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多麼寶貴的資本,我很羨慕,我也很懷念,我懷念我也曾經有過的青春年少,但是就像歌中唱的那樣「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如果還能回到從前,自己還是年的那個少年,我會,,,,,,這樣的臆想只能增加失落,也只能證明自己距離自己的青春是越來越遠,比較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就是把眼光放在確確實實正青春年少的人身上,寄託一番自己美好的願望和稍許的遺憾。
說一下鄧亞萍吧,被譽為「乒乓球女皇」,很多人喜歡她是因為她的拼搏精神,她的努力和刻苦,這些比金牌更能贏得人心。她隱退江湖,不知不覺,居然她兒子都開始出場打乒乓球了,不是娛樂表演,而是正式代表隊員,正式的比賽,雖然比賽的級別不是很高,年紀尚小,屬於少年隊,但是因為是鄧亞萍的兒子,頭上有了母親的這層光環,賣點十足,吸引了大批的觀眾和媒體。
人們都是帶著好奇心,都想看看這個還只是小孩子的年輕人的亮相,會是如何。媒體也會搞噱頭,在賽前去採訪一些觀眾,問他們,鄧亞萍的兒子出場比賽,你是希望他贏呢還是希望他輸?為什麼?按照道理,大多人都喜歡鄧亞萍,也自然希望她兒子的比賽能獲勝,理由是這對孩子是一個鼓勵。但是至少也有一半人,回答是希望他的比賽失敗,理由是,如果失敗,對於他的長遠發展,今後球員職業生涯的幫助和益處更大。
我倒是不太記得這場比賽的結果了,不知道當年球場上的那個小孩,如今也算是小大人了,他自己是否還記得當年自己那場比賽的輸贏。我當初,倒也是希望他打球輸的,我很尊敬鄧亞萍,也對這個孩子給予厚望,但是就像很多希望他比賽輸的人一樣,覺得他這個時候比賽輸了,對他有好處,因為他還年紀小,剛出道時候的失敗和挫折,會激勵他今後的事業,正如他媽當年的遭遇那樣。
試想。本身就頭頂母親的光環,眾星捧月一般,再賽場風光無限,小孩子難免呈驕傲。而如果賽場慘敗,至於賽後分析針對訓練之類的,不用他媽,他爸林先生就足矣,這對於小孩子今後的發展,肯定是更多的益處。一時的失敗又何妨呢?這麼年輕,人生路都還是剛剛開始,球員生涯也只是剛剛起步,真的就是,年輕就是資本,因為年輕,前行的路上都是機會,即便是失敗,即便是錯過了機會,也是因為年輕,就像賽場,暫時的落後還不算是失敗,還可以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還是可以把局面挽回,反敗為勝。
剛出道的運動員,戰況不佳,如果是個小孩子,來日方長,可塑可造,如果已經是年紀一大把,估計也該考慮退役或者轉行了,估計沒有哪個教練會認定這樣的成年人還是可塑之才。如果我是教練的話,我想,我還是會選擇一個雖然比賽失敗但是還有潛力的小孩子吧,因為,他,年輕。暫時的失敗,沒啥可怕的,也算不上啥損失,可以一笑而過,要緊的是如何面對今後,相反,這樣的失敗,反而是一種收穫,是他今後事業發展的動力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