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惡報的理解,以積極的心態去體會,往往存在兩種結果,
第一,是見惡報,笑惡報。
看到了惡人有惡報,對於那些醜陋的,卑劣的存在,有了一個「回應」他們行為的結果,他們自討苦吃,他們種的苦,他們自己去品嘗。
惡有惡報,成了一個必然的,看得到的事實。
第二,是終有惡報,即便不能親眼所見,也總有一天會出現。
有些世代以惡為謀,去傷害他人的存在,他們之中的後代遭了所謂惡有惡報的影響,在後人的眼中,是第一種「親眼得見」,而對於當時當世之人的意願,則是以第二種方式得以實現。
總之無論是哪種結果,惡所走到的盡頭,必然是被惡所吞噬。
誠然,很多人並不相信所謂的惡報之說,他們自然也有他們的道理,但所謂因果循環,實際上是遵循了一種基於傳承所帶來的影響,比如我們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以這樣的觀念作為循證的依據,便不難看出那些積惡之徒總有一天也會把「惡的結果」傳遞給他們的後代。
這一切看似與善有關,因為惡會傷害善,但作為堅持善的立場,他們卻很難以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善果」的存在。
或者說,他們更相信一個離他們更近的道理:
自求多福。
以不算悲觀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便會得出一個基於活著這個問題的簡單解釋,
活著,該受的沒辦法,不該受的扭頭就走。
這個解釋很通俗,但不夠世俗,因為世俗意味著枷鎖,枷鎖就意味著「該受的東西會越來也多,而不該受的東西也做不到扭頭就走。」
在這個任何發展都沒有世俗化發展更全面的今天,世俗之中那些亂七八糟的存在變得越來越匪夷所思,而這些匪夷所思的東西卻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纏的我們越來越緊。
那些「你應該這樣活」類似的觀點已經不僅僅成為了洗腦的代名詞,甚至還要洗靈魂,洗精神,這些惡的存在,結合之前所說的理解會讓我們有一種一廂情願的夙願:
「這群惡人,早晚會自食惡果!」
但是現在呢?我們活在當下,不得不活在當下,朝陽催著我們前行,夕陽又不給我們追趕的資格,人生就是這樣以「不得不」的方式移動著。
若問去往何方,笑著回答總有方向,但其實這樣的人,早就迷失了方向。
「沒有方向,便是真正的方向。」
當我們暫時放下與惡的糾纏之後,會發現生活與我們而言的意義,似乎只剩下活著這一個簡單的概念,
這個概念既不能成為我們活下去的動力,也無法支撐起我們對生活這件事的嚮往。
純粹的對於生活價值的審視,會讓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獲得理性到有些殘忍的判斷:
活著,是我們對於活這個概念,唯一的交代。
若是在這個問題上不去加以修飾,去強調什麼「生而為人我很XX」亦或是「我思故我在」甚至是「活著沒意思」之類之類的強調,那麼活著本身就是在實現我們價值的體現,
這聽起來是一個很鄭重的形容,但實際上沒那麼複雜。
做能做的事情,做到不至於羞愧或是後悔的程度,以吃吃喝喝為軸心,去鋪墊每一次睡醒之前的故事,
也可以是事故。
因為我們能夠決定的東西是很少的,山雨欲來誰都難逃,時代的微塵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浩劫,所以活著本身就是一場逼不得已的交待:
這番話,若是以我學生時代的思維去理解,我恐怕會憤起而狠狠的回擊。
但在這場飄搖之中生存的太久,我所失去的那些東西里,
憤怒,恐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