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味雜陳的一年,也有好事發生。/Unsplash
2022年,是五味雜陳的一年,也許你的生活,因為疫情經歷了變動;也許在996打工的日子裡,努力中總伴隨著焦慮和迷茫。
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我們總免不了嘆息——今年又什麼都沒做成!事實上,有沒有可能是我們記憶發生了編碼偏好,我們總記住那些讓你遺憾的不悅的事情,卻忽略了生活里發生的正向的事情。
不信把你2022年年初立下的小目標拿出來看看,對照著邊回憶邊總結,看看是不是當初定下的計劃,其實你完成得也不那麼差?
在跨入2023年之前,新周刊APP編輯部也做了這樣的一件事情,一起翻開這一年的記憶,我們發現,原來一些美好的改變,發生過。
走出疫情
奔向日常

一名男子在思考買臘肉中回歸生活。/圖蟲創意
年末,我們終於迎來了疫情拐點。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即防疫「新十條」。
其中核酸檢測、隔離方式、風險區劃分等措施都在此前「二十條」(縮短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控周期、將風險區調整為「高、低」兩類、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包括「除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以及「允許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輕症感染者居家隔離」等,這意味著,全民核酸正在成為過去。
在「二十條」及進一步優化的「新十條」中,多地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了調整,大多集中在取消公共場所的核酸證明、不再強制集中隔離、撤銷社會面核酸檢測點等。其中,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齊心防疫後,11月30日下午,廣州海珠區正式宣布解封,「廣州煙火氣回來了」衝上了微博熱搜。
對於防疫政策的調整,人們的反應千差萬別,有人感到不適應,也有人歡欣鼓舞,無論如何,在相繼到來的「二十條」和「十條」的指導下,我們終於逐漸走出疫情。
旅遊的腳步近了

你最想去哪裡?/Pexels
旅行成了這3年的奢侈品。
但這一次,「出門旅遊」的希望變得實在起來。隨著「新十條」的發布,各地調整防疫政策之後,各地的旅遊業逐漸蘇醒過來。
12月,三亞宣布 「省外來(返)三亞人員不再實施分類管理」,兩小時內三亞進港機票搜索量與前一日同期相比增長166%。消息發布一天後,三亞酒店預訂間夜量環比增長95%。
在多個省市的調整通知中,還對進入景區的標準進行了放寬。比如山東省就宣布,居民進入公園、景區、服務區等公共場所,不再查驗健康碼和核酸陰性證明;深圳、上海等地則宣布進入公園、景區等室外公共場所時,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近期亦有多個景區宣布有序恢復對外開放。
旅行是必要的,一些旅行平台悄悄記錄下了各地逐步放開後人們按捺不住的激動。在12月7日發布完元旦假期安排後的兩小時內,攜程機票、酒店產品搜索量與前一日同時段相比增長分別達到6倍與7倍,之後一周內相關出行搜索達到去年同期的10倍。
12月13日,通信行程卡小程序也正式停止服務了,這意味著,人們可以真正地擁抱一段自由的、不擔心行程碼變色的旅程。
保護「少年的你」

保護未成年人也有了進步。/《少年的你》
今年,我們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有了進一步的進展。
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滿一周年。針對學生欺凌、校園性侵害等社會關注度高的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原來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四大保護」發展為「六大保護」,加設「網路保護」「政府保護」。
從2021年9月1日起《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實施,每所中小學校要至少配備1名法治副校長,參加學生保護委員會、學生欺凌治理等組織。
據最高檢統計,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校園暴力和欺凌犯罪案件較2018年同期下降74.7%。 對於發生在「隱秘的角落」的未成年人傷害事件,新《未成年人保護法》吸納了此前在實踐中效果良好的強制報告制度。這意味著以前一些「私了」的未成年人傷害事件被發現。據檢察機關統計,「強制報告『每案必查』機制建立以來,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線索源於強制報告的有2854件。
去年,未成年人防沉迷新規《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出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也取得進展。
11月22日,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等單位共同發布了《2022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根據對多個家庭的訪談及數千份問卷的統計結果,75%的未成年人每周遊戲時長在3小時以內,未成年人的沉迷遊戲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保護「少年的你」,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安心。
《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實施

反電信網路詐騙進行中。/江蘇城市
反網路詐騙,也有了實質進展。
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幾乎生活在一個信息裸奔的環境中,詐騙簡訊、電話層出不窮,儘管執法部門不斷提醒、勸阻,但仍有詐騙現象不斷發生。
2022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反電信網路詐騙法》,無疑給了反詐騙更實際的武器。
這些年,執法司法機關在打擊電詐違法犯罪,相關企業和職能部門在預防治理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由於對主管部門和相關企業缺少明確的法律規範,執法並不容易。而且,電信網路詐騙涉及金融、電信、互聯網等多個領域,需要多部門協同發力。
12月1日,該法開始實施,為打擊網路電信詐騙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各部門協作的基礎。
這條法律,明確了銀行卡和電話卡開辦和停用前提條件,明確禁止非法製造、買賣、提供或者使用相關設備、軟體。對電信網路詐騙前科人員和前往重點地區、出境活動存在重大涉詐嫌疑的人員,有關部門有權決定不準出境。
讓天下無騙,我們在努力中。
高鐵開始售賣衛生巾

