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究竟屬於誰?
我從三十歲開始才真正的明白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在這之前我都是渾渾噩噩的度過每一天,其實,搞清楚自己怎麼度過一生,比起過隨波逐流的生活太重要了。
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個星期有六天的時間是在KTV的,全城的KTV都被我們唱遍了,剩下的一天就是在家裡睡覺,那時候,朋友一個電話就到,無論天涯海角,也不懂拒絕,也不懂合不合適,反正,大家都這樣做就這樣了。
當然,當人群散去內心還是不免有點失落,因為接受不了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光,但,人生潮起潮落,聚散總有時,這道理我到後來才真正體會。
二十五歲後,周圍的同學朋友都陸陸續續結婚了,我看著一個個好姐妹穿上白紗,祝福她們,卻不敢幻想自己會有那麼一天。後來,我成了這群朋友中唯一落單的那一個,與那些有家庭孩子的朋友漸行漸遠。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漸漸地學會了與自己獨處。
說實話,我真的不喜歡人多,也不喜歡去討論一些生活的瑣事,我甚至可以一個星期不出門,也可以獨自一個人去商場逛街,我才發現我真正喜歡的是這樣的生活。
總有人告訴我,你應該這樣生活,像我們這樣生活,我曾經也為此妥協過,但,最終都落荒而逃,我不喜歡。
真正的改變是在離開我生活了三十年的家鄉,來到了杭州,因為少了周圍家人親戚朋友語言的束縛,才真正地開始過自己的人生。
我的爺爺,可以說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人生應該怎麼去過,當然,他身上背負的責任比我多得多了。他在五十齣頭才開始人生中第一次創業,畢竟在那閉塞的農村能夠有這樣大膽的想法實在是難得的,他大膽地去做了,也成功了。
我從來沒有跟他去探討他五十歲以前的人生,我大概只記得他一直在為一家大小的生計奔波,小學學歷,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被別人質疑過真正的學歷,還因此做過老師,也在碗廠做過廠長,也因此有機會去過一些大城市,可能因為這些經歷而產生了創業的念頭。
我是清晰記得,他不在廠里的時候,就閑坐在黃色的藤椅上邊聽收音機的新聞邊看報紙,他從來都不多話,也不會過多的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去做,應該去找什麼樣的工作,應該找怎樣的另一半。
工廠關門後,他開始像中國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幫忙帶孫子帶孫女,等待孫子孫女都長大了,他又回到了農村,他開始以養雞為樂,他修雞舍,還在雞舍旁邊種一株桂花,將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
這是我爺爺的人生,履行了自己傳統的義務和責任,又沒有丟棄自己的人生。
人生究竟屬於誰?我想那些為愛人付出的時刻為愛人吶喊吵架的時刻,以及快樂和悲傷,失敗與成功,只要是用心,真誠的,忠於自己本心的,都是屬於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