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泠泠
人老了,要活得清醒一點,掌握主動權。
人老了,其實最怕的是老無所依,但是如果自己擁有條件的話,一定要自己掌握,不要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上。
人老了,最好的活法,就是清醒一點,不要失去自己的底牌,即使你有錢,你可以給 一點子女,但是不能全給,不然你全部給出去了,那麼你就沒有底氣了。
人老了,活著最好的底氣就是讓你的兜里有錢,自己有資產,這樣無論子女怎麼對你,你其實都是有底牌可以讓自己過好生活的。
即使子女不養你,你都有錢請別人來照顧你,這就是底氣。
反而有一些老人,糊塗地把所有的錢財和房產都過戶到兒子名下,一旦兒子不養自己了,那麼自己就一無所有了。
《安家》中講到一對老夫妻,他們辛苦奮鬥一輩子,就夠買房子,然而老夫妻也只有一個兒子,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兒子身上,把自己的所有的錢都用來買房子給兒子結婚了。
他們以為兒子結婚後,主動把他們接過去一起住,自己也能夠清閑下來帶孫子了,卻沒有想到,住進去的並不是他們,而是岳母,他們已經沒有地方住了,大包小包準備搬進去的時候,卻被兒子趕出來,兩個老人最終又要出去租房子住。
所以,這就是現實。
你老了,最好的底牌,就是自己兜里有錢。你只有自己守住自己的錢包,不要毫無保留地給出去,這樣你才能給自己留一手,任何時候,自己都能夠有退路,這就是最好的活法。
人老了,雖然渴望子女給你養老,但是我們不能全部都壓在子女身上,特別是自己的房子,不要過早地轉到子女名下,而是直到自己百年之後,孩子去繼承我們的財產,或是自己立下遺囑,掌握主動權去處理自己財產,才是最好的。
人老了,如果自己有能力,有退休金,你可以少操心那麼多,為自己而活,跟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必過於擔心他們,也不必圍著他們轉,都是把精力留給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前半生我們一直都是為子女而活,為了養大他們,我們辛苦奔波,但是我們把他們養大,不是養兒防老,而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後,他們要是對自己好,我們欣然接受,要是不對自己好,那我們就給處處為自己著想。
想起《北轍南轅》中的靜慧奶奶,她的晚年,就活得很清醒。
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兒子,知道他的心思不單純,當自己拿到了拆遷款之後,給自己買了一套房子,然而兒子就想著問自己拿錢,還想著讓自己把房子賣掉給他換一個大房子,然後把她接過去住。
靜慧奶奶非常清楚,自己要是答應了兒子這麼做,那自己晚年生活就再也沒有自由了,也沒有底氣了。
兒子花著自己的錢給自己養老,還不如自己拿著自己的錢給自己養老,這才是自在的。
靜慧奶奶也不想搬過去跟兒子一起住,因為住在一起肯定會出現矛盾的,也不想把錢全部都給兒子去投資,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不是絕情,而是清醒。
人老了,就會明白,自己手裡有錢,才是最有安全感了,自己名下有房子,才是住得最踏實的。
人這一生,為自己活著的時間並不長。
我們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為了孩子,都無法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無法為自己而活,老了之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自己而活了,那麼請守住自己的底牌,活出一個好的心態,塑造一個更豐富的人生履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