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就是無法對自己滿意,我為什麼不可以像別人一樣一年讀50本書,為什麼不能和別人一樣順利畢業有一份好工作?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然後我得出了一個可能的結論並且開始驗證,目前來看效果還可以,我已經順利碩士畢業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向人生下一個目標前進,終於走出了之前幾年的人生困境。
因為我沒有耐下心沉住氣抓住方法順應人性做事情。
2022年我閱讀的第一本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豆瓣評分8.3,它是一本好書,但不是一本適合我的書,我沒讀幾頁就讀不下去了,放棄。
閱讀的第2,3本書是小說。愉快的讀完了。
最近閱讀了《自律之書--順應人性的時間管理術》之後,結合自己之前的經歷,明白閱讀甚至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想著一蹴而就。比如讀小說,因為小說內容不符合個人愛好也會棄看,不好看的劇為什麼要強迫自己看下去呢?由此,書也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最好是當下看了立馬可以實施的書籍或者是對自己立馬有幫助的書籍,這樣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很快的判斷書中的內容是否適合自己,如果看了1個小時,發現看不下去,排除是自己有其他事情困擾注意力無法集中心煩意亂這種情況之外,看不下去就看不下去唄,當你再一次想看這本書的時候,重新開啟閱讀即可。
看到別人一年能讀50本書,自己也想像別人一樣,但首先要衡量的是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你2021年1本書都沒讀完,2022年卻要求自己閱讀50本書,那麼你覺得實現的概率大嗎?
《微習慣》和《自律之書--順應人性的時間管理術》裡面都講到了習慣養成的步驟,先從比較簡單的不需要太費力就可以實現的習慣開始,例如一周閱讀3次書,每次閱讀5min。
當習慣堅持2周後可以慢慢提高難度,比如改為每天讀書5min。再慢慢增加為每天讀書10min。
直到達到自己滿意的狀態並且不需要太多意志力去做這件事,這樣這個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每天閱讀5min,比三天閱讀15min效果要好,因為《刻意練習》里也講到很多重複的作用。一定時間裡某個行為重複越多,就越能「銘刻」在大腦里。
所以我通過每天閱讀5min,每天原地跳一下,每天娛樂時間控制在3h內,每天做5min冥想等等微習慣的訓練,慢慢的走出了人生低谷,從0-1開啟閱讀,也重啟了我的人生。
翻閱2022,希望你們也可以和我一樣,從0-1開啟閱讀,順應人性重啟2023!
你們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的?歡迎分享哦!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感受到微習慣帶來的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