了保護弱者所以選擇勇敢,同樣是一種光輝!

最後說一句:不要輕易被某句看似「善良的話」洗腦,因為,你要看清這句話,是誰對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