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權力問題:有能力令人獲益或令人停止受害,並且能夠隨時使用或停止使用這種能力的人擁有權力。因此掌握通用技能、無法隨自身心意阻止別人使用自己的貢獻的人,會成為基礎設施。掌握暫時無法繞過,又能阻止別人自由使用的資源的人,會成為壟斷者/平台/抽水者/統治者。啥都不掌握的,就被遺忘。
2
比起反諷的時刻,我還是更喜歡沉迷於崇敬的時刻。反諷也許是有趣的,卻仍然是無力的,缺乏光暈的。崇敬帶來的卻是高山大海的驚奇,雖不能致心嚮往之的感受,是對同一的渴望,不是虛榮的代入,而是真實的融入,不再悲哀於自我的渺小與卑微,內心瀰漫著的是慶幸,是感激,打消了塵土飛揚的野心與慾望。
3
王小波提到自己年輕時曾讀過一個劇本《芭芭拉少校》。裡面的富二代年輕人一無所長,但很自豪稱自己會明辨是非,結果被父親暴損了一遍,說這件事難倒了一切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怎麼你什麼都不會,就會這個?
王小波說自己登時痛下決心,發誓自己這輩子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今天看到一些喜歡標榜自己「三觀正」的朋友,給我的感覺就和那位富二代年輕人一樣,通常一個人找不到其他特長了,所以只好誇自己「三觀正」。
回過頭來看,「明辨是非」不好嗎?當然好,只是這件事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容易,是非也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鮮明。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越貧瘠,評價的尺度越簡單,就越覺得自己會「明辨是非」。大人帶著小孩看電影很容易就有這種體驗,每出來一個人,小孩子都要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有時大人會覺得很複雜很難回答,但小孩就覺得不可思議,人難道不是鮮明地分為好壞兩種嗎?因為他對世界評價的尺度只有好壞這一種。
如果我有什麼可對年輕朋友說的,那就是千萬別再做一個什麼都不會,只是三觀正的人,你得早日脫離這種簡單而又義憤的童稚狀態。
4
北京的繁華不是融入在市井文化中的,它與大部分的底層市民顯著地區隔開來。
你路過那麼多名字響噹噹的單位,你可能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它們,但從來沒進去過一次,今後也沒機會進去,它的繁華跟你無關。
你知道那麼多中字頭的企業總部坐落在哪裡,你甚至還持有他們的股票,你深知他們驚人的盈利能力,例如剛發布半年報的日賺2億的公司,可惜你不是它的員工, 它的繁華你也感受不到。
你知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名校,曾經還進去參觀過,現在封閉管理,也進不去了,考也考不上,自己的孩子也考不上,也無關了。
各大五星級高級酒店飯店,內部很繁華,但消費很貴,摸了摸自己的錢包,還是街邊找了一家常吃的xx麻辣燙,X刀削麵,黃燜雞米飯,偶爾吃一次正經館子還要找找有沒有團購優惠券,忍受大量跟你一樣想法的人排隊等叫號,吃這方面依然不繁華。
Skp商場里樣樣都有,看著那些精緻的裝潢和模特般的營業員最後還是沒敢進去,轉頭在五環外的家附近城鄉結合部商場2樓的優衣庫買了一身。
5
跟我一起念:我人很好,我還有點漂亮,我性格也不錯,我擁有比較好的朋友,就算沒有朋友在身邊,我自己一個人也過的很舒心,我的生活狀態很平和,我很值得,我因為我自己而感到快樂。
6