小紅書用戶分享了這一好消息。
今年,一些「女性友好」的改變發生了。 當一名獨行的女性在高鐵動車上突然發現月經來潮,又沒有準備衛生巾,該怎麼辦?這本是每個女性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但很少有人將其搬到公共空間討論。
10月3日,一名網友曬出了她當日在高鐵上買到的衛生巾,那是一趟上海開往廈門的D字頭列車。她說,自己正在高鐵上,生理期突然提前,結果向乘務員求助時,購買到了衛生巾,而且乘務員表示,是當日開始發售的。
起因來源於一個月前,一名月經突然降臨的女性向乘務員詢問是否售賣衛生巾,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隨後她建議售賣紙巾、零食、飲料的高鐵,也應該售賣衛生巾這種生活必需品,但沒想到此事上了熱搜,引發了有關「高鐵是否應該賣衛生巾」的爭論。
在這則話題討論中,不少女性分享了自己出行遭遇尷尬時的求助經驗,這讓人們發現,原來月經的尷尬伴隨著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文明發達的社會,應該有義務且有能力,把這種私人經驗,轉變成更廣泛更有力的社會支持。就像一些學校的衛生間里,已有免費提供衛生巾的「衛生巾互助盒」。
對這件事情的探討,讓「沉默」的女性需求被看見,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觀念水位。
HPV疫苗免費接種

江蘇連雲港:初一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視覺中國
2022年7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將總結各地利用政府民生項目和醫保基金等多渠道籌資的經驗做法,鼓勵地方先行先試,重點推動條件成熟的地區率先出台免費HPV疫苗接種政策,不斷提高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率。
這意味著,「排隊等幾個月」也未必能打到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宮頸癌疫苗),在全國多地可以免費接種了。
事實上,這樣的試點計劃從2020年以來就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全國首個試點HPV疫苗公費接種的城市,2020年8月1日,准格爾旗啟動「關愛女生健康進校園」,免費為近萬名13-18周歲、近5萬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從2021年11月開始,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等也紛紛展開了對適齡女性開展HPV免費接種的行動。
目前,我國已有5款HPV疫苗產品獲批註冊,包含3款進口HPV疫苗和2款國產HPV疫苗。
希望越來越多的女性可以打上HPV疫苗。
年輕人們
加入養老事業

養老院內的跨齡互動。/一條
「十四五」時期,一個數據引發了我們的注意——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預計到2035年左右將突破4億。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這意味著思考一個更有尊嚴的老年生活至關重要。好消息是,很多年輕人加入了這個隊伍。
其中,一些年輕人辭去工作,成為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助浴師」。對這群老人來說,洗澡看似普通的事情,卻往往困難重重,如何保持乾淨,對他們來說,關乎尊嚴。今年便有媒體報道一名叫做晏楊俊祺的年輕人,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為上百位老人洗澡,除此之外,他還以直播的形式科普養老知識,號召更多年輕人加入養老事業。
另外,也有不少年輕人回老家開起了養老院、組織起留守老人會。例如今年便有媒體報道了四川雅安的一所由90後、00後創辦的另類養老院。在裡面,他們帶著爺爺奶奶們玩得不亦樂乎,他們拍時尚大片、K歌、蹦迪、種菜,以至於後來,很多老人向子女點名要來這家養老院。
養老的事,年輕人正在淌出一條新的道兒來。
謝謝鄰居

鄰居退燒藥互助。/Susana
「求助,誰還有多餘的布洛芬,我發燒一天了買不到葯。」
在這條群消息發出後不久,小楊便收到了鄰居用透明密封袋包裝好的兩顆布洛芬。她與這位鄰居素未謀面。
今年年末,隨著防疫政策的改變,一邊是購買退燒感冒藥無需處方,另一邊是藥物開始緊俏,甚至出現了退燒藥一粒難求的情況。
在網路上、在身邊,我們發現一場由鄰里、普通人間自發的藥物互助行動正在進行。小楊所在的小區群,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人們慷慨救急,有「陽過」的人給正在陽的鄰居送葯,也有人煮好麵條分給鄰居。
在網路上,也有不少人求助藥物,而在消息發布之後,評論里總不乏慷慨提出要寄出藥物的人。
防疫新形勢下,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關,是與新冠病毒面對面,做好個人防護和自我管理、科學用藥,成了當下最緊要的事情。
人們互助的暖意,在臘月寒冬,形成一股勢能,透著希望。
做四休三
為了更高效的生活

做四休三,還挺順利的。/《蠟筆小新》
這一年,打工人也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消息。
6月6日,一場世界規模最大的「四天工作制」試驗在英國拉開帷幕,這項試點計劃由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波士頓學院以及智庫聯合組織,為期6個月,有70多家公司和3300多名員工參加。
9月,當這項試驗進度過半的時候,41家參與問卷調研的公司中有34% 的受訪者認為這個制度略有提高工作效率,15%的人則認為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大部分人(46%)則認為制度變了,工作效率並沒有改變。至於向四天工作周的過渡是否順利,98% 的用戶都認為較為順利。
事實上,僱主們也樂於接受這一工作制度,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比員工心情愉快更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了。
如今,這項試驗結束了,100家英國公司宣布已簽署了一項永久協議:為其員工提供每周四天工作制,且不降低員工薪酬。 「四天工作制」雖然還沒有在全世界推廣,但它已經讓我們確信,更好地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

回顧過去,用來展望新年。/Unsplash
回顧過去一年,也許你也和我一樣感到驚訝,原來還有這麼多好的改變在發生。其實,這些改變有賴於我們每個人的關注和努力。
也許我們都只是普通人,但改變的力量,就藏在我們